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棋,黑白分明:追憶“昭和棋聖”吳清源

【弈客圍棋APP 記錄你的圍棋人生】

人生如棋,黑白分明:追忆“昭和棋圣”吴清源

享年103歲的攝影大師郎靜山年輕時為吳清源先生拍攝的照片

吳清源(1914—2014年),原名吳泉,是世界圍棋革命的推動者與實踐者,有“棋聖”之稱。1914年6月12日(農曆五月十九日)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的名門望族,後舉家遷入北京。早年即在圍棋上表現出過人的天分,有“圍棋神童”之譽。11歲時成為北洋軍閥段祺瑞門下棋客,時常出入段祺瑞府邸及北京中央公園(現中山公園)來今雨軒棋席。14歲東渡日本,開始其職業棋手生涯。1933年,年僅19歲的吳清源運用自創的“新佈局”對陣本因坊秀哉名人,翻開了圍棋史上嶄新的一頁。1936年,加入日本國籍。自1939年至1956年,在十番棋擂臺擊敗了當時所有超一流棋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頂尖人物全部降級,創造了圍棋界的“吳清源時代”,被譽為“昭和棋聖”。在圍棋理論上,提出了新佈局思想以及以大雪崩內拐為代表的吳清源定式。晚年將主要精力放在了提攜後進、促進圍棋國際化和中國圍棋的發展上,更以畢生之體悟,融匯古老的中華文化,提出21世紀圍棋——六合之棋,昇華圍棋的藝術性,揭示了圍棋的高遠境界和滄桑正道。2014年11月30日(農曆十月初九日) ,吳清源在日本神奈川縣小田原市內去世。

人生如棋,黑白分明:追忆“昭和棋圣”吴清源

吳清源以超強實力君臨日本棋壇,築就長達30年的“吳清源時代”。其革命性的開局構想——“新佈局”對世界圍棋界產生重大影響。吳清源先生在黑白棋盤中逐鹿廝殺,堅守了93年。正如他的百年人生,跌宕起伏、戰果累累。他為世界圍棋做出過革命性貢獻,為現代圍棋界留下了璀璨功勳。

黑:黑先無敵,愛得深沉

吳清源刻苦好學,棋藝精湛。從1929年至1932年,他段位不高,執黑棋為多,因戰績輝煌,獲得了“黑先無敵”的美譽。縱觀他的百年人生,他對圍棋的執著與鑽研,恰似黑色代表的性格特徵:深沉而堅毅。

吳清源1914年生於福建省閩侯縣(今福州市)。他因小時候患病無法從事劇烈運動,遂於7歲時開始學習圍棋,潛心研習其父赴日留學時帶回國的日本棋譜。他每天學棋十餘小時,一邊手捧棋譜,一邊落子推演,以至於手指變形。數年後,他在當地難逢對手,被譽為“神童”。

1923年,他隨父北上,在北京和顧水如等當時全國頂尖棋手切磋棋藝。後在顧水如引薦下,他和段祺瑞對戰,事後獲其贊助學費。不久,吳清源這一“天才少年”名震京城圍棋界,其天賦受到瀨越憲作等在華日本棋手賞識。

人生如棋,黑白分明:追忆“昭和棋圣”吴清源

1928年,吳清源東渡日本,當時年方14歲,第二年被日本棋院授予三段資格。1933年,吳清源和日本棋手木谷實創造出新佈局打法,引發一場圍棋革命。不久,兩人合著的《新佈局法》一書出版,風靡一時。

1939至1956年間,吳清源在十番棋對局中擊敗橋本宇太郎、坂田榮男等全日本最頂尖的七位超級棋手,被稱為“昭和棋聖”。他以“95盤擂臺賽式”的“十番棋”,令當時日本棋壇所有大師全部降級,創造“吳清源時代”。

1984年退役後,吳清源仍刻苦鑽研,先後出版《21世紀圍棋》等著作。年逾90歲後,他還在圍棋雜誌上發表戰局解說文章,對圍棋的激情從未衰減,一直孜孜不倦地探尋圍棋世界的真諦。晚年,他發明“21世紀圍棋”,拋棄功利性,改為提倡藝術價值,揭示圍棋的高遠境界。他還希望通過圍棋實現世界和平,“均衡、和諧”可謂吳清源一生追求的圍棋信念。

引退後,吳清源還專注於栽培年輕後輩,得意門生包括日本名譽天元林海峰、世界圍棋史上第一個女子九段棋手芮乃偉等棋壇名人。他還經常舉辦棋藝研究會,毫無保留地熱心指導後起之秀。

