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心理学角度看待压力?

月暖梵音瑜伽

大家好,我是渡仁心理的大仁君,很高兴能用这样的方式和大家交流。因为我本身是从事心理咨询行业的,在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因为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今天我就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大家谈一谈压力这个问题。


心理学上,对压力的定义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源是现实生活要求人们去适应的事件。压力反应包括主体察觉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理、生理和行为反应。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种经验到的东西,它无法抛开主体而单独存在。假如一个事件发生了,但主体对其漠视,毫不关心,或已经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待。这时,压力就无从谈起。


按对主体的影响,压力源可分为三种类型:


1

生物性压力源,是直接影响主体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时间,比如:躯体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

2

精神性压力源,是直接影响主体正常精神需求的内在和外在事件,比如:错误的认知结构、个体不良体验、道德冲突以及长期生活经历造成的不良个性心理特点(如易受暗示、多疑、嫉妒、自责、悔恨、怨恨)等;

3

社会环境性压力:是直接影响主体社会需求的事件,又分为纯社会性的社会环境压力源,如重大社会变革、失恋、离婚、家庭长期冲突、战争等和由自身状况造成的人际适应问题等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压力源的存在、个体的生理状态、心理背景和社会生存环境,都是产生压力的必要条件,但这些条件本身并不是心理形式的压力。我们体验到的压力,实际上是另一种心理历程,也就是我们内心的冲突和伴随其而来的强烈情绪体验。


心理学家勒温和米勒根据冲突的形式,将内心冲突分为以下四类:

1、双趋冲突:当两件有强烈吸引,但两者又互不相容的事物出现时,人的内心并形成了双趋冲突的局面,用中国俗话来说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2、趋避冲突:当一个人想达到一个有吸引力的目标,但达到该目标却有极大危险,这时,便进入了趋避冲突的境界。比如,一个人想结婚,但又害怕承担婚后的种种责任,失去某些自由。

3、双避冲突:当一个人面临两种不利的情景时,便体验到双避冲突的压力。比如,下岗,必然失去固定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人们遇到这种情景,往往长期不能决策,最后“听天由命”,陷入被动境地。

4、双重趋避冲突:有两种可能的选择引起,当两种选择都是既有利又有弊时,面对这种情景,人们就会处于双重趋避冲突中。比如,一个工作机会工资高但没有发展前途,另一个工作工资不高但发展前景好,当一个人面临这种情况时,不论选择哪个工作,都有利有弊。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我们在与压力相处的过程中,慢慢适应它的存在,这种适应虽然会消耗我们的生理和心理能量,但这种消耗在正常范围内,我们能承受的住,所以不会导致身心崩溃。但是,一旦我们面临的压力,由于强度太大或持续时间太久,超出了我们的承受范围,我们无法适应,健康状态就会遭到严重破坏,从而产生某些生理或心理问题。


以上是我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压力的,也欢迎大家多多沟通交流,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渡仁心理咨询师团队

您好,我是暖心理咨询师杨湛德,很高兴为您解答。心理压力是无时无刻不存在的,心理压力的存在就像我们每天在物理世界里都要承受的摩擦力一样,所以如何认识压力会影响我们如何处理压力。

任何事情都有正面积极一面和负面消极一面,如果我们过分在乎一方面,只会让我们过分乐观或者悲观,都不会帮助我们更好去处理问题。就好像我们在冰面行走如果没有足够摩擦力,我们会无法在冰面上行走,甚至会不断摔跤,但是我们在泥潭里的摩擦力实在太大了,我们也无法在泥潭里行走,无法动弹。心理压力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我们自己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期待和渴望,在我们越是渴望,就越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我们就会产生压力。因为我们得不到满足,我们内心会对自我认识产生怀疑和偏差,我们会觉得自己是不是不配满足,自己的需求是不是不合理。比如我们在工作中希望自己工作能力能得到认可,如果我们自己有些工作没有做好,或者被领导批评了,我们会产生对自己能力怀疑,觉得自己没无法满足自己需要被认可的期待,就会怀疑人生,怀疑自己未来了,这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压力。

