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不是所有人都會看世界盃,但所有人都逃不過世界盃的氛圍。

別說它和偽球迷無關、只有真球迷才有資格談論——其實世界盃早已成為大眾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是不常露面罷了。

它每次隆重登場,都在提醒我們時間在滾滾向前。四年又四年,變化的何止是球星?還有我們和我們的時代啊。

1994·美國世界盃

爸爸們的青春謝幕

90年代初的世界盃記憶,屬於今天那些已經開始被吐槽“油膩”的中年人。

對當時的世界盃有印象的人,腦海裡一定逃不開11寸電視不時冒出兩道橫條紋的渣畫質,電視中面目不清的球星和古早味球衣,和高亢的解說聲間隙風扇吱吱呀呀轉動的聲音。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90年代初,電視機在中國家庭中的普及率越來越高,平均每百戶中國居民擁有彩色電視機86臺、黑白電視機30臺。

但是能從電視機獲得的娛樂活動,遠遠不能和今天同日而語。

可以想象,在那時全家人、街坊鄰居圍坐在一臺小小的電視機前看舉世矚目的世界盃,是多麼隆重的娛樂活動。

當年的國民情景喜劇《我愛我家》裡就有一集,專門講的是當時的人們看94年世界盃的故事。

老頭子們坐在小區的涼亭裡討論著今天晚上誰會贏,年輕人穿著世界盃的文化衫,變成了元祖級修仙夜貓子,還大言不慚地看著手錶說自己過的是美國時間。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當然,還是老傅同志的一句話道破了天機:依我看啊,這次的冠軍還得是咱們中國噠!

劇中的人們嘲笑他無知:人家根本不讓咱們去!這世界盃比賽不是誰想去就能去,你得夠上那條件,咱這不都爭取好幾年了嘛!

哪知道過去這麼多年了,這臺詞還是能年復一年地搬出來用。

94年世界盃,也是一代人的偶像啟蒙。

那一年,巴喬在決賽中痛失點球后落寞的背影,深深地將悲情英雄的形象鐫刻在了現代足球的百年曆史中。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如今那些為愛豆痴狂的小姑娘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爸爸當年也是追星族,也曾有過光著膀子喝啤酒看球的青春,也曾為偶像的背影流下男兒淚。

又有多少父輩的青春,是從這一年謝幕的。他們從此不再是那個會聚眾通宵、為偶像痴狂的小夥子,開始收斂了鬆散的精力,扛起了生活的擔子。

後來那麼多年裡,世人膜拜的羅納爾多,復興的德國青春風暴,C羅梅西的雙王爭霸都不再屬於他們的足球回憶。提起足球,他們還是隻愛念叨當年的馬拉多納、荷蘭三劍客,和巴喬的絕唱。

就像如今的90後提起流行歌壇,仍然執拗地停止在10年前的港臺鼎盛時期,拒絕再拿流行的新生代和當年的偶像相提並論。

也許不管是幾零後,都會經歷這樣一個節點:在心中將偶像封存進名人堂,就是開始變老的標誌之一吧。

1998·法國世界盃

90後男生的白月光

不知怎的,1998年總是自帶時光濾鏡。

它是踏入201X年之後,被感懷最多的一個“二十年前”的年份。就連那年的世界盃,都是無數90後男生的足球啟蒙,和心中難以超越的經典。

是的,在足球這件事上,六七歲是一個足以為自己pick偶像、甚至是終生偶像的年紀。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那一年的世界盃,羅納爾多是萬千寵愛的焦點。即便最後的決賽失利、給球迷留下了一個未解之謎,他依然讓許多80後、90後第一次領略了世界超級球星該是什麼樣子,就像喬丹曾經之於籃球迷的意義。

