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到来,如何养心养生?

佛经缘

中医常说,夏通于心,夏季属火,与心配属。热扰心神,暑热导致的出汗、乏力、心情浮躁、心悸、失眠等多种现象,都与心的功能失调相关,所以,夏季养心非常重要。

1.午睡养心。心主血脉,心气推动血液在血管中运行,供给五脏六腑,对每一个脏腑都有一个温煦的作用。心通于火,午时火最旺,最消耗能量了,所以在中午阳气偏盛的时候,需要休息来养阴,达到阴阳调和之目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一下:上午11点至下午1点,是睡午觉的最好时间。

2.静以养心。我们常说“心静自然凉”,就是说心要静,戒躁戒动。如果心总是“躁动”,心脏总是处于亢进的状态,心阴就会不足,出现心烦急躁、失眠多梦等现象,就容易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养心,能平衡五脏六腑。

3.适度出汗养心。夏季炎热,人们喜欢躲在空调屋里,其实这并不合养生之道。须知人若经常不出汗,心阳、心气不顺,心火就会大。再则,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如果总不出汗,湿寒就排不出去,会影响其他内脏器官,引起脾胃疾病和中暑。中医说“汗为心之液”,出汗的过程,就是身体里的阳气蒸腾阴液,让阴液通过毛孔到达肌体表面的过程。所以,适当出汗是身体阳气顺畅、津液充足的一个表现,也是顺应天时。

当然,夏季出汗也不是越多越好。汗为心液,出汗太多也会伤心阴,耗心阳。所以,夏季要在早晚运动,微微出汗即可,不要大汗淋漓。

4.红色食物养心。根据《黄帝内经》以色补色的原理,夏季多吃一些红色的食物,有养心之效。从阴阳五行来说,红为火,入心、补气、补血。夏季用红色食物养心,是古人的养生之道。夏天多吃一些西红柿、乌梅、胡萝卜等,喝红葡萄酒,可以养生益智提神;多吃些红豆,可缓解口渴烦躁等症。正午时分是“心火”最旺时刻,容易出现心烦易怒。要想避免心火过亢,服用赤小豆最适合不过了。

5.苦寒食物养心。莲芯味苦性寒,入心、肾二经,有清心去热、补肾固精之功效,可治肾虚。史料记载,乾隆皇帝每到避暑山庄,总要用荷叶露珠炮制莲子芯茶,以养心益智、调整元气、清心火。西医认为,莲子芯所含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可以缓解心律不齐。莲子芯苦寒,尽量不要空腹服用。胃寒怕冷者,也不宜喝莲子芯茶。

6.穴位按摩呵护心。其一,按摩膻中穴(在两乳之间)。有宁心神、开胸除闷等作用。有个成语叫作“心花怒放”,它的着眼点就是膻中穴。心梗急救时,按压的就是这个部位。生气时,往下捋一百下左右,可以达到顺气的作用。您看人们气急时是什么表现?捶胸顿足啊。捶胸,这也是一种人体自救方式吧。其二,拍打心包经。心包经是人体十二经络之一,也叫“救命的心包经”,分布于胸胁、上肢内侧中间、掌中、中指。经常按摩心包经,可有效消除心脏外部的心包积液,解除心脏所受到的不必要的压迫,使心脏正常功能得到恢复,有能力将血液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将堆积的废弃物带走。操作很简单:手掌稍稍用力拍打,每侧三分钟到五分钟,拍到微微发红就可以。心包经是心脏病急救时的重要经络。心脏离左侧近,刺激左侧心包经,急救效果最迅捷。

朋友,如果您夏天有心烦意乱、口舌生疮、食欲不佳、精神不振等症状,特别是“心火”较旺,建议抓住季节与脏腑相通的好机会,在夏季养好心气。

(燕赵都市报 无忧/文)


燕赵都市报

夏天天气炎热,昼长夜短,气候干燥,根据中医的说法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因此,夏季养生的一大关键就是养“心”,但中医所说的“心”并非仅仅指“心脏”,而是包括心脏在内的整个神经系统甚至精神心理因素。

夏至起是真正的炎热到来,出汗量远远大于其他节气。夏季中医养生之道认为汗液为津液所化,血液唾液同出一源,所以有“血汗同源”之说,而血液为心所主,故又有“汗为心之液”之言。夏至与心气相通,夏季多汗则易使心气涣散,因而中医有“春养肝、夏调心,秋养肺,冬养肾”四季养生学说。

所谓“心通于夏气”,是说人的心脏与夏季相应,心脏的生理功能在夏季比较旺盛,具体表现在心主血脉,气血旺盛,运行畅达;汗液排泄增加;阳气充,浮于外,功能活动亦加强,精力充沛,因此为更好地从夏季饮食养生,必须把握时令与脏腑的关系,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所消耗的能量,以保护心气。

“养心”除了能顺应中医理论夏季养生理念以外,也有非常明显的实际意义。因为在夏季,气温过高本来就容易使人精神紧张,心理、情绪波动起伏,加上高温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病人很可能出现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的情况,即便是健康人,也可能出现情绪暴躁等现象。所以养心也是防止情绪起伏,甚至预防疾病发生的好办法。

现代医学也发现,当气温超过33℃时,人体新陈代谢会显着提高,从而加重心脏的工作量。同时,天热,汗腺开张散热,汗出过多,血容量降低,黏稠度加大,心脏泵血时会更加吃力。夏季,心脏很劳累,本身的营养供应又相对较差,一不小心就容易出毛病。因此,夏季养生重养心。

夏季如何养心?