2012年,在日本《圍棋週刊》評選的“受歡迎、受尊敬棋手排行榜”中,吳清源名列第一。

人生如棋,黑白分明:追忆“昭和棋圣”吴清源

白:追求真理,純粹專一

吳清源在自傳《中的精神》前言寫道:“為了能夠再接近真理哪怕只是一步,我希望自己能活到100歲。”

吳清源晚年專注於對21世紀圍棋的構想,十分崇尚調和、和諧。他認為圍棋是一種藝術,又是一種生命的哲學。中國的《易經》講究陰陽調和,圍棋也不例外,對弈的最終目的,是從中領略圓滿調和的“道”,追求棋藝和人生的共同完美。

他說:“對戰時,勝負對我來說無關緊要。從一開始我想的就是讓自己置身於圍棋的流勢,任其漂流,不管止於何處。”

人生如棋,黑白分明:追忆“昭和棋圣”吴清源

吳清源與夫人中原和子:2012年12月27日,與吳清源攜手走過七十年生命旅程的和子夫人病逝,享年九十歲。2014年11月30日,吳清源因過度衰老而平靜離世,終年一百歲。人間痛失傳奇,但吳先生那為圍棋而跳動的精魂卻永不會從這世上消失。

在生活中,吳清源遠離世俗功利,是個純粹且專一的人。他和妻子相濡以沫70年,對妻子的專一不言而喻;他不問人間世事,心中只有圍棋。恰似白色代表的性格特徵:純粹聖潔。

吳清源的妻子叫中原和子,當“日本圍棋界之母”喜多文子向她介紹時,他幾乎是還沒看人就同意了這門婚事,因為他說,這個名字讓他想起了中國故鄉。這段跨世紀的婚姻,讓出身殷實之家的和子開始了漫長的清苦生活,還使她一度失去日本國籍。但這些悽苦,和子非但沒有怨言,反倒全心照顧身體羸弱的吳清源。這一照顧,就是整整70年。

中國導演田壯壯拍攝電影《吳清源》時,曾觀察過吳清源夫婦。他說,當吳清源說完圍棋時,總是直勾勾地看著和子,等著她告訴自己該做什麼。他對和子有一種依賴、眷戀,她就像他的姐姐或母親一樣,這是很特殊的一種感情。

人生如棋,黑白分明:追忆“昭和棋圣”吴清源

吳清源在他七十歲那年,宣佈退役,引發轟動。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川端康成的小說《名人》留下他的身影。

“黑白人生” 讚譽無數

《朝日新聞》報道稱,吳清源素有“昭和棋聖”之稱,在讀賣新聞社主辦的十番棋擂臺賽中連勝日本頂尖棋手,以超強實力君臨日本棋壇,築就長達30年的“吳清源時代”。其革命性的開局構想——“新佈局”對世界圍棋界產生重大影響。《讀賣新聞》贊其將一生都獻給棋壇。其上世紀30年代自創的“新佈局”引領圍棋界潮流,掀起一場“棋壇革命”,為現代圍棋的發展奠定基礎。

《產經新聞》說,吳清源對中日圍棋界帶來很大影響,其華美的棋風俘獲大量粉絲。共同社更是盛讚他是圍棋之神。

1987年,日本“圍棋俱樂部”徵求六位超一流棋手加藤正夫、武宮正樹、林海峰、趙治勳、小林光一、大竹英雄的意見:誰是圍棋史上最強者?趙、林、武宮、加藤異口同聲地回答說是吳清源。小林和大竹則認為,歷代的高手們處在不同的年代,要作比較是很困難的。如果非要問誰最強,大致可以列舉三位:道策、秀策、吳清源。

人生如棋,黑白分明:追忆“昭和棋圣”吴清源

2015年4月5日清明節。 “吳清源先生送別會”在日本棋院召開。三百餘名棋手、愛好者在棋盤構成的祭壇上落下棋子,是為“獻棋”,以寄對吳清源先生的哀思。送別會由《讀賣新聞》最高顧問老川祥一與吳清源弟子林海峰發起,中國棋聖聶衛平等眾多中日職業棋手到場為吳清源先生送別。

川端康成:木谷實、吳清源創造新佈局的時代,不僅是二位蓋世天才的青春時代,實際上也是現代圍棋的青春時代。

楊振寧:愛因斯坦在物理的地位沒有吳清源在圍棋裡高。為什麼呢?因為物理裡愛因斯坦是第一,但是第二跟愛因斯坦的距離我想沒有吳清源和20世紀第二的圍棋手的距離那麼大。

金庸:我最敬重佩服的兩個人,古人是范蠡,今人是吳清源。在兩千年的中日圍棋史上,恐怕沒有第二位棋士足與吳清源並肩。這不但由於他的天才,更由於他將這門以爭勝負為惟一目標的藝術,提高到了極高的人生境界。

