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The 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雜誌上發佈了一項研究結果:

中國18歲以上的成人中,代謝綜合徵患病率為33.9%(超過1/3),估計中國目前有4.5億人為代謝綜合徵。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不同大洲的代謝綜合徵百分比

該研究共納入了31個省市98658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志願者,均為年齡超過18週歲的成年人,調查和估算人群中代謝綜合徵的發病率及其與10年冠心病風險的關係。

結果發現:代謝綜合徵的發病率約為33.9%(女性 36.8%vs. 男性 31.0%;p<0.0001)——這意味著中國(13億人口)約有4.54億人群患有代謝綜合徵。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經分析,這些代謝綜合徵人群中半數以上為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近半數人群同時合併高血壓;分組研究後發現,女性人群中腹型肥胖和低HDL-C多於男性,而男性高血壓、高血糖和高甘油三酯(TC)多於女性。另外,在校正各風險因素後,代謝綜合徵仍然與10年冠心病風險有關。

打擊面如此廣的

代謝綜合徵到底是什麼?

代謝綜合徵(metabolic syndrome)簡稱MS,嚴格講它並不是一種疾病。更準確地說,它是一組能使病人易患冠狀動脈性心臟病、腦卒中、腎血管及周圍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具有這些風險因素的病人的死亡率也比普通人的高。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中心性肥胖(也稱為腹型肥胖)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上圖顯示了兩種不同類型的肥胖。左面的“梨型”肥胖,多見於女性,脂肪多堆積於皮下組織。右面的“蘋果型”肥胖則多見於男性,脂肪多堆積於腹腔內,又稱為中心性肥胖。

中心性肥胖的特徵是在腹腔及腰部的過度脂肪堆積。

中心性肥胖的衡量指標是腰圍,它既不是腰部臍水平的周長,也不是男性的腰帶長度或女性腰部最細位置的周長,而是在肋弓下緣最低點與髂前上嵴最高點連線的中點位置測量一週的長度而得。

·血脂異常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高空腹血漿甘油三酯濃度和低空腹血漿高密度脂蛋白(HDL-)膽固醇濃度均為代謝綜合徵的危險因素。

·血壓升高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胰島素抵抗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胰島素是調節葡萄糖代謝的多肽激素。它由胰島中的β細胞產生,並分泌進入門靜脈循環。在餐後狀態下,它能夠促進肝臟、肌肉及脂肪對葡萄糖的攝取;在禁食狀態下,它能夠通過肝臟來調節葡萄糖的釋放。從而使正常情況下血中葡萄糖水平始終維持在3.9—6.1 mmol/L (70—110 mg/dL)的範圍內。而患有代謝綜合徵的病人在遺傳和環境因素的作用下,其外周組織可對胰島素的作用產生抵抗。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其實MS的基本病因和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

MS的發生是複雜的遺傳與環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目前一般認為,胰島素抵抗是MS的中心環節,而肥胖,特別是中心性肥胖,與胰島素抵抗的發生密切相關。一方面胰島素抵抗和高胰島素血癥與MS多種疾病的發生機制有關,另一方面胰島素抵抗的發生機制又與肥胖及MS的病理變化有關,互為因果,其間關係錯綜複雜。

如何簡單判斷

是否患有代謝綜合徵?

·腹部肥胖:

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

·甘油三酯(TG)

≥1.7mmol/L(150mg/d1);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1.04mmol/L(40mg/d1);

·血壓

≥130/85mmHg;

·空腹血糖

≥6.1mmol/L(110mg/d1)或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7.8mmol/L(140mg/d1)或有糖尿病史。

具有以上三項或三項以上者可診斷為MS。

不是胖子就不用擔心

代謝綜合徵?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雖然一般常識是肥胖者較易患上代謝綜合徵,肥胖是導致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但去年的一項調查卻顯示“瘦子”們也一樣不能掉以輕心。日本《讀賣新聞》去年報道,日本厚生勞動省的一個研究小組分析了日本國立長壽醫療研究中心於1997年至2012年實施的健康調查數據,這些資料涵蓋了約4000名中老年男女的代謝健康狀況。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結果發現,其中約11%的男性和近14%的女性雖然BMI(體脂數)指數不到25(該指數超過25即為超重,30以上屬於肥胖),腹圍也未超標,但依然在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這三項指標中至少佔有兩項。

如何預防及改善?

對付代謝綜合徵這種“富貴病”,除了老生常談的調整生活方式、增加運動量以外,維護腸道菌群的良好狀態也不容忽視。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腸道菌群作為重要的串聯因素調節了環境及宿主自身變化對MS發生發展的影響。腸道菌群的結構改變與肥胖、糖尿病、胰島素抵抗、血脂 代謝異常、高血壓等的發生密切相關。

腸道菌群可通過調節宿主脂肪吸收存儲相關基因影響宿主能量平衡,而腸道菌群結構失調會導致宿主血液內毒素增加,誘發慢性低度炎症,致使胰島素抵抗。

代謝綜合徵,才不是“三高”那麼簡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