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煉泥的兩種方法和步驟

紫砂泥練泥分為手工練泥和機械真空練泥兩種。

機械真空練泥的過程:

紫砂泥煉泥的兩種方法和步驟

紫砂礦料經過篩選→用雷蒙機粉碎→按目數過篩除鐵→攪拌機攪拌均勻→真空機煉泥→成品泥包裝→運送倉庫陳腐。

機械真空練泥是泥料通過真空練泥機擠壓,排除空氣更徹底,泥料組織更均勻,緻密度和可塑性能也更好,既便於成型也提高了坯件的乾燥強度和機械強度。

手工練泥的過程:

紫砂泥煉泥的兩種方法和步驟

紫砂礦料經過精細挑選→洗淨礦料露天風化→風化好的細泥塊用石磨磨細→將用石磨磨好的泥料過篩除鐵→將過篩除鐵後的泥料放入水中浸泡半年以上→將侵泡後的泥料瀝乾水分用木錘錘鍊或用腳踩踏→練好的泥料包裝→運送地窖陳腐。

手工練泥是將泥料放置泥凳上,用大木槌按一定的順序進行反覆捶打、擠壓,直到用刀劃過後能看到泥料斷面發亮,表示空氣已基本排除,否則燒成後極易產生氣泡。練泥也有采用腳踩踏的方式,俗稱“腳踏泥”。

紫砂泥煉泥的兩種方法和步驟

紫砂泥煉泥的兩種方法和步驟

現在紫砂練泥大多采用機械真空練泥的方式。真空練泥機省工、省時、省力,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但是真空練泥機練制的泥料,由於在粉碎時使用了雷蒙機破碎,經高速旋轉而破碎的泥料幾乎均等,再經練泥機強力攪合,其顆粒呈定向排列,泥料中潛伏著應力,這些應力會在高溫燒成中釋放出來,使坯件各部位呈不均一收縮,從而引起製品收縮、變形率加大。

在燒成條件相同時,儘管表面光潔,但吸水率和氣孔率有了明顯的下降,既影響藝術效果,也影響實用功能。手工練泥相對機械真空練泥而言,泥料的比重小,坯件氣孔率大,燒成後製品的收縮、變形率小。手工製備的熟泥,由於泥團顆粒粗細懸殊,燒成後體積收縮不一,器表粗顆粒略有凸出,且因長期陳腐,有機質形成,胎質富有滋潤的光澤質感。而疏鬆的內壁因泥料礦物組成和團較堆積等因素而形成的空隙,具有一定的氣孔率和吸水率。

應用機制泥料製作燒成後,製品的吸水率會從通常的3%~5%下降到l%左右,氣孔率也隨之降低,而紫砂壺吸水率、氣孔率的下降直接影響了其實用功能。即使成型、燒成等諸多條件不變,機制泥料和手工製備的泥料相比,器表的肌理效果會遜色很多。

經過幾十年工業化生產後,人們已經逐漸認識到原始的手工泥料比機制泥料更能體現紫砂的本質和特性。近年來,一些高檔紫砂作品的製作用料又開始恢復到原始的手工練製程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