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大宅门》中的白老三?

大宅门于2001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已经播出便以超高收视率荣获当年央视收视冠军,剧中讲述了清末年间,以卖药行医为生的白家老号“百草厅”的兴衰史,以及白家三代人的恩怨纠缠,该剧虽然没有斩获飞天奖、金鹰奖和白玉兰奖,

但是评分却高达9.2分,也算是影视剧中的无冕之王。一部剧成功的根基是剧本、导演和演员,三种缺一不可,《大宅门》是郭宝昌以半自传的形式编导的,可以说以自己亲身经历和见闻来讲述那段荡气回肠的历史。剧中的演员全部都是实力派,刻画角色入木三分,随便一个配角演技都足以吊打现在的IP剧。

如何评价《大宅门》中的白老三?

剧中的人物性格鲜明而复杂,剧情层层递进,写尽了三代人的恩恩怨怨,其中有一个人,最不好评价,那就是白三爷白颖宇,有的说他是无恶不作,但是也有的说他是爱国英雄,剧中白颖宇是白景琦的三叔,由刘佩琦老师饰演。白三爷基本上可以看做前面剧情的最大反派,典型的纨绔子弟。用你能想到的贬义词形容他基本上不会有很大出入,他趋炎附势很会逢迎,就拿讨母亲的欢心来说吧,同样的点心,对于老大,老太太嗤之以鼻,对于老三却眉开眼笑。

如何评价《大宅门》中的白老三?

如何评价《大宅门》中的白老三?

白家里没出事之前,一直私吞公中财产,每次都是老大出头,贴自己的钱来补老三的缺,老三不但不感激反而暗地里讥笑老大为“傻大爷”,兄弟三人,老大忠厚对于弟弟出的错全部往自己身上担,默默为这个家奉献,什么苦水都往肚里咽,同时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碰见孤寡穷人也慷慨解囊、仗义疏财,行善必积福,最后老大免于斩首,也算上天庇佑。老二对于家里的事懒得管,不善于察言观色,沉迷于文房四宝,算是典型的技术宅。

如何评价《大宅门》中的白老三?

如何评价《大宅门》中的白老三?

先说老三对自己亲妹妹的恶行吧,雅萍算是剧中的悲剧人物之一了,本来在关家生了个儿子,照此下去应该没有什么意外,结果老三以为二奶奶告密一脚踹开房门,吓得雅萍没接住孩子,孩子死了后,自己身为舅舅,没有一点伤心的地方反而异常平静,将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这下算是和关家结下了仇,雅萍悲剧的一生正式开始。后来老爷子不甘心,和詹王府正面刚,结果大爷被判了个斩监侯,老爷子又有病,想着老二当家,老二的性格根本镇不住局面,老三当家不出三年白家肯定败完,思来想去还是二奶奶最合适,老三一看白家给了外人,开始闹分家,处处刁难二奶奶,后来百草厅被封,老三还吃里扒外暗地里入股董大兴接下来的百草厅,八国联军进北京城,给八国联军当引路人,以至于自己妹妹被老毛子侮辱,暗藏黄春准备敲诈詹王府,和贵武狼狈为奸,结果被贵武来了个卷包会,还被赌场追债到家门口,后来是二奶奶替老三还的债,二奶奶赎回老铺仍然以德报怨给老三股份,老三本以为二奶奶要拿七成,没想到大房得了四股,这才使老三彻底服了二奶奶,不在寻滋找事。

如何评价《大宅门》中的白老三?

可是后面也是小错不断、吃喝嫖赌样样不缺,然而最后却振臂一呼、以死明志,劝药行不要当汉奸,

如何评价《大宅门》中的白老三?

三爷说自己儿子在重庆被日本飞机炸死,所以自己不能对不起儿子,坚决不做亡国奴,反观三爷的一生如果没有结局的升华,可以说这是一个十足的卖国贼、败家子,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凭借将死之身的誓师明志,竟然获得一众好评。

归根结底我们的社会对于那些恶人总是报以宽容性,为什么放下屠刀就可以立地成佛,而真正的僧人却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经,对于一个道德模范来说,处处以最高的要求约束他,甚至随便吐痰也会成为抨击的理由,而那些小偷们偷了钱包,给你送回了证件却被称为盗亦有道。这一切看似很难理解,其实只要了解心理学上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就可以理解对于三爷的评价了,相当于说你在银行工作,一个人拿着枪顶着你的头威胁你装钱,后来警察来到,犯人没法出去只得在银行里挟持你为人质,但是抢劫犯不但没有对你拳脚相向反而还关心你抽烟太多伤害身体,这个时候你什么感觉,肯定是一股暖流流遍全身,感觉天呐他本可以杀我却没有杀我,反而处处关心我,他就是我的救命恩人,却忘了他就是本来要杀你的人。回到三爷身上,虽然最后民族意识觉醒,登高一呼振聋发聩,但是仍然改变不了他是个恶人的事实,锦上再怎么添花也掩盖不了他造的罪孽,但瑕疵再多也遮挡不了最后的光芒,总之一句话——活着那叫混蛋,死时那叫灿烂。

如何评价《大宅门》中的白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