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篮球历史上五大“奇葩”规则,真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随着CBA联赛越来越职业化,一些规则也变得越来越完善。但是在CBA发展的过程中,有一些“奇葩”至今都让人哭笑不得。让南笙带领大家去看看CBA历史五大“奇葩”规则!

No.5 常规赛前四名可挑选季后赛对手

盘点中国篮球历史上五大“奇葩”规则,真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在CBA职业联赛02-03赛季,中国篮协认为季后赛挑选对手的制度并不适合CBA的健康发展。所以仅仅1个赛季后,这种赛制被废除了。然而在03-04赛季,中国篮协居然又重新恢复了季后赛挑选对手制度。

具体的方案是:常规赛前4名的球队可以依次挑选常规赛第5-8名的球队作为季后赛首轮对手。 需要指出的是,03-04赛季是CBA旧赛制执行的最后1个赛季。从04-05赛季开始,CBA就进行了大改革!

No.4季后赛球队可挑选名未进季后赛的球员补充到自己队里

盘点中国篮球历史上五大“奇葩”规则,真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具体规定是短期交流球员将以“倒摘牌”形式进行,每队只许选内外援各1名,没有外援的球队在国内球员摘牌时享有第一顺位的优先权。被交流的球员为常规赛后8名队中的国家队队员及个人综合得分前20名的国内球员和外籍球员。

No.3 CBA联赛规定每个队至少有一节战术是全场紧逼

盘点中国篮球历史上五大“奇葩”规则,真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在02年男篮世锦赛上中国男篮暴露出不擅长应对对全场紧逼的弱点,之后还因此在亚运会决赛中不敌韩国。于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篮协针对2002-03赛季的比赛规则进行了调整,要求每支球队在四节比赛必须有一节打全场紧逼,而且哪一节打全场紧逼必须事先通知对手。为了有利于规则的执行,篮协当时还专门大篇幅的书面文件来界定“全场紧逼”的标准。当各支球队脱离实际地尝试全场紧逼时,其对于攻守双方的战术价值都变得十分有限,倒是令裁判在判罚过程中变得无所适从。所以这项规则遭到了无数教练和球员的反对,更有外教将其称为“最愚蠢的决定”。而且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国球员对付紧逼的能力也并没有获得实质提升。因此实施仅一个赛季之后,该项规则就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No.2 WCBA末节三分钱投进算4分&前场抢断后得分再加一分

盘点中国篮球历史上五大“奇葩”规则,真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为了鼓励球员进攻,WCBA曾规定每队从比赛末节的第4个3分球开始,每多投进一个3分球便算作4分球。同时,为了增加球员的拼抢积极性,联赛在创立初期规定两队队员必须在比赛第一节实行全场紧逼战术。而到了2002年,WCBA又增加了紧逼增得分的规则,即在实行全场紧逼防守时,从第三次(含第三次)起前场抢断球后进攻的得分增计1分。


据悉这个是因为当时中国女篮的主要对手韩国队三分球太猛了,有一场是江苏打八一的常规赛江苏落后10分,最后1.4秒追到只输5分,就是卞兰投中一个“打四分”然后一下子连得5分的结果,也算是中国篮球历史纪录了。

No.1 由高级别的俱乐部投票决定升级队伍(凤铝事件)

盘点中国篮球历史上五大“奇葩”规则,真是一个比一个奇葩……

不知道各位看完有什么感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