一方面是由于别人对于我们有一定期待或者要求,如果我们不能完成别人的期待或者要求的时候,我们有可能会被别人惩罚或者抛弃,或者自己希望满足别人来让别人重视自己,以至于自己会有很大压力。比如一个人从小父母对自己要求很严格,要求自己要学习成绩表现好,如果表现不好的时候,就会遭受到父母的辱骂和鞭打,那这个人长大后对于爱人的要求就会产生压力,因为这会让自己觉得如果不能满足爱人,自己就会遭受到曾经被责打痛苦或者被爱人抛弃。
所以心理压力源于自己对于事情的态度,一定合理的压力,会帮助我们对事情保持一定动力,让自己更好地去面对和解决。但是过度的压力只会让自己看到自己无能为力,甚至是让自己回想起以前曾经的痛苦,更加无能为力,这就需要自己去修通影响自己心理压力的问题,这样才能让自己对当下问题保持合适压力感。
答者:暖心理咨询师、释梦师杨湛德

暖心理

压力是从外部某些因素产生,然后传递到你精神世界中的一种行为体验。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而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压力,但是压力并不一定是负面与消极的,适度的压力可以催人奋进,给人带来积极与正面的能量。


唯物辩证法角度来说,没有人是不存在压力的,压力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它无所不在,如果有人说自己彻底没有压力,那么他就会陷入更大的压力之中,这种压力叫做

空虚,空虚会让人觉得自己的人生完全失去意义,继而引发抑郁症。

如今全世界的生活节奏都在加快,许多人适应不了这种生活,也会导致压力突然增加,沉重的压力会击垮一个人,而想要将压力控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内,还应该这样做。

1、改变环境 熟悉的环境让人没有新鲜感,脑海中可能会对熟悉的气味失去信心,继而对生活失去希望,而如果可以换到一个新鲜的环境,那么人体不自觉的就会对未知产生好奇,好奇能潜移默化的帮你解压。

2、自我暗示 自我暗示是心理学上经常要用到的治愈办法,当你遇见了什么大的困难时,你重复心理暗示自己是可以做到的,那么你在解决困难时,会自信百倍,因为你的潜意识告诉你,你真的是能成功做到的。

3、宣泄情绪 压力经常出现,但是你不可能在压力刚到自己身上就进行发泄,不分任何场合发泄压力的那是疯子。但是压力久久堆积在身体内部,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发泄,个体可能会崩溃,于是你应该选好时间地点,发泄一波压力,最后放下包袱重新扬帆起航。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赵小明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伙伴

压力其实是当我们面对事情,尤其是紧急的,重要的事情时候产生的反应。压力是一种反应,而这种反应本身还会引起别的反应,比如焦虑,比如亢奋。真正让我们感到不适的,是压力本身引起的一些反应。

心理学研究发现,压力本身是无害的,真正有害的是我们对压力的看法。当我们把压力知觉为有害的时候,大脑会减少催产素的释放,让我们感受到焦虑等情绪,这时候我们对压力的看法就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当我们把压力看做是激励,是动力等积极想法时,压力反而会促使我们高效的进行活动。耶克森-道德森定律也描述了,压力与效率呈现倒U型曲线的关系,就是说中等适度的压力是会促进效率提高的,没有压力或者压力过大,都不利于效率提升,不利于活动的进行。其实压力本身就是一种反应,是我们面对事情自然而然产生的反应,除了高压外,一般的压力水平本身没有什么特点的坏处。关键还是我们对待压力的看法。

心理学上成长型思维说的是,把事情与困难、压力看成是调整,找到能带给你成长的地方,以获得成长的目标去完成它。其实这就是对待压力的正确做法,不把压力当做老虎,而是把压力当做带你前进的白马。用的好,压力是我们提升效率,提升幸福感的工具;用的不好,光是看见事情带来的压力本身,就能压垮我们,更别说完成任务或者从中得到成长了。本质还是看法或者认知的区别,这和情绪ABC理论也是不谋而合,可以学习下,更好的进行压力管理和情绪管理。



青音约

相关压力,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包括压力种类,楼上楼下的答案都已经非常详细,不再详述。

无论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社会的角度,社交的角度等等,去看待当今社会的压力,得出的一个结论都是现在社会压力普遍都非常大,焦虑情绪在各个阶层也都比较普遍。

那压力需要缓解吗?我从易学的角度去简单分析,

过度的压力一定需要缓解?

把压力比作健身房健身,健身对于普通人来讲(指未受过专业指导和训练的人)第一原则是不要过度,一旦过度造成的损害比你不锻炼来的大的多。因此过度的压力一定要缓解。

没有压力是否好?