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即人的精神活动由心来主管。而心对应“夏”,炎炎夏日人也比较容易烦躁、发怒,脾气不好,因此夏季养生要重视“静养”,保持心情舒畅,切忌大喜大怒。

可以做一些相对平和的运动,例如太极拳、散步、慢跑、绘画、钓鱼、书法等。在运动时也要注意不可过度出汗,适当补充水分。

夏季出汗可以降低体温,还可以排除身体的垃圾和毒素,但汗为心之液,出汗过多会损害心阳,影响心脏功能。夏季不出汗,体内湿热散发不出去,会影响其它的内脏器官,引起脾胃疾病和中暑,所以夏季既不能呆在空调间中不出汗,又不宜在高温环境中剧烈运动大量出汗。

夏季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以多吃蔬果、粗粮、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

受高温高湿所困,夏季人体脾胃功能减弱,应少食多餐,减少肠胃负担。多吃一些去火的蔬菜和水果,如冬瓜、苦瓜、西瓜、梨、红小豆、绿豆等,少食肥甘厚腻之物,清淡饮食。

充足的睡眠也能保证心神宁静。因此,夏季应早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同时适当午睡以补充睡眠不足,预防冠心病、心梗等心脏疾病的发生。要学会睡“子午觉”,就是子时(23时)之前入眠,午时(11时~13时)再补午觉。


离仨岁

《内经》上说:春主肝,夏主心,意思是说春季要注意保养肝脏,夏季要注意养心。现在正是盛夏时节,那么我们养生的关键就在于养心,那么夏季怎么养心呢?中医介绍,夏季养心要从多方面入手,下面为大家介绍夏季养心的攻略!

起居调养

进入夏至,就是盛夏了,这时,仍应遵循自然界夏季阳多阴少的规律,宜夜卧早起,但夜卧并不是说可以熬夜,尤其是夏至前后,更应注意睡眠,睡好“子午觉”。因为子时与午时是一天中阴阳相互交接的时刻,故睡好“子午觉”有利于一天中阴阳气的顺接,以顺应夏至阴阳气相接的自然规律。

“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过后,意味着一年中最难熬的暑热天———“三伏天”(注: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大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就要来临了。夏至时节天气炎热,室外工作时避免长时间在烈日底下劳作,要加强防护,预防中暑。夏季天气炎热,容易出汗,出汗后不要立即吹冷风,要适当补充水分,但不适宜饮冷饮,也不宜立即洗冷水澡,因为此时阳气在外,伏阴在内,内里脏腑阳气空虚,腠理开泄(皮肤纹理开放),容易受风寒湿邪侵袭,损伤阳气。同时,空调的温度不要过低,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

运动调养

夏至时节,应选择早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体育锻炼,可选择在河边、公园、海滨地区等空气新鲜的地方,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夏至当天更要少运动或不运动,可以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游泳等为宜,运动以不疲劳为度,避免大量汗出。出汗太多,不但伤阴液,也伤阳气。

饮食调养

夏至在农历五月,属火,午火大旺,此时肝气弱,心气正旺,金气受伤,饮食宜减酸增苦,调理胃气,益肝补肾以固密精气,也可多食淡味食物,保养心脏。夏至前后可多饮绿豆汤,多食新鲜蔬菜、瓜果等,如芥菜、苋菜、西红柿、节瓜、冬瓜、丝瓜、水瓜、荔枝、桂圆、西瓜等。但要注意冷食、冰冻瓜果应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可结合药膳食疗进行调养。


保温杯枸杞水

立夏时节中医养生方法,太极儒医王洪财向您推荐一气周流三位一体全周期中医养生法,祝您健康快乐 一、饮食养生(药膳)   立夏时节,此时的饮食以低脂、易消化、富含纤维素为主,多吃蔬果、粗粮。平时可多吃鱼、鸡、瘦肉、豆类、芝麻、洋葱、小米、玉米、山楂、枇杷、杨梅、香瓜、桃、木瓜、西红柿等;少吃动物内脏、肥肉等,少吃过咸的食物,如咸鱼、咸菜等。 姜韭鸡蛋羹   鲜韭菜汁20毫升,生姜汁10毫升,鸡蛋2个(100克),酱油、盐少许。   将鸡蛋打入碗中,调匀,加入韭菜汁、生姜汁,酱油、盐适量,与鸡蛋搅匀后将碗放入蒸锅中,蒸15分钟,熟后食用。本羹中韭菜汁辛温,能温中助阳;姜汁辛温,能温中散寒、和胃止呕;鸡蛋润燥、养心、安神。三者互相配合可达到温中、和胃的效果,对于老年体弱、脾胃虚寒者尤为适宜。  

