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邋遢,做个菩萨——潍坊邋遢饼

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就是地理与饮食紧密相连,饮食恰如一地方言,我们可以从吃上看到这个城市的风俗、嗜好,感觉到它深层的一些东西,积淀着流传下来的一切历史基因,涵盖了这个城市生产、生活、习惯、思想等全部食文化的总和。潍坊的地方名吃不少,外来客如果吃高兴了碍不住就要学上两手,仓促之下虽然不过学个皮毛,但照猫画虎地也能做出来,惟独这邋遢饼不行。

邋遢饼是什么意思?难道还有邋里邋遢的饼?这饼还有法吃吗!仅看字面,确实谁都犯糊涂。吃得邋遢,做个菩萨。菩萨:比喻健康长寿。说这饮食不讲求卫生,反而能使人增强抗病力,延年益寿。而这里是形容饼外形的,直吃得筋筋道道那么有韧劲,不常吃的人需泡馍般地吃才得以下咽。但常吃有“嚼头”的东西会把脸越吃越大越丰满,经常吃坚果类或者有韧劲的食物,需要使劲嚼的东西,可以锻炼面部肌肉,使脸部皮肤紧致有弹性,延缓皱纹的产生。牙咬住以后,胳膊使劲用力撕扯,还感觉费劲。这是吃饼呢还是跟饼拔河?老潍县人喜欢吃饼,还可以理解,无非是容易保存、垫饥顶饭、吃法灵活。

吃得邋遢,做个菩萨——潍坊邋遢饼

从前潍坊的女孩儿七八岁就在女性长辈的指导下学着擀饼。先学翻饼烧鏊子,再学擀单饼、油饼、菜饼、两页饼、三页饼,最后才是邋遢饼。一开始常常擀破了,漏“布”了,或者包的“布”太少了,鼓得不够好了……等把擀饼的手艺练到炉火纯青,也就长成大姑娘,要出嫁做媳妇了。而初嫁的新媳妇到了婆家,其“生活”好不好、手艺巧不巧,擀邋遢饼也是一个测试。新媳妇初下厨,一家人围了看,如果把一张邋遢饼擀得又薄又圆“可着”鏊子大,鼓得到边到沿像个“鼓蛤蟆”,那便是个巧媳妇,自然博得一片喝彩之声,婆婆也喜欢,妯娌也高看;倘若结果相反,便被视为拙老婆,会被小瞧取笑,甚至连带娘家娘也受累,说是没历练好闺女的“生活”。

吃得邋遢,做个菩萨——潍坊邋遢饼

邋遢饼的面要求软,因此和好面之后还要“揣”上一阵子——两手攥成拳头,沾了凉水“呱叽呱叽”使劲揣,一直揣到面团变成糖稀样的半流体,端起来扣到面板上,揪一个“剂子”揉几下,边转圈边用拇指按出一个凹坑,凹坑里放进“面布”(生面粉),包起来用手压一压,然后操起轴子转圈儿旋,旋到一定程度再用轴子一进一退地将饼擀大,一直擀到跟鏊子一般大,卷起来放到鏊子上烙熟,整个工序方告完成。

吃得邋遢,做个菩萨——潍坊邋遢饼

老潍坊人都爱吃饼,因为饼有几大优点。第一是“顶时候”,吃了长时间不会饿,尤其是干力气活时,第二大好处是不容易坏,尤其到了夏天。那时节没冰箱,馒头窝头水分大容易发霉变质,而饼因其含水量低更易于保存,即使长了霉点也没关系,馏一馏照样好吃。吃到最后饼变干巴了,还可以烧锅鲜汤烩烩吃,放上葱花炒炒吃,或者包上面粉掺上油盐烙成“饼盒子”,那又是饼的升级版了,甚至比原版更可口。

吃得邋遢,做个菩萨——潍坊邋遢饼

“江南水晶饶蹄香,不如潍州酱肴美。”爱吃会吃的潍坊人,赋予了饼子深厚的文化底蕴,就地而取的精良食材,让你在品味纯正麦香、大快朵颐的时候,用舌尖感受家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