无论在什么国家和社会,一点压力没有对人生没有好处,甚至有坏处。“没有合理的压力,就没有动力”。如果生活在陶渊明所说的“世外桃源”,也许没关系。但是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当今社会现实生活中,上到国家,下到人民,都是努力向前,勇猛奋斗。相对之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合理的压力也可以调节我们的激素水平,促使我们改善缺点,积极生活,调整方向。所以合理的压力可以帮助我们生活的更好。

如果才算合理的压力?

首先是时间,每周,每月,每季度,每年,如果长期处于不间断压力状态,就是属于过度压力的明显标准,需要打断这种压力状态,进行适当放松。


其次是程度,如果压力达到影响睡眠,饮食,正常生活和思考,则为过度压力。

最后是方式,如果因为一些小事情经常感觉压力巨大,则问题并不出在外部事件,而是心里本身,属于内部精神性压力,则需要合理的调整或者就医。

由于每个人承受压力的承受力是不同的,即心理素质,这和人本身的基因体质,以及从小生活经历都密切相关,所以找到合适的方式方法,合理的压力为佳。

合理的压力:不影响正常生活,不造成由心理压力引起生理疾病,正常处理工作,正常生活,没有长期的情绪异常等等。

如何缓解压力?

运动锻炼,读书,冥想,尝试新事物,打破现有状态。。。等等,具体可以查阅我其它答案。


百行自然18号

压力是压力源和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

作为压力源在生活当中有很多种,比如说精神上的压力,社会环境下的压力,生物性的压力都是有的。

人在生活当中吧,完全高兴,这是不可能的事,大家看压力的时候,实际上压力呢,他对人能产生动能,能促进人的发展。适度压力对人是有好处的。

那平时感觉压力很大,到一定程度觉得很苦,这是怎么回事了?

我们怎么缓解压力?先来认识压力很重要。

有一个压力适应期,压力适应阶段呢,首先我们自身有一个接受阶段。一旦从内心上,从认知系统上合理的认识,然后再加上社会的支持系统,我们的心理反应就能够降下去。

而且很多时候这个压力和我们自己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个小伙子天天觉得自己的压力大,因为工作上任务太重。

结果我给他分析呢,他是在工作当中,死板较真,再一个是不会拒绝人,什么事他都不敢推。

还在意人家的看法,想法,每天想法太多,实际从他本身工作能力上完全没有问题,工作量大,他也可以完成。

可是内心里面的波动太大了,引发的内耗太大,所以说影响到工作效率,这样压力就大了。

他的压力,一个是处理人际关系需要努力,从个人性格上多调整一下,不能光说压力压力。

压力反应的还是心理素质。认知系统,心态系统,社会资源系统,这些都在起作用,我们抱怨压力的时候,应该给你一个信号,就是要成长自己,完善自己了。

我想办法从自身角度上提升心理素质,这样一旦加强了,你所遇到的任何压力都可以缓解。

随着社会,随着经济的发达,心态越来越重要。认知是人精神属性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我们怎么样减少负面情绪,负面作用,这样阻碍就小了,压力就小了,个人发展也顺利。

大家慢慢的来关注我的动态,多学一点儿心理的科学知识,然后多学会调节心态,关注我的号,包括我的文章,我以前写的文章,视频语音都可以看一下。加油!


心岸姐姐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小时候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那时候很天真,很单纯,没有学业,工作的压力。

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渐渐懂得承担生活的责任。可以这样说,一个没有压力的人,不会是一个成熟的人。

那么,怎样通过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待压力呢?我们每一天都在进行着选择,是怎样的生活性事件构成的压力呢?

