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做专业妈妈和孩子一起走的更远

《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是雪松从母亲的角度对养育孩子时所面临的问题深入而严肃的思考,同时结合自己养育儿子和从事过幼教工作的实际经验,给妈妈们和准妈妈们指引方向,让妈妈们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再迷失自己。

这是一本精巧别致的小册子,书中每篇内容短小精悍,但总有一些轻盈的文字触动我们的内心,如同清泉流过心田一般;紫色的扉页和紫色的丝带书签无形中向我们散发出一个母亲的智慧。

《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做专业妈妈和孩子一起走的更远

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不是仅仅因为她生下孩子就伟大,她要养育一个孩子成为社会的公民、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这需要母亲们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在养育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释放母亲的魅力,发挥母亲的强大潜能。让每一个母亲成为"专业的妈妈",这样,母亲才会走的远,孩子走的会更远。

书中有一些观点,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让我们受益匪浅。

让我们对母亲这个角色重新定义和认识

让我们对母亲这个角色重新定义和认识。 很多人都以为女人生下孩子就可以当妈妈,母爱是与生俱来、浑然天成的;

很多母亲打着"为孩子好"、"爱孩子"的幌子,却做着伤害孩子的事情而不自知;

更有甚者,有的母亲从来都不把孩子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来尊重。

正如作者所说:"母亲似乎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她们因给予了孩子的生命,而尽可以为所欲为。"有这样的母亲不单单是孩子的悲哀,也是整个社会的悲哀。所以,此时此刻,的确到了我们必须反省母爱的艰难时刻了。

苏格拉底曾说:“没有经过反省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人生”。我想说的是没有经过反省的母亲,是非常不称职的母亲。作为母亲,我们需要理解孩子,控制自己,这让我们在保有一张和蔼可亲的面孔的同时,将手中的戒尺永远留给了自己。

《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做专业妈妈和孩子一起走的更远

家庭教育的意义和责任

印度圣雄甘地曾说:"没有学校能够跟好的家庭相比,也没有老师能够跟良好的家长相比。"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庭教育远比学校教育重要的多。

虽然现在很多人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也不乏有部分家长把孩子扔给学校,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情,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孩子的成长成功最终受益者是家长,老师只是孩子人生阶段某一部分。

诚如作者所说:"家庭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延续,而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充分的补充,补充应试教育所无从抵达的学习境界。"

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很多人都在抱怨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学习就是填鸭式,学习就是为了应对考试,对待学生一视同仁不因材施教,不尊重孩子的独特性……

雪松却认为:"教育无不利资源,关键是我们如何善加利用,就像“悲痛”可能给人的是一蹶不振,但同样可以给予一个人无穷的力量。"

在我们没有能力改变不利大环境的前提下,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孩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完善自身素质,对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善加利用。

白岩松说过:“如果没有存在很多毛病的高考,我们可能没机会这样面对面对话。中国高考有万千毛病,但却是目前最公平的一种的方式。没有高考,你拼得过富二代吗?”

我们要会玩、会学、会生活的孩子

雪松认为学好、玩好、生活好,是考量每一个阶段孩子成长质量的综合内容。如果都很好了,至于最终他考上了怎一所大学,我不以为然。

孩子学习也好,玩也好,一切都是为了最终的目标,生活的好。如果父母们把生活好作为目标,而不是把考上好的大学作为目标的话,我们就不用纠结孩子的分数,不会不允许孩子的尽情玩耍。玩耍好像常被说成是认真学习的解脱。但是对于孩子们,玩耍本身就是认真的学习。一个孩子的成长经历绝不是仅限于课本知识的。

《当我成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做专业妈妈和孩子一起走的更远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蓝的手,母亲的重要性不只是对一个孩子,更是对一个家庭、社会、甚至整个民族。母亲在凭借自己的本能和天性爱孩子的时候,也需要不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才能给孩子智慧的教养、得体的爱,亦如作者所说将母亲的工作专业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