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安名人-东北义勇军郭景珊和他的抗日家族兵

抗日将领郭景珊之墓在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广场,东北义勇军纪念广场有了首位安葬于此的义勇军将领。

台安名人-东北义勇军郭景珊和他的抗日家族兵

跟随张学良戎马生涯十几年

辽宁台安人郭景珊曾任东北义勇军第三军团副总指挥,1998年病逝,享年98岁。

郭景珊与张学良将军同年同月同日同县生,跟随张学良戎马生涯十几年。1901年出生的郭景珊“九·一八”事变爆发那年正好30岁,那时的郭景珊在桓仁担任公安大队长,管辖三个步兵中队,一个骑兵中队,共500余人。

由于当时桓仁没有成型的抗日活动,郭景珊与结拜兄弟唐聚伍组织抗日武装,成立了辽宁民众抗日救国会,组建辽宁民众自卫军,带领多位亲人抗击日本侵略者。

士兵射掉敌机他自掏腰包奖

1932年,在八道江战斗中击落日本飞机一架,机上两名日本驾驶员当场烧死。郭景珊的儿子郭春光回忆,那时父亲是作为增援部队被派去的,没想到还真打赢了。郭景珊带领的兵用机枪和步枪往上射,硬是将日本的飞机射中一架下来。“为此我父亲自掏腰包奖励士兵1000大洋,鼓励他们抗战勇敢。”

此后郭景珊又带队奇袭沈阳飞机场,烧毁日机27架,多次受到张学良将军的嘉奖。为什么说奇袭呢?郭春光说,父亲在机场有一个营长是内应,也就是后来所说的内线,郭景珊部队从通化到沈阳属于远道而来的军队,因此郭景珊的策略就是打完就走,不恋战,不打长线,让对方始终很紧张,说不准什么时候就再来打一次,有力重创日本侵略者。

1933年初,郭景珊和唐聚伍到北平面见张学良。张学良亲手赠与两人抗日功勋章,鼓励他们继续抗日。

战马肚皮被炸裂他未受伤

此后郭景珊转移到辽西的自卫军改编为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三军团,任副总指挥。郭景珊返回部队后,在朝阳、长城古北口一带同日军展开多次交战。在一次战斗中,一发炮弹落在郭景珊骑的战马前,战马已跟随他多年,默契深厚,战马奋起扬蹄挡住了主人,马的肚皮被炸裂,而郭景珊毫发未伤,郭景珊厚葬了战马。多年后郭景珊每谈起此事都认为自己的命是拣的,功名于己都是身外之物。

家族20多人被他动员抗日

聚友抗日,家族当先。郭景珊首先发动自己亲属,先后把叔伯侄郭春伯、郭春辉、郭春阳、郭春田、郭春成、郭春营,表兄弟陈自周、陈桂周、唐文赢,姨兄刘振海等十多人动员到他筹划的抗日活动中,并让他们分别带着他的亲笔信和人参、酒等礼品到辽东部分县的警界同学中游说。同学中有的早有抗日之心,见联系人又是郭景珊的亲属,情真意切,便纷纷响应,不到月余就有十多个县的公安大队同意参加抗日队伍。

郭景珊的这些亲属后来也都成了战场上的骨干,在辽东战场上同日伪军作战近百次之多,郭景珊的亲侄郭春辉在热河同日军作战时壮烈牺牲。当地一直称道这是“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大义之举。

去世10多年迟迟没安葬

郭景珊最小的儿子郭春光今年73岁,在家里父亲郭景珊一身戎装的巨幅油画挂在墙上。郭春光说,“如果不是国难当头,如果不是战争,父亲只是那个在大南门摆地摊卖花的老人。 ”

郭春光退休后也一直致力于研究辽宁抗日义勇军的历史,寻找东北义勇军唐聚伍将军的后人。去世10多年,迟迟没有安葬,80多岁姐姐都有意见,而在郭春光心里就是一个信念,想给父亲找一个适合他的地方,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广场符合这种要求,当时郭春光想找到唐聚伍的尸骨一起下葬,但是苦于一直找不到后者的遗骨,郭春光只能先行安葬父亲。

谈起父亲,郭春光说,父亲没有愧对祖国和人民,担当起军人的职责,很了不起,可以说是全力以赴地抗战。

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广场

坐落在沈阳市龙泉古园内的东北抗日义勇军纪念广场,以复制的当年东北军北大营营门为起点,以《义勇军进行曲》暨国歌墙为顶点。以200余米长的地碑形式,按时间顺序,镌刻了自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8月15日14年的东北抗日大事记。

进入北大营营门,沿着“东北抗日大事记”地碑拾阶而上,黄显声、王铁汉、马占山等11位东北义勇军和抗联著名将领的雕像掩映在白桦林中。

地碑中段转角处,矗立着 “东北义勇军一百零八将”纪念碑,上面镌刻着108位东北军各路将领的姓名和职务。前行至山顶,立有高耸的国歌墙,正面铸有国歌五线谱,背面为义勇军群像浮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