比如说上什么学校,选什么专业,毕业从事什么工作?谈不谈恋爱,结不结婚,生不生孩子,买不买房子,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世俗生活中需要经历的,那么压力源是什么呢?也许是父母的期待,也许是自己的高标准,也许是生活所迫。

那么有压力,就给我们一些动力,我们不是去背负压力去生活,还是压力会转化成动力,那么就需要去调整认知。

如果一个人每天的生活都在毫无压力的情况下,那么他最终会一事无成。适当的焦虑,会让我们有想完成任务的动力。

我们要去适应生活带给我们的压力,我们还得把这些事情做好,那么就需要我们按部就班的去完成,每一天都规划好这一天要做什么,把每一天都当做最后一天来过。

人生苦短,时间有限,努力学习,抓紧一切时间改变吧。


心灵之音的空间

有人说:“压力像弹簧,你弱它就强!这里的所说的自身强弱是指内心世界的强大与脆弱。当内心强大的时候,即使之前不能承受的压力也会扛下来。反之,当你内心脆弱的时候,一点小小的压力就会把你压垮,也就是说压力直接与内心承受力有关。

如何让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涉及到心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心理资本。心理资本,包括四个维度分别是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

一、若想做到自信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为自己设立高目标、并自己选择困难的任务。

2、欢迎挑战,并因挑战而强大。

3、高度的自我激励。

4、为实现目标投入必要的努力。

5、面对困难时,坚持不懈。

二、若想做到乐观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充分享受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类乐趣。

2、怀有感恩之心,时常会表达谢意和感激。

3、能利用环境中各种可能出现的机会开发自己的技能与能力。

4、处于逆境时,能够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接受自己不能够改变的现实,继续前行。

5、能够接受变化,看到未来的机会。

三、若想让自己充满希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有明确的目标。

2、下定决心实现目标,表现在意志力的强度,投入精力的数量,对动因有清楚的了解,相信自己可以掌控命运。

3、在困难和挫折即将摧毁目标时,转移到替代、创造性的路径上,并继续追求目标。

四、若想让自己增加韧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1、身处逆境或被问题困扰时,能持之以恒,迅速复原并超越。

2、信奉持续学习的理念,随时准备改造自己,并跟上变革的步伐。

3、不仅对自己负责,而且愿意为其他人的成功承担责任。


凤凰令的心理驿站

正确看待压力,压力有积极的意义,而我们都过于关注压力的消极意义。压力的产生是告诉我们要慢下来,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如果视而不见,最后酿成身体的疾病。

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


心理社工师周云骞

压力要从两个方面来谈,压力源——可能对人造成压力的生活事件;个体感受到的压力——负性情绪或身体反正。

其实,生活在社会上,大家面对的压力源都是差不多的。比如说学生,同一班级的学生用同样的教材,上同样的课,同样的老师教,做同样的作业。那考试这件事,做为一个压力源,对每个学生施加的压力应该是一样的。但我们知道事实却是,每个学生对压力的感受完全不同,而且并非学习越好的学生感受到的压力越小,这是个非常有趣的现像。

影响学生对考试的压力感受的因素:

1. 对考试这件事的重视程度。

2. 对自己成绩的预期和预估之间的差距。

3. 个体应对压力的方式。

说到个体应对压力的方式,我们可以以堵车为例。现在大家高峰时段出行,都会面对堵车这个压力。

假设,同样因为不可避免的原因只能驾车出行,堵在路上,肯定每个人都会有负面情绪产生,但应对的方式却各不同。

有的人会开始烦躁,不按规则驾驶,胡乱加塞并线超车,这种开车方式并不会改变堵车这个压力源,只会加重自己的紧张感,还可能造成交通事故,带来一系列后续的负面影响。即使没发生事故,这种紧张、焦虑、愤怒的情绪也会被带到目的地,对后续的事情产生负面影响。

有的人遇到这种情况会马上开始后悔、自责,觉得是自己没安排好时间,甚至遇到堵车是因为自己就是个倒霉的人……于是各种觉得自己不好,情绪从烦躁转向低落,并持续很长时间。

有的人和前一种人相反,会去找各种让自己遇到堵车的原因,开始抱怨。这也不能改变堵车这个事实,反而把这个负性事件的影响扩大化,联想出更多的人和事都让自己不顺心,不满意。

有的人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同时清楚它是堵车靠成的,而堵车这件事自己无法掌控,干是主动去化解这种负性情绪,比如听听舒缓的音乐,调整一下路线,和正在等自己的人联络说明情况……总之尽可能减少遇到堵车这件事产生的负面影响,把自己调整到一个正常的状态去应对后续的事情。

我们不难看出,最后一种应对压力的方式是最妥当的。

心理学对人的影响,不是评判“对、错”,“好、坏”,而是让人无论遇到正面或负面的生活事件,无论经历正性或负性的情绪,都能不被情绪掌控,选择对自己有利的应对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