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解讀宋式美學 傳承建盞文化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導語

建盞之中的無上珍品,非曜變盞莫屬,目前被公認的,真正可稱“曜變”的僅三件半,其中三隻如今為日本國寶,而今天武夷建盞要介紹的是那半件曜變盞。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杭州出土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盞

口徑12.5釐米

高6.8釐米

底徑4.2釐米

杭州東南化工廠遺址出土

此件曜變天目茶盞是2009年上半年在杭州市上城區的「原杭州東南化工廠」遺址出土,2010年轉藏於杭州古越會館。

原杭州東南化工廠遺址位於杭州市內江城路與上倉橋路的交叉處,距離南宋皇城舊址甚近,南宋時此地一帶為重要官府的集中地。

現任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副館長、研究館員鄧禾穎指出,對照南宋皇城圖,該地點當為南宋都城內的著名驛館——“都亭驛”所在地。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南宋皇城圖都亭驛位置

出土的瓷片標本涉及建窯、定窯、越窯汝窯、吉州窯、當陽峪窯以及高麗窯等,尤其引人注目的是這批瓷器標本中有大量署有刻劃的銘文。

銘文雖有在瓷器燒成前刻劃者,但絕大多數系在燒成後刻劃,如「御廚」「苑」「後苑」「殿」「貴妃」「尚藥局」等刻銘。

其中出土的建窯黑釉兔毫盞標本上見有“供御”,由此可知此一干出土品很可能是進貢作為南宋宮廷用器。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杭州出土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盞

審慎細緻的高級品

全器施掛飽滿且厚實的黑釉,釉色紫紅光彩,然而在呈現束口形式的口緣處,釉藥漸薄。

胎土為建窯特有的墨黑色。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杭州出土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盞底足

雖然約有四分之一的部分殘件,但圈足幾乎都保存下來,圈足的作法則與傳世品相同。

即使在建盞當中,本作品圈足的切削也顯得極為慎重,其原本的器形也相當清楚。

因此,這件首次出現在中國遺蹟的〈曜變天目茶碗〉,很可能是進貢作為南宋宮廷用器,即使在南宋當時,曜變天目也極為珍稀,這件作品可說是宮廷藏有曜變天目完整作品的有力證據。從東南化工廠遺址,也出土了帶有「供御」銘文,且在圈足及足壁露胎部分施掛鐵汁的建窯產天目茶碗之珍貴資料。

由此亦可窺見,曜變天目是製作上特別審慎細緻的高級品。

極少的壁面摩擦傷痕

此外,儘管內底帶有非常少量的摩擦傷痕,不知是否因使用或其他緣故所導致,然而就如目驗過這件茶碗的愛知縣陶磁資料館主任學藝員森達也同時指出一般,此品幾乎不見使用痕跡。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杭州出土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盞

此作的摩擦傷痕無法與經歷漫長歲月的傳世品一概而論,這可能與進入宮廷後的使用方法與時間有所關聯。

夢幻的曜變斑紋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杭州出土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盞

此外,器內壁的曜變斑紋展現夢幻般的光彩。

日本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主任學藝員小林仁曾上手研究過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和藤田美術館所藏之曜變天目。

他得出結論:杭州這件出土品與其他兩件曜變天目(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和藤田美術館所藏的)較為接近。

三者都有:出現偏紫紅色的光彩,部分曜變形成篦紋狀的縱向線條,以及曜變斑紋的生成略帶不規則的這些特點。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杭州出土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盞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日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藏“曜變天目”

而且其外壁則和靜嘉堂文庫美術館及藤田美術館的曜變也相同,生成數量少且細小的圓形斑紋,當照射到光線時,這些斑紋閃耀地浮現。

檢視斷面可知,被稱為曜變最大特徵的此種夢幻斑紋,僅在最表層之處生成,而也正因為是殘損的作品,才可能進行如此詳細的觀察。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杭州出土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碗|圖源網絡

“與現藏於日本所謂三大國寶級曜變天目相較,也毫不遜色。”小林仁表示。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杭州出土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盞

這件殘件的出現,意味著填補了國內此項收藏的空白,也間接表明了宋朝上至宮廷皇帝風靡的鬥茶之風。

對研究曜變天目盞的重要意義

此件杭州新出土的〈曜變天目茶碗〉殘片雖為殘器,

對於特別對天目抱持深切思慕的日本人而言,仍與傳世品一樣是能引發難以名狀感慨的作品,因此其作為「曜變天目茶碗」新例證之一,備受矚目。

對於建盞愛好者來說,杭州出土的〈曜變天目茶碗〉現在雖由民間收藏,然而以此發現作為契機,對國家重視保護文化遺產,傳承與振興建盞製作工藝都有著重要意義。

再者,此碗片並非出於窯址,而是從南宋皇城遺址出土,其中最緊要的,是南宋宮廷擁有曜變天目的事實,在今後考慮曜變天目的價值與意義上,具有重要的意義。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現代建盞對宋盞的還原

如今在建盞界,建盞大師陸金喜研發復原的曜變建盞,無疑是當今世界上最接近宋代曜變建盞特徵的。這一點,已經得到了包括日本古瓷專家小林仁博士、福建博物院林忠淦研究員在內的業界方家的一致認定。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陸金喜老師的盞也一直處於升值狀態,武夷建盞與陸金喜老師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係,如想收藏其曜變作品不妨看看下面的這隻:

建盞大師陸金喜,曜變束口盞

口徑8.8cm、足徑3.2cm、高5.4cm

盞內的油滴分佈均勻,大小不一,以一種油滴大小為主,錯落分佈,而且難得的是每一個油滴圈外都有明顯的光圈環繞,環繞的光圈在自然光下泛出奪目的光彩,隨著光線的變化而呈現出不同的彩光,不由得讓人感嘆建盞造物的奇妙,讓人久看不厭,愛不釋手!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這隻8.8口徑束口盞是陸金喜老師新釉水配方燒製出來的新品,品相比之前幾批都要好,而且這隻還是我們掌櫃與陸老師一起,從新出窯的一批裡面精挑細選出來的,可謂是精品中的精品。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這隻的外壁顏色與盞內裡的顏色一致,不會像有的盞,內裡顏色好看,外壁不夠好,或者是外壁顏色好看,內裡顏色不夠精彩。這只是裡外一致,都是深邃的藍色,而且泛出明顯的曜彩,在自然光下,耀耀生輝,像極了浩瀚宇宙裡的星空!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這隻曜變盞的內壁與外壁都均勻分佈著曜變兔毫,在光線下呈現七彩寶光,讓人更加覺得不可思議與難得!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武夷建盞解讀丨杭州曜變盞殘件

底部印有“晦翁”底款,側面印有一個“喜”字,具有獨特身份,極具收藏價值。

如有意與此盞結緣的盞友,可關注武夷建盞或評論私信進行詳細的瞭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