武宮正樹:對於下圍棋的人來說,吳先生猶如蒼天在上。

林海峰:吳老師的棋不被常識所侷限,變幻自如,你永遠也不知道他的下一手會下在哪裡。

大竹英雄:吳老師的棋能夠將棋盤最大限度地使用,非常精彩;形勢好的時候將棋盤變小的感覺也很厲害。

人生如棋,黑白分明:追忆“昭和棋圣”吴清源

80年代隱退的吳清源,從不侷限在固有的思維中,一直喜歡創新的他和木谷實把邊角佈局改為了中腹新佈局,被日本《讀賣新聞》認為“創建了現代圍棋的骨架”。

中國圍棋協會主席王汝南表示,吳清源是世界圍棋泰斗,他最可貴的是在跌宕起伏的時代中對圍棋的執著。

聶衛平九段對吳清源大師十分敬佩:“我對他欽佩的是,無論什麼時候,對圍棋始終抱有一顆童心;對後輩他多有提攜,不吝賜教。”

趙治勳:吳清源的棋完全是隨機應變的好棋,那沒有絲毫破綻的靈活轉身,使我一下子就著迷了。我認為先生的下法,好像總是在偵察什麼似的。由於吳先生的全盛時期,是站在必須打敗不貼目的黑棋的立場上,所以也只有採取這種不留餘地的疾風驟雨般的快速戰法。雖然吳先生從青年時代、新佈局時代起,就是快速的棋風,而在全盛時期則更進一步,達到了玄妙的境界,再加上那出類拔萃的才能,更如虎添翼。因此,當時和吳先生對局的人,一定會有無法抵抗的感覺。吳先生的真髓是自由的精神,吳先生就是這樣從一開始就乾脆利落地去主動挑戰,這種快速戰法,當然是伴隨著特殊的狠勁。

人生如棋,黑白分明:追忆“昭和棋圣”吴清源

吳清源生前使用的圍棋。“他只是換一個世界下棋”,他的離世只是一位期頤壽者的塵世句點,世界上永不消失的圍棋落子之聲,將是對吳清源的最好追念。

芮迺偉:在我心目中,吳老師是神一般的存在。他對圍棋永遠那麼專注,80多歲時,每天在棋盤前待的時間超過6小時。有時候我與他研討一個變化,我對結果不太滿意。第二次去他那裡時,他會高興地說:“我又研究出了新變化,這次你肯定滿意了。”吳老師對圍棋始終抱著一顆純淨的心,遠離世俗功利。

唐韋星:我職業之後又重溫了吳大師的十番棋,發現一個世紀前吳大師的棋無論是思路還是技術已經完全不亞於現在棋壇頂尖水平。……當時吳大師在日本過得肯定不好,兩國對戰使他精神和生活都備受煎熬,所謂勞軍一事不過只是他作為棋手想通過圍棋推廣和平,卻因為對政治不明白而卻被一些不明事理甚至別有用心之人批評得體無完膚。我看吳大師之晚年對中國棋手倍加關照,每天自己擺棋6小時直到生命的盡頭,這能是裝的嗎?如此一以貫之才能稱之為棋聖。這樣的人如果還有人認為他是“漢奸”要麼不明事理到無以復加,要麼心理極度變態。吳大師雖未正式得棋聖稱號可大家都稱他為棋聖。這正是對他做人的敬仰佩服。

人生如棋,黑白分明:追忆“昭和棋圣”吴清源

“一百歲之後我也要下棋,200歲之後在宇宙中也還要下”的吳清源,終於超脫19路棋盤,在璀璨星空中落子。這世界上總有幾個被上帝遺忘的人,他們曾經站在某個高處無比輝煌、極盡絢爛,在某個行業裡擁有神一樣的地位,隨後悄然離去,消失於公眾視野之外。大家都以為上帝把他們召走了。其實,上帝把他們忘了。

2014年11月30日(農曆十月初九日),上帝想起吳清源了。

稚齡守黑白,孑身渡扶桑。北平至東京,神童美名傳。佈局氣象變,擂爭天下驚。昭和三十載,當代第一人。百歲大國手,世紀一棋聖。美哉大師魂,手談道高妙。壯哉勇士魄,島國孤獨敗。惜哉天國饗,清源續弈緣。

吳清源的離去為他和他的時代畫上了一個句號。但是屬於他的傳奇,卻永遠不會落幕。

大師千古,百世流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