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马云最想见的商人,仅用6年时间就让公司市值飙到110亿美元

他是马云最想见的商人,仅用6年时间就让公司市值飙到110亿美元

沈亚

1971年,沈亚出生于温州鹿城。1990年,沈亚从上海铁道学院毕业,沈亚父亲就将开办的厂交给他。虽没经历什么大起大落,但其经商头脑却令人佩服。

当时,在原有电子仪器的基础上,沈亚拓展了当时热门的电池代理业务,并做的做得有声有色;此外,他还自建电池厂,一度把电池买到东南亚、非洲,年营业额达到1000余万。

1998年,沈亚结识了另一位精明的温州人,同时也是他日后最重要的生意伙伴——洪晓波。两人开始搭档做手机配件生意,沈亚负责在国内协调通讯器材厂商、组织货源,洪晓波负责在欧洲卖货,接洽渠道商和代理商。

这种配合十分默契,当时国内一个售价5元的手机配件,在欧洲可以卖到5美元。两人能够把手机电池更新的速度做到与手机厂家的出厂速度同步,加上做得人少,结果短短2年时间就赚了500多万。

他是马云最想见的商人,仅用6年时间就让公司市值飙到110亿美元

沈亚和洪晓波

不过后来,手机电池配件领域涌入1000多家厂商,最后做一块手机电池毛利不到5分钱。2005年,公司营业额做到4000多万,不过纯利润才300万出头,“做得太辛苦!”沈亚与洪晓波决定收手,然后每人花五十多万去商学院充电。

就读期间,他们决定第二次创业,目标是电子商务。从传统行业出身,沈亚的电商储备近于零。所以,他以“几乎抱着计算机睡觉”的毅力,恶补各类电商知识。

决定去做一家特卖网站,是洪晓波最新提出的想法。当时,洪晓波发现妻子对着电脑,正在如火如荼地抢购名牌打折包。她登录的网站,是法国著名的VP(Vente privee)名品折扣网,上面几乎囊括了所有世界一线名牌,并且均有折扣,但需要消费者在规定时间内抢购,过时不候。

洪晓波有次无意间提到了这么一件事,沈亚觉得这是个机会。于是,两人立即组建团队、搭建网站,沈亚还拉来三位商学院EMBA班的同学,5人凑齐了3000万。

2008年8月,主打“品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险”的

唯品会(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广州正式成立,沈亚担任董事长,洪晓波担任副董事长。

他是马云最想见的商人,仅用6年时间就让公司市值飙到110亿美元

创业初期,由于定位较高,沈亚和他的伙伴洪晓波曾被视为“扫货团”,到巴黎一掷千金购买各式奢侈品。很快,唯品会的大仓库堆得满满的,然后两人坐在家里等着数钱。

然而,唯品会的大货仓库被堆得满满当当,线上的订单却少得可怜,每月十几单的成交量,令沈亚与管理团队苦不堪言。

经过三个月的冷静思考,当明白到“定位太高”的模式在中国确实“水土不服”,沈亚果断调整模式,唯品会重新定义为“一家专门做特卖的网站”,一方面网罗大量国外的二三线时尚精品,同时帮助国内线下门店处理库存和过季商品,并对当季商品进行限时折扣。

这个历史决定,让沈亚与唯品会开始走入快车道。

2009年年底,唯品会积累起了300个品牌供应商资源。而这一年,唯品会的纯收入为280万美元。

2010年底,唯品会已经积累了1000多个国内外品牌供应商,净利润超过2000万,员工人数也从最初的25人飙升至3000多人。

2009-2011年两年间,唯品会的订单总量从7.1万件增长到2011年的727万件,两年翻了10倍,但是公司毛利润从不到200万猛增到2亿9,翻了100倍!

2012年,唯品会的净营收已经达到49亿,比2011年同比增长了205%,活跃用户从150万增至410万,总订单数量由727万增加到2190万。

他是马云最想见的商人,仅用6年时间就让公司市值飙到110亿美元

2012年3月,唯品会在美国纽交所上市。然而唯品会作为中国概念股,并不被当时沉浸在低迷氛围中的投资者看好,且唯品会上市时零盈利还遭遇亏损,最终发行价从8.5美元~10.5美元/股下调至6.5美元/股,并在开盘后一度跌至4美元/股,被业界称为“流血上市”

虽然在媒体前坦承“投资者的接受程度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但这件事情看起来并没有冲击沈亚的状态。

低迷持续了近半年时间,之后,逆袭开始了。

上市后的第四季度,唯品会发布财报称,按照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公司第三季度实现净利润64万美元,为公司首次实现盈利;2014财年公司营收、净利润分别为37.7亿美元和1.37亿美元,增长122.4%与162.4%。这则消息让股价垂直升空,唯品会上市两年,公司股价一度冲到170美元/股,暴涨26倍,被市场称为“第一妖股”

他是马云最想见的商人,仅用6年时间就让公司市值飙到110亿美元

2年之内股价从6.5美元一路涨到170美元,连续五个季度全部实现盈利,还成为中国自营B2C电商里唯一盈利的公司,可以说,“2014年唯品会赚疯了!

如今,唯品会已经拥有3万8千名员工,累计合作的品牌1.9万个,注册会员超过1个亿,年订单量近2亿,重复购买率超过70%以上。这份成绩单沈亚只用了8年时间。

沈亚一路走来,对他成功帮助最大的就是商业敏感度、强执行力以及低调做人做事的风格。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很多人想这个、想那个、举棋不定,我是看准了就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