退耕還林20年 延安大地譜新篇

20年來,他帶領南溝村民在延安各地先後植樹造林12萬多畝,綠化道路達1000多公里。

陝西省延安市曾是黃河中上游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曾經,這裡滿目蒼涼,黃沙彌漫、土壤瘠薄,群眾陷入“越墾越荒、越荒越窮、越窮越墾”的惡性循環之中。

1998年,延安市吳起縣出臺了封山退耕政策;1999年,延安市大規模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在黃土高原上掀起一場波瀾壯闊的“綠色革命”。

20年來,延安人民發揚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精神,開展以植樹造林、封山禁牧、天然林保護、基本農田建設、舍飼養畜和移民搬遷六大工程為骨架的退耕還林工程,取得了生態面貌改天換地的卓越成就。

延安全市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077.46萬畝,基本完成陡坡耕地應退則退的目標;植被覆蓋度由2000年的46%提高到2017年的81.3%,實現大地基色由黃變綠的歷史性轉變;入黃泥沙量由退耕還林前的每年2.58億噸降為年均0.31億噸(2010年至2016年),降幅達88.4%。

隨著生態環境改善,延安農民以糧為主、倒山種地、廣種薄收的生產生活方式也發生了鉅變,山地蘋果為主的經濟林果、現代化高效農業、林下經濟與生態養殖、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逐步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力軍。依靠主導產業,延安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98年的1356元提高到2017年的11498元。

近年來,延安退耕還林工程已從規模擴張轉為追求質量效益的新階段,當地通過採取林分改造等措施對生態成果進行鞏固提高,促使植被由淺綠變深綠,讓延安由綠變美,讓群眾因綠而富。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閆志雄在延安市吳起縣吳起街道南溝村內遠眺青山(5月23日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安市安塞區雷坪塔村村民張蓮蓮(右二)與家人一起出門(5月29日攝) 張蓮蓮與丈夫王耀武用30多年時間在當地造林2000多畝,栽成了超過20萬棵樹木。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兩名林業工作人員在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鎮孟湫溝內巡查(2017年9月14日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這是延安市吳起縣吳起街道南溝村發展山地蘋果種植的臺地(5月23日無人機拍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這是延安市吳起縣吳起街道南溝村的油松育苗基地(5月23日無人機拍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這是延安市吳起縣合溝流域修建的淤地壩(5月23日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這是延安市吳起縣吳起街道馬灣村的大棚香瓜種植基地(5月23日無人機拍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這是延安市延川縣延水關鎮一處治溝造地項目(5月30日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這是延安市吳起縣紅利養殖專業合作社內通過舍飼養羊方式飼養的羊群(5月23日無人機拍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村民梁曉崗在給蘋果套袋(5月24日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鎮南陽府村村民左強在給雜交野豬喂玉米(2017年9月14日攝)左強通過森林生態養豬的方式放養雜交野豬約200頭,每斤豬肉可賣到30元。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一名工人在延安市黃龍縣石堡鎮油坊窯蜂場內取蜂蜜,吸引遊人觀看(6月1日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延安市延川縣楊家圪臺鎮上大木村村民梁政策在查看林間種植的板藍根(5月24日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遊客在延安市黃龍縣瓦子街鎮“樹頂漫步”景區內遊玩(5月31日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延安市寶塔區南泥灣鎮三臺莊村村民在水塘邊收網捕魚(2017年9月12日攝)

退耕还林20年 延安大地谱新篇

觀眾在延安市吳起縣退耕還林展覽館內參觀(2017年9月13日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