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3年打了222场官司,想要孩子丰盈幸福就学习他的抗挫力

贝多芬由于贫穷没能上大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最终在音乐中取得非凡的成就。

海伦·凯勒,享年88岁。87年生活在无声、无光的世界中。在十九个月时因患脑充血和胃充血而导致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二十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的生活》《再塑生命》等。

王健林3年打了222场官司,想要孩子丰盈幸福就学习他的抗挫力

62岁的王健林及其家族以2150亿财富第三次成为中国首富。52岁的马云及其家族财富增长41%到2050亿,保持第二。45岁的马化腾虽然已经捐了139个亿,但财富仍然增长了38%到1650亿,上升到第三曾经王健林3年之中打了222场官司,创业初期曾找十几家银行没一家愿意贷款。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经过三十多年研究发现,在挫折与困难面前,决定一个人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抗挫力一从挫折中恢复和振作的能力。智商和情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几年,人们又提出了财商、逆商(挫折商)、德商、体商⋯⋯这些都是我们幸福成功人生所必不可少的。

王健林3年打了222场官司,想要孩子丰盈幸福就学习他的抗挫力

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出生起一直都是一帆风顺、无忧无虑幸福的生活,孩子没病没灾、学习成绩优秀、考上名牌大学、有体面的工作、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在人际交往中不会受到伤害……

我们都想生活在一个安全岛中,想把孩子裹到柔软舒适的被子里,让他远离所有的压力、困难、痛苦、灾难。可是,不要说我们做不到全方位24小时的保护孩子,即使我们能做到,这对孩子的成长和成功真的有好处吗?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帮助孩子还是会阻碍孩子走向成功。

M·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中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人生苦难重重。"同时也说:"唯有痛苦才能给人带来教益"。

巴尔扎克也说:“挫折和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深渊。”

在面对困难和痛苦的时候,有的人哭哭啼啼、怨天尤人,感叹命运的不公平;而有的人勇往直前、直面痛苦,把问题彻底解决掉。然而,大多数人都缺乏这样的智慧。回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倾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王健林3年打了222场官司,想要孩子丰盈幸福就学习他的抗挫力

肯尼思·金斯伯格的《抗挫力》是一本能激发我们去思考,找到更适合自己和孩子面对挫折压力时如何应对的一本书,阅读这本书不仅是为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孩子,也有助于我们培养抗挫力。

一 一本兼具理念和方法的书籍

各种教养育儿书籍的背后理念都是一致的,父母无条件的爱孩子和接纳孩子、父母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学会倾听孩子⋯但方法确是百花齐放,我们需要学习理念,也需要学习方法,但是方法要有智慧的使用,要有理念的支持,绝对不能滥用,也不能用方法管教孩子,因为方法当方法用,就会失效!

王健林3年打了222场官司,想要孩子丰盈幸福就学习他的抗挫力

《抗挫力》这本书中,作者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实用和有建设性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教会孩子如何解决问题并帮助他们提高能力,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精心设计一场对话来启发孩子的思考。这种对话看似父母和孩子之间的随意聊天,但有隐秘的目的——引导孩子关注某个问题,再看他如何明智地解决。还有用角色扮演体验可能出现的问题、巧妙运用“决策树”帮助孩子逐步解决问题、教孩子学会辨别潜台词、10步减压计划⋯⋯

二 书中有大量生动真实的案例

如果只是单纯的阐述理念和方法,会让我们感觉枯燥乏味,加入大量的案例,能更直接明了,加强我们的理解和运用。

三 逻辑结构清晰,全面、系统、深入的剖析各个观点和方法

王健林3年打了222场官司,想要孩子丰盈幸福就学习他的抗挫力

这本书的主题是抗挫力,但本书的大部分内容是关于育儿的,所以书中也全面的涉及到育儿的方方面面,同时也做到了深入系统的剖析。

作者提出了培养抗挫力的7C要素:能力、信心、联系、品性、贡献、应对和掌控。对这7C要素分别展开详细叙述,例如培养孩子的品行家长要言传身教,作者和妻子从培养两个女儿的角度共同讨论得出15项内容:

注意孩子的善行、注意别人身上善良积极的举动、彼此坦诚相待、友善对待陌生人、强调接纳所有朋友的重要性、提高责任心、不要溺爱孩子、看电视听音乐,当孩子接收到不良信息,务必要干涉、为更好的明天努力奋斗、以正义的名义做慈善、尊重多元化、抵制偏见、关心自然、相信更强的力量、做真实的自己。

四 对大人的启发和帮助

虽然这本书通篇都在指导大人如何发现并塑造2一18岁孩子的抗挫力和一些育儿技巧,但是读完这本书后,我们的抗压能力,在困境中的信心,以及如何有效的应对压力的能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是一本可以收入枕边的育儿书籍,让孩子和父母共同受益也是作者写作初衷。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最大的收益是我们的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