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飞电器宣布破产?

投实问路RC

新飞电器是典型的迷信西方管理体制导致的问题。


新飞电器前身是一个无线电小军工厂,1983年刘炳银接手的时候已经亏了70万,当时搞好是改革开放的时候,于是刘炳银开始转型做冰箱,从此以后一路往上,到1994年已经行业前五,可以说前途大好。

90年代企业改制,那会各行各业都喜欢搞“引进国外先进经验”,如果大家还有记忆的话,就会记得中华牙膏,实际上已经在1994年被联合利华控股,乐百氏在2000年左右被达能收购,2000年后还有很多品牌都是这样,比如说太太乐鸡精,西安杨森,统一润滑油,南孚电池之类的,从90年代到2000年以后,中国有很多民族品牌都搞起了和外资合资,或者是外资主导,新飞其实就是其中一例,这些品牌有的越做越大,有的逐渐消失不见。


1994年,新飞集团以占比49%,新加坡丰隆集团占比45%,新加坡豫新电器6%的股权比进行了合资,创立了新飞电器有限公司,到2004年新加坡丰隆收购了豫新电器母公司,拿到了豫新电器的6%的股权,这样丰隆亚洲就占据了51%的股份,成为新飞的绝对控股股东,随后新乡市又把39%的国有股权卖给新加坡丰隆,这样丰隆就持有了绝对的控股权。


新加坡丰隆在控股了新飞以后,搞起了“西方先进经验”,空降了一大批新加坡干部,取代了中方干部,在心扉集团搞起了“西方式管理经验”,但是问题在于新飞电器是做制造业的,而不是搞金融的,再加上西方经验和中国的国情格格不入,导致很多问题,举个例子,当年格力电器中层干部不过才100人,新加坡人来以后,暴增到300人,然后新加坡管理层级经常干一些对于销售根本没有什么用的营销方案,比如说赞助赛车活动


其结果是其他土里土气的中国电器企业开始下沉销售网络,从当年的一二线城市直接下沉到三四线城市,销售网络遍布全国,而新飞的资金几乎全部用来做一些对销售没什么用的营销活动了,对于销售没什么用,新飞销售逐年下滑,一直到今天的这个程度。


盲目相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问题不但发生在新飞电器身上,当年中国人不自信,发生过巨多类似的事件,当年的玉柴机器也是这样。

当年麦肯锡为什么在中国混的顺风顺水,现在为什么麦肯锡不行了?2000年左右的中国人好忽悠,一个战略咨询成百上千万花出去,什么用都没有,典型例子就是中国联通和乐百氏的案例,到今天中国人也看明白了,PPT是做的好,英文是讲的很溜,可这对公司没什么用。


花了这么多钱,始终没什么进展,在美国职场社交是行得通的,在中国,没什么戏。不接地气。


李建秋的世界

先来答疑:新飞没有破产!新飞广告做的好、不如新飞冰箱好!新飞曾是中国最老牌的冰箱品牌之一,是很多人家里的第一台冰箱,更是新乡这片土地和新乡人的骄傲!近期有消息称新飞经历了停产风波后最终走向了清算破产,一代人的记忆终结。对于网上传言,新飞电器破产清算新飞电器在官方微博进行了辟谣:重整程序正有序进行。

6月12日,河南新飞电器有限公司管理人发布的《关于新飞电器依法重整进展情况的公告》。根据公告所说,目前,新飞处于重整执行阶段,且进展顺利。按照重整计划路线图,新飞公司创新性运用股权拍卖形式招募重整投资人。此次公开拍卖目的为招募适格重整投资人,是依据重整计划进行的公开拍卖,而不是被动的资产司法拍卖。

破产重整≠破产清算

企业面临破产的时候,会有很多种的处理方式,其中包括破产清算、破产重整、破产和解等,破产清算是对企业资产进行拍卖等的处理,而破产重整是引入外部资金,避免企业破产。

网友观点:

天涯浪子:我家就用的新飞冰箱,质量完胜美的之流,可惜了。

Sunshine揭素忠: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

MN唐晓娟:我们的新飞,一直支持你。

爱你的生活7:时代在变,产品需更新换代,产品与互联网的互动,……相信有一天你还会独占鳌头!

黄玉卿HmYorking:希望新飞能够得到新的发展吧!