二、中医导引运动养生 立夏时,可选择相对平和的运动如太极拳、中医导引、散步、慢跑等。 具体方案: 1、 每日早晨练习六字诀一遍和太极六式十五分钟 2、 每日睡前练习混元桩二十分钟,接着静坐养心功二十分钟。 3、《诸病源候论》:跪坐在地面,双手向前扶地,这个动作是从伸展腰背的动作发展来的,接下来,把双腿打开一个肩的宽度,两个小腿的内侧保持平行,五指张开撑地,腰背伸直,把呼吸放慢,当我们吸气的时候,把背向上拱起,收臀,收一点下巴。接着呼气的时候慢慢把腰向下压,抬头挺胸。反复这样练习,吸气背部向上拱起,充分地拱背收臀收下颚;呼气背部放平,抬头,腰椎向下放。每个动作保持大概5到10个呼吸。

三、经络养生 1、点按足三里三分钟 2、揉搓涌泉穴三分钟 3、摩神阙穴顺逆时针各36圈 4、上下搓膻中穴三分钟

四,中药养生 由苍术、白芷、藿香、山奈等分制成香囊。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芳香类中药含有植物性挥发油,而这类挥发油具有一定的抑菌、抗病毒的作用。此外,香囊散发的阵阵药味,能刺激黏膜的免疫反应,调整人体免疫系统,增强免疫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确能有效遏制感冒病毒的入侵,适用于老少人群。这些药物所含挥发油的特殊气味,会让蚊虫逃之不及,因此,在相对小的空间内如房间里或车内确实可以达到一定的驱蚊虫效果。 不过,由于香囊含有中药挥发油,芳香刺激可能会引起孕妇胎动不安,而对某些气味过敏的人群也容易受到刺激诱发病症,为防意外,孕妇及过敏性体质的人群不宜使用 太极儒医末学闰才祝清凉一夏,健康快乐!


太极儒医王洪财字闰才(法名慈财)

世间本无事,人心起波澜;

所有情都是“心”的奉献……养心:

长远培养健全心灵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性,“善良”能获得内心的温暖,缓解内心的焦滤;养心得持之以恒保持:平淡宁静、乐观豁达。

“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曰

养心:平静心神、清心寡欲、气定神闲、达到内养精神,气血和畅,将可培充人体能量。

夏天,多闭目养神、静坐(静则神安);

饮食方面,养心安神有:柏子仁、莲子、百合、红豆、红枣、茯苓、麦冬、……

关于养生:首先,五脏六腑得运行正常。

脏腑功能正常,从而消化五谷,产生津液,补益精髓,将使人的神气也随之健旺。

鼻,吸入“五气”(臊、焦、香、腥、腐)

口,进入“五味”(酸、苦、甘、辛、成)

五气贮藏于“心、肺”;五味贮藏于“肠、胃”:

经过消化吸收其精微物质,来维持五脏之气。

其次,阴阳平衡。

“气”为无形物质,属:阳;(代表人体功能)

“精血津液”为有形物质,属:阴;(代表饮食五味)

五味进入身体,由脏腑吸收转化为营养物质来滋养身体,并维持生命。

众所周知:“病从口入”

饮食没有节制,身体功能活动过度,精气耗损。精气转化成机体功能,功能会因饮食没节制或偏嗜而有所损伤。

所谓饮食五味,各有各的好处、作用。

根据四季、五脏选取相宜食材。“五味为阴生之本、而五味也会损伤五脏”。所以,根据四季要调和五味,才能:

骨正筋柔、气血和畅、腠理以密、骨气以精、延年益寿、活到天年。

阴阳之本,二气常存,“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调和机体,使其平衡。

简述,见谅!


苇妃

谢约!

在中国传统文华,周易八卦中,以交立夏节,为进入夏季的标致。此时,五行中火逐渐旺盛起来。火旺则金处死地,水处休地。金代表肺,水为肾。所以,必先养金补水去燥除湿为原则。夏季是 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天的特点是燥热,“热”以“凉”克之,

盛夏酷暑蒸灼,人易感到困倦烦躁和闷热不安,因此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静,做到神清气和,切忌 ,以防 内生。注意 ,夏季是心脏病的高发期,中医认为“心与夏气相通应”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生的目的。浅薄之见,略抒心得不妥之处,敬请指点。关注我,关注健康。



黄牛嬉鼠2

权威国医专家养生指导:

夏季来到,“火曰炎上”当养“心”,养心之要,以“静”为本;

“静”之法门:

1.午后坐禅或小憩20-30分钟,平时多静少动不宜多发汗伤阳;

2.饮食清心之品,如:麦冬、莲子、藕、花生(生的)、苦瓜等等;

3.适当饮绿茶以行茶道,茶可入心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