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内衣叫“肚兜”,但肚兜只有上衣,那到底会不会穿内裤?

当我们现代人听到肚兜,大部分的人都会不自觉联想到男女之爱。肚兜是我们最熟悉的的古人内衣,民国时还是有许多女性穿传统内衣的,在影视剧中我们也能看到女子肚兜妩媚的场景,不得不说至今都很特色。

古代女子内衣叫“肚兜”,但肚兜只有上衣,那到底会不会穿内裤?

关于肚兜来源可以想到女娲和伏羲通婚,生儿育女之后创造了人类最初的服饰“肚兜”,这只能说是人们已经意识到廉耻的重要性了。

肚兜,古代叫做“兜肚”,又可以叫做“抹胸”,这个词在现在也是很流行的,还有专门的“抹胸”服饰,是中国传统的贴身内衣,也是最能体现中国风情的。在中国历史上肚兜有许多名称,汉称“抱腹”或“心衣”,唐称“诃子”,宋称“抹胸”或“袜胸”,元称“合欢襟”,明称“主腰”,清称“肚兜”或“兜肚”,现在常称肚兜等。

古代女子内衣叫“肚兜”,但肚兜只有上衣,那到底会不会穿内裤?

肚兜有保护身体、表现身材的作用。肚兜是私密地、因此多不外露。肚兜在一定程度上含蓄表达男女之情。在明末,有将春宫图用作肚兜的图案,到清代盛行开来。尤其是新婚夫妇,肚兜会用性爱动作来装饰,新婚之夜作为夫妻洞房的示范。肚兜上除了图案外还会绣有文字,比如“如松之贞”、“守身如玉”等,这是提醒女子要遵守礼教贞德。

古代女子内衣叫“肚兜”,但肚兜只有上衣,那到底会不会穿内裤?

那好,我们知道古代的女性上半身穿肚兜,那下半身穿啥?秦汉以前只有中衣中裤,没裤裆的。因为汉服是衣裳,“裳”就是裙子的意思,说白了就是块遮羞布。汉代时受游牧民族影响改成了合裆裤,因为无裆骑马将会很痛苦的。几代以来,女子下体则是无衣,到了汉朝才穿上穷裤,也就是现在的“开裆裤”。为何开裆呢,并不是像大家所听见那样,汉灵帝为了方便临幸宫女,其实是为了透气,避免滋生细菌,毕竟古代洗澡不容易呢。

古代女子内衣叫“肚兜”,但肚兜只有上衣,那到底会不会穿内裤?

既然内衣很早就有了,那古人为何不重视发明内裤呢?原因有以下几点,除了有卫生问题外,还有两个问题。一就是古代的劳动者主要是男性,女子都是在家干活。不允许出去干活,所以也就对内裤没有需求啦,反倒是男人,要为了打仗。像赵武灵王学习胡服骑射,裤子开始取代裙子。为了很好干活,也就发明了没有裤管的贴身穿的“犊鼻裤”。西汉的司马相如也曾穿犊鼻裤与卓文君在街头卖酒;二是古人对心、胸的非常重视。早在西周时,古人就发明了“心衣”,主要是为了保护心脏。

古代女子内衣叫“肚兜”,但肚兜只有上衣,那到底会不会穿内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