ZHAO_JUNJIAN:新飞电器可是当年的王啊。

金融小仙女雪儿:正在推进重整程序。

黑痘儿菇凉:希望我大新乡企业好起来!

啥也不懂陈老师:希望能再站起来。

新飞广告做得好,不如新飞冰箱好!,这句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广告语,见证了新飞公司曾经的辉煌与荣誉。我们期待经历了重整涅槃的新飞在家电市场重获一席之地。(X)


大河客户端

题主新飞破产是它自己没有经营好, 自己作死没办法。你看美的、格力、海尔、国美不都活的好好的?不要倒一家企业就乱带节奏。

我家的冰箱就是“新飞”,用了6年没出过问题,质量是真的不错,只是这些年新飞不知何故从国产“冰箱之王”到现在的破产。

1984年新飞在河南新乡的一个小镇诞生了,公司成立之初可以说是艰难发迹,刚开始公司亏损严重,甚至曾连续三个月发不出工资。

后来刘炳银胜任总经理后迅速将公司扭亏为盈,几年时间将新飞送上了国产冰箱第一品牌,鼎盛时期,新飞销售一度达到300万台,市场占有率高达20%。

新飞的没落是在1994年,当时兴起招商引资,当地希望引进外资入股新飞。

当时总经理刘炳银强烈反对,但终究没能阻止。

最后新飞股份变成了新飞电器,新加坡丰隆电器、新加坡豫新电器三方分别持股49%、45%、和6%。

其中豫新电器也是有丰隆电器掌控,所以实际已经有51%股权在丰隆电器掌握。

由于控制权不在自己手中,刘炳银多次收购转型计划都失败了,因为不管他提什么要求都会被董事会拒绝。

在1997年,刘炳银看中空调市场,试图进军空调领域,但是遭到了新加坡董事会强烈反对,理由是盲目介入、风险过大。

在2000年又有一次机会进军空调市场,最后还是被新加坡董事会拒绝。

炳银欲哭无泪,在2001年因胃癌在广州去世。

后来当地再次将新飞39%的股权出售给了丰隆,至此丰隆对新飞电器的持股比例高达90%!

于是在2006年,新加坡连续空降400多名高管,将新飞所有中高层管理大换血。由于他们不熟悉中国的市场,盲目进军小家电,质量难保证,市场负面消息不断,使得销售额进一步下滑。

2017年11月新飞公司宣布破产重组,此后在2018年2月8日,宣布经历三个月破产重整投资人确定为丰隆亚洲。

别人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但是新飞却是被外来的和尚给念死了,要是早早把握住空调市场,听了刘炳银的建议,说不定新飞能成为美的、格力这样的大企业。

任何时候,自主经营权都是必不可少的,任凭资本绑架实业,外行乱入,胡乱操作,只有死路一条!


大熊叨叨叨

《西方的佛光消失在日落的地平线以下》

新飞电器宣布破产是新飞电器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

其一。新飞电器不自信,迷信西方的管理技术是做出世界级大企业的管理理念。于是引进外资,引进西方的管理理念,以为有了西方的管理理念就有了西方大企业的规模和派头,素不知经营环境不一样西方的管理也是败家之道,毕竟圈里养的不全是自己的猪,也就不会全心全力,另外管理起来也会左右掣肘,不如是自己一家的企业管理起来得心应手。

其二。入资各方离心离德,不能同心同德共度时艰,如果企业稍有差池就及时防范,入资各方都能为企业的前途而避险就益,也就不会任由新飞败坏下去,也就不会有今天坏掉了家当的凄凉。

其三。教训。不一定股份制企业就是如吹气球一样企业迅速鼓胀起来,西方也没有点石成金的手指。就如教育方面,学习西方,结果中国的教育道德规范全盘崩坏,事实证明,西方的教育并不是某些所谓的专家鼓吹的那样天花乱坠,反而是弊端多多,反而是中国古老的教育方式大放异彩,无论创新创造基础知识的积累、道德规范的确立、都为世界之典范。美国除外,因为美国的世界利益舍不得,西方吹大的气球已经一个个都破灭了,再也不可能成为世界人民神之往之的仙境,世界秩序正处在破旧立新的关头,新飞的破产就是世界秩序破旧立新的回光返照。

西方的佛光已经消失在日落的地平线以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