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熱詞?環杭州灣大灣區能媲美國際?你怎麼看?

2018年,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最熱的“網紅”詞彙,當屬“大灣區”了

粵港澳大灣區、環杭州灣大灣區,浙江大灣區……風起雲湧般助推著本就熱度不低的環廣、環深、環滬、環杭樓市。

今天,我們不比數據,不講宏觀,不來虛的,帶大家來看一看真實的環杭州灣大灣區,以及上海、寧波、紹興、杭州、嘉興,這5座沿灣城市對杭州灣的迥然各異的態度和期許!

灣區熱詞?環杭州灣大灣區能媲美國際?你怎麼看?

上海從始至終,對於“環杭州灣大灣區”的態度,可以用冷眼以避之來概括,有她作為長三角區域龍頭,希望以我為主,領銜“∑”形大灣區(南通-南京-上海-杭州-寧波)的考量;也有自知自己轄區內的杭州灣地區“扶不上牆”,成不了主角之嫌。

上海的杭州灣地區,主要包括金山、奉賢和臨港地區。相比海派經典的浦西市中心,改革開放的排頭兵浦東新區,與欣欣向榮的滬西新型城市化區域(虹橋商務區+嘉青松),上海的杭州灣地區是一個面積超大、人口相對稀少、以傳統重化工業為主、城鎮化程度不高、房地產市場很冷,產業轉型艱困的區域。

灣區熱詞?環杭州灣大灣區能媲美國際?你怎麼看?

環杭州灣,產業格局的現狀是:

金山的化工,平湖的箱包,海鹽的核電,海寧的皮革,蕭山(江東)的印染,紹興(袍江)的化纖,只有寧波(杭州灣新區)稍微高大上一點,是汽車製造……

因此相比,火得一塌糊塗的粵港澳大灣區沿灣擁有寸土寸金的香港中環、深圳前海,華麗麗的澳門,浪漫的珠海情侶路和朝氣蓬勃的廣州南沙,環杭州灣大灣區要面臨的功能定位、產業轉型和環境治理問題,比粵港澳要複雜得多,困難得多!

況且我們不能把沿灣城市裡,上海陸家嘴的金融收入+杭州阿里巴巴的電商收入+嘉興烏鎮的旅遊收入,簡單機械的相加,都算做是環杭州灣大灣區的GDP,那是自欺欺人,一點也無助於幫助真正環杭州灣沿岸地區的轉型和發展。

從既有的規劃思路來看,未來環杭州灣大灣區(浙江大灣區)真正的“黃金海岸”應該是:杭州江東新區+紹興濱海新區+寧波前灣新區+舟山群島自由貿易港,橫亙在這條岸線上的,既有超級高速公路,也規劃有杭州灣城際鐵路。

即便規劃前景再美好,環杭州灣大灣區的主旋律還是先進製造業的產業集聚區,是實現傳統的“浙江製造”向更加先進的“浙江智造”轉型的產城融合試驗區!

灣區熱詞?環杭州灣大灣區能媲美國際?你怎麼看?

環杭州灣大灣區,追求的是浙江實體經濟智造的GDP,不是浙江民間資本炒房的VIP!

環杭州灣大灣區,客觀條件上也不可能打造成風景宜人的濱海度假區,不要跟我說海鹽的六旗、寧波的方特、平湖九龍山的樂滿地、臨港滴水湖的海昌極地海洋世界,這些樂園在上海迪士尼面前就是“小巫見大巫”!

最後的結論是:環杭州灣大灣區,宜業≠宜居,智造≠置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