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或“佛系”跟隨美聯儲 貨幣政策鬆緊還看工具

據彭博報道,市場對中國央行週四如何應對美國加息頗為淡定。繼續同步但小幅提升公開市場利率,成為多數市場人士的共識,甚至有經濟學家戲稱之為“佛系”加息策略。

彭博調查顯示,74%受訪者認為中國央行將提高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而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將傳導至金融市場,進而推升市場利率。在認為會加息的受訪者中,有87%的人認為將加息5個基點。調查還顯示,有7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央行今年下半年會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這將是中國央行今年以來第二次調升公開市場逆回購利率。3月22日,中國央行在美聯儲加息後同向上調公開市場7天期逆回購利率5個基點,但幅度小於美元25個基點的加息,也小於2017年上半年兩次各10個基點的上調。

加息、降準的組合反映了中國貨幣政策揹負的多重目標。一方面,央行希望通過加息推動金融降槓桿,適當保持中美利差;一方面,央行需要通過降準和MLF等工具釋放貨幣,保障社會融資增長,控制融資成本,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三農、小微企業發展。

“中國可能還會維持像上一次的‘佛系’加息,稍稍把MLF、回購的利率象徵性向上調一調,”西班牙對外銀行駐香港首席亞洲經濟學家 夏樂這樣形容中國央行這種信號意義大於實際影響的應對策略,“不疼不癢,加了沒有任何影響。”

中性加息

接受彭博採訪的市場人士普遍表示,無論是否進行小幅跟隨式的“佛系”加息,都不會改變中國央行貨幣政策的穩健中性立場。

招商證券宏觀研究主管 謝亞軒、中信證券固收研究主管 明明、西班牙對外銀行夏樂等分析師認為,本週中國跟隨美聯儲“象徵性”加息5個基點可能性最高。不過,明明和夏樂也表示,去年6月央行沒有跟隨美聯儲加息,此次按兵不動的可能性也不能排除。

曾在央行任職多年的明明在接受彭博採訪時表示,無論此次是加息還是不加息,貨幣政策量上寬鬆的總基調不會變,下一步降準、MLF等操作才是對貨幣市場、利率曲線影響更大、更值得市場關注的焦點。

夏樂也認為,中國央行流動性管理現在實際上已經從偏緊向中性甚至向放鬆移動了,但是對影子銀行的管理一直都沒有手軟,長遠看一直在向嚴監管、去槓桿的方向邁進。貨幣政策和監管配合,監管在發力、而貨幣政策反而在調整。

利差舒服

目前中美10年期國債利差約69個基點,較去年末縮窄近80個基點,此前利差一度低至56個基點,已經較中國央行行長易綱描述的“舒服區間”收窄。

中國央行會跟隨美聯儲加息,但市場目前並不十分擔心美元加息週期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壓力。明明表示,目前人民幣匯率改革進展比較順利,人民幣跟隨市場自由波動,保持相對比較穩定的水平,為國內貨幣政策贏得了一定空間。

明明還表示,易綱曾強調一國的貨幣政策主要為本國經濟服務,“我國貨幣政策應該發揮獨立性,主要針對國內的政策目標。對於海外的約束可以適當考慮,但是不應該完全跟隨海外加息或者緊縮的步伐。”

“目前中國通貨膨脹水平仍在央行認為較為舒服的位置,四月份以來美國對其他貨幣升值很多,但對人民幣僅小幅走升。”夏樂解釋道,無論從匯率角度還是通貨膨脹角度,目前央行沒有主動大幅加息的需求。

結構性寬鬆

今年以來央行兩次降準,6月初MLF操作悄然加碼,淨投放創2017年3月以來最高水平。中國央行稱此舉是為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穩定,同時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綠色經濟等領域的支持力度,促進信用債市場健康發展。

12日出爐的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創近兩年來最低水平,招商銀行資產管理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在發送的點評中稱,5月社融數據為宏觀經濟敲響了警鐘。貨幣政策或繼續推進降準,以鼓勵銀行投放信貸。

市場認為,如果說央行2017年貨幣政策審慎偏緊,那麼從2018開始,央行已經對貨幣政策進行了一些調整。夏樂、謝亞軒、明明等均認為下半年還會有一到兩次降準。

夏樂表示,一些企業對政策有一些怨言,希望能鬆一鬆流動性,否則日子會比較難過,因而央行會加以考慮,適當的續作MLF、降低存款準備金率。“貨幣政策、監管都緊確實受不了。”夏樂認為,“現在基本是緊財政、嚴監管,貨幣政策如果再不做點調整,大規模違約可能難以避免。”

不過明明強調,貨幣政策今年總體來說較去年寬鬆,是結構性寬鬆,不是總量寬鬆。正如中國央行行長易綱就職後的公開表態,下一步貨幣政策將繼續保持穩健中性,同時適當發揮貨幣政策的結構引導作用。

本文源自彭博環球財經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