除了羅納爾多的輝煌,98年世界盃還給當年的流行文化留下了不少遺產。

即便不是球迷的人,當年也是張口就來“哦嘞~哦嘞哦嘞哦嘞~”,甚至還被淘氣的小孩編成了歌詞低俗卻上口的灰色童謠。

論在中國傳唱度最高的世界盃主題曲,這首《生命之杯》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

隨著原唱裡奇·馬丁風靡當年的中國(盜版)卡帶界,這首歌也像一個里程碑,標記著在20世紀末的中國,大眾對世界流行文化的接受度達到最高潮。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除了卡帶,那年世界盃留在90後童年回憶裡的,還有另一種失傳已久的老古董——球星卡

集球星卡、互相交換、暗搓搓地攀比,成了小孩之間最流行的社交方式,球星卡也成了男孩之間的通用貨幣,誰集得最全,誰就是當之無愧的富豪。

這代男生長大後依然能對98年世界盃球星如數家珍,因為大家都不知道翻來覆去把手裡的卡片看過了多少次。

現在,球星卡(比如帕尼尼貼紙)只是小圈子裡的玩物了,要不是這兩年春節某寶掀起的“集五福”活動逼瘋了全中國的網友,我們都快忘了自己小時候也曾為一樣性質的東西瘋狂。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後來的人們常常感懷98年,大概也因為那時的一切真的欣欣向榮。

人總習慣於覺得過去的就是最好的,可是在98年的當下,大街小巷的人們堅信現有的就是最好的。那時我們雖然沒有衝進世界盃,可是人人都相信四年後這支史上最強國家隊一定能如願。

後來命運給中國球迷的回報,就像98年一樣美好。

2002·韓日世界盃

“不看不是中國人”

2002年為世界盃瘋狂的國人,其實從2001年國足出線的那一刻起就瘋了。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2001年這個年份,對“體育強國”情結嚴重的中國人實在太友好了。先是7月申奧成功、舉國歡慶;三個月後國足在瀋陽五里河體育場,又用“進軍世界盃決賽圈”的壯舉,給全國人打了一劑雞血。

到現在,很多人都記得那針雞血帶來的心理和生理反應。

10月7日的夜裡,人們自發走上街頭歡呼、飆車鳴笛,大老爺們兒舉著米盧教頭的頭像淚流滿面。就連年紀小的小孩也記得,那一天的街坊四鄰是如何萬人空巷,所有人的家中都回蕩著一樣的解說聲,又是如何瞬間擠滿了穿著拖鞋就出門在街上瘋狂慶祝的人群。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2002年的夏天,對體育榮譽——特別是足球——有執念的國人中間,民族自豪感和國家榮譽感燃燒到了頂峰。

據網友的記憶和媒體的報道,中國隊對陣哥斯達黎加的第一場小組賽,儼然成了渾然天成的愛國主義教育——

政府機關放假看球,學校騰出禮堂讓學生統一觀看,不放假的學生就自行翹課、翻牆出校,就連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記得自己搬個小板凳、在電視前圍成一圈。

因為國足的存在,韓日世界盃常常安排在下午和傍晚的尷尬時間彷彿不成問題。

後來,那場比賽後的事情證明了一個道理:做夢做得有多美,摔醒的時候就有多痛。甚至它來得太快,讓沉浸在世界盃狂熱中的國人都來不及反應。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再後來,中國在體育大賽上依然取得過很多成就,也經歷了幾次全球矚目的體育大盛會(比如08年奧運會),體育大國的形象依然在不斷地滋養著一些人的自豪感。

可是後來的心氣兒,後來的環境,都再也比不過2002年那般單純的相信了。

到現在,我們真的很難想象出還有怎樣的體育成就能調動起全體國人的神經,能讓人重現大半夜激動得走出家門、上街狂歡的盛況,而不只是動動手指頭刷爆微博的服務器?

