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兒童人格教育》書中的一句話:“一個有拖延習慣的兒童背後,總有一個事無鉅細為其整理收拾的媽媽”。人類天生是懶惰的,在理性的計劃和舒適的享樂之間,人會本能的選擇後者,別人能給權權代勞的事情,自己一定會樂享其成。

如果讓大家投票選出最讓家長苦惱的教育問題,我猜,“孩子拖延症”估計能進入前三名吧。吃飯要催、收拾玩具要催、早上送幼兒園要催、睡覺也要催,天天往復循環,每次催到最後就忍不住爆發了。很多家長都為此頭疼不已,無計可施。

其實,有很多小事都是孩子的本分,完全可以自己獨立完成,比如吃飯、穿衣、擦屁股。當家長過度代勞的時候,孩子做事就沒那麼積極了。所以說,改變孩子拖延毛病的第一步,就是適當對孩子“狠”一點,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與大家分享生活中我們每一個人都經歷或正在經歷的場景,從中得到的啟示與大家一起共勉!希望能改變你的想法,對你教育孩子有幫助。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每個“拖延症”孩子背後,必有一個事無鉅細的母親,家長必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