除非,除非。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2006·德國世界盃

諸神的清晨與黃昏

一個觀察,不一定對:相比較於98年是一代男孩的啟蒙,2006年是許多95前女球迷集體開悟的神奇年份。

屬於中國這代年輕人的女球迷文化也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那年的“小鮮肉”球星們,的確應該得到萬千寵愛——梅西是長頭髮的小跳蚤,C羅是哭出了高原紅的小小羅,卡卡是俊美的天選之子,託雷斯是滑跪滑出一道風的金髮少年……

在網絡文化尚且沒那麼發達的時候,在沒有營銷號炒作、刷熱搜的年代,他們的橫空出世,基本上純靠火眼金睛和口耳相傳。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這些人後來都成為21世紀第一個10年的足球世界裡,響噹噹的名字。當時在那一瞬間成為球迷的人卻還不知道,原來自己遇見的那個篇章,是諸神的清晨。

除了未來巨星的崛起,有些事情,在2006年也已經有了苗頭。

看球,已經不再是電視機前專屬行為。

學生黨會偷偷在午休時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看球,更自由一點的大學生已經在校園裡享受到了網絡直播的便利,以及網速不佳帶來的氣得想掀桌的經歷。

而世界盃,也不再僅僅和場上的22人1球有關。許多人第一次發現,原來球場外的事情可能比球場內還精彩。

比如那一年黃健翔震驚全國的“意大利萬歲”激情解說,一嗓子嚇醒了凌晨在電視前昏昏欲睡的球迷,也把自己喊出了中央電視臺。

“點球!點球!點球!格羅索立功啦!格羅索立功啦!不要給澳大利亞人任何的機會!”誰能料到,這段中國史上最撕心裂肺的瘋狂解說,竟然到今天還在網友的魔鬼剪刀手下煥發生機,變成了《江南皮革廠倒閉了》的鬼畜素材。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有趣的是,2006年有時會被人稱作中國的網絡炒作大年,黃健翔解說門也是其中不得不提的一件大事。

有點網齡的人或許還記得,那一年陳凱歌的《無極》口碑雪崩,惡搞之作《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紅遍網絡;

詩人趙麗華的“梨花體”被公開處刑,一時間網民爭相抨擊這種看起來和廢話沒什麼兩樣的“詩歌體”,還引發了模仿狂潮……

“每個人都有15分鐘時間成名”的安迪·沃霍爾定律,逐漸在網絡的發展下開始起作用。世界盃這樣的大事,在這個節點上炒紅了黃健翔,也讓它成了當年的一件大新聞。

後來我們知道,在之後的很多很多年,它還等來了許多人,許多事。

後來……

後來的世界盃,越來越不像是當年那個標記著時代變遷的計時器了。

這倒沒有什麼好和不好——只是因為一切的一切都在飛速進步,世界變得越來越扁平化,我們隨時都在和生活的變化融為一體。

所以,世界盃帶來的感受都不再伴隨著日新月異的社會變遷,更像是一個給大多數人窺探世界的萬花筒——原來其他國家的足球和他們的人民,是這個樣子的啊。

所以,我們記住了2010年南非世界盃上,鄭大世在奏響國歌時動情流下的淚水。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也記住了2014年巴西1-7慘敗給德國後,場邊那位抱著大力神杯模型流淚的老爺爺,和他最終把大力神杯送給一位德國球迷的暖心舉動。

當年和你一起看世界盃的人,現在都去哪裡了?

因為有了發達的網絡傳播,我們這些遠在中國的球迷才瞭解到,原來與世界盃有關的精彩故事,有那麼多。

對於熱愛足球的人來說,世界盃是體育盛事;對於每個都渴望和世界連接的人來說,世界盃也是我們熟悉的

屬於流行文化的狂歡,一次次如約而至。無論你是真球迷還是偽球迷,都有權享受其中。

於是,再後來,儘管中國隊還是沒進世界盃,儘管老球迷認識的球星好像一個個無緣賽場,儘管工作狗能看球的閒暇時間越來越少……

來源 Vista看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