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爲什麼不把韓信派去滅匈奴?

dot6

劉邦忌憚韓信,且不信任他,韓信的所作所為也不能讓劉邦信任,所謂功高震主,由來如是。垓下之戰,韓信領軍與劉邦匯兵一處,此時韓信為齊王,雖然是劉邦所封,但劉邦沒有晉位皇帝前,大家都是王,韓信有理由不服管——名不正言不順。可是韓信是劉邦拜的大將軍,手下都是劉邦的兵將,他這個王是被架空的,沒有任何一點實際利益,所以韓信討封齊王是名不副實,自取其禍。

(韓信應該是這樣子)

韓信到了前線,五路漢軍合併一處,共有五十萬人馬,漢王劉邦將指揮權交給了韓信。韓信用十面埋伏之計擊敗了項羽,翌日,劉邦徑直來到韓信軍營,再次奪了韓信的兵權,並把韓信改封為楚王,都下邳。隔年,楚軍舊部鍾離昧往投韓信,被人告發。劉邦用計捉住韓信,貶為淮陰侯。從齊王,到楚王,再到淮陰侯,韓信應該早已明白功高震主,早應該如張良一樣功成身退,劉邦和呂后還會再三挽留,如此,韓信還能顯得高風亮節。然而韓信卻嘲笑樊噲:“想不到此生竟然與此等人為伍!”怨憤之氣,溢於言表。

此時漢朝天下,郡國並行,劉邦封了七個異姓諸侯王,各個都是獨立王國,與劉邦的漢朝中央以賓客之禮共存,存在反叛的可能。由於此時中原大地已經盡數開發,以封土建國來擴展土地的緊迫性不強。周王朝的分封制,相當於初創公司,在全國各地設置了很多個子公司,各自開疆拓土。到了漢朝,市場都已經成熟了,總部就要收權。而子公司總經理位高權重,與總部必然存在牴牾,存在衝突也屬必然。

周邊蠻族在戰國時期被打慘,秦國打義渠戎、趙國打婁煩、林胡,燕國打東胡,楚國都城被秦人佔據的那一年還打下了雲南,所以諸夏國家由齊桓公以來對蠻族的壓倒性優勢勝利,使得華夏國家有著強烈的民族優越感,沒有把這些蠻族的騷擾放在眼裡。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深感於匈奴佔據的河南地對關中的威脅,還有當時流傳甚廣的“亡秦者胡”的讖語,因此在公元前215年帶兵30萬北擊匈奴,攻佔了河南地,迫使剛剛從李牧陣斬10萬的慘敗中恢復元氣的匈奴人再次北徙。

此後的匈奴又多次被東胡、大月氏輪番攻擊,國威淪喪,內部矛盾增大。在徐淮間的劉邦於公元前209年帶兵起義的同時,匈奴的政壇上也在進行著一場政治冒險,冒頓在混亂中弒父繼位。

(冒頓單于)

中原離亂後,秦軍長城兵團也在同年奉命內調,在河北地區轉戰2年,連續攻破武臣、項梁,包圍鉅鹿。在鉅鹿之戰中,被橫空出世的項羽打的幾乎全軍覆沒,主帥被俘,副帥一位戰死,一位自殺,餘部潰散。

冒頓單于趁機重新收復河南地,接收了大量秦軍未及撤走的軍事物資,實力上升了一個層次。此後,匈奴不斷東征西討,威壓東胡,西迫大月氏,北收丁零,南復河南,匈奴人成為了漠北共主,北方草原第一次統一在一個政權之下,匈奴人的的實力在十年內得到了驚人的增長——而這些,遠在南方進行楚漢之爭的劉邦並不清楚。

雖然中原經過大戰,國窮民弱,不過卻是兵精將勇,在戰爭中錘鍊出來的開國之師都是百戰餘生,戰鬥技巧和戰役指揮都達到了新的高度,有點像1945年時的蘇軍一樣。劉邦本人大權在握,意氣風發,睥睨天下。對於四方蠻夷的認識,由於春秋戰國幾百年來固有的優越心理,也沒有將匈奴人當成一個重要的對手。

(劉邦統帥能力不弱)

劉邦出征前,韓信剛剛被劉邦從下邳給捉回了長安,並且削去了楚王的爵位,給了一個淮陰侯。剛剛把韓信徹底得罪了,再派他領兵出征,劉邦心再大也不至於這麼用人。劉邦在討封齊王事件中,對韓信失去信任,卻又頗為忌憚他的軍事能力。因此劉邦在垓下之戰剛剛結束就趁亂奪走了韓信的兵權。如今怎麼可能會為了一個“小小的匈奴”再把兵權給韓信?

劉邦率領大軍北征,御駕親征,將士用命,前面兩場仗都打贏了,被匈奴佔去的土地也被收回了。劉邦此時輕敵冒進,使得率領的前鋒脫離了主力部隊進入了平城,發生了“白登之圍”。

草原上的新興帝國的冒頓單于此時是天賜良機,能夠將剛剛恢復一統的中原漢天子擊敗,讓中原重新陷入分裂的局勢中。然而,多疑的性格,以及對漢軍表現出來的戰術素養,加上幾百年來匈奴人的心理劣勢地位,使得冒頓在最後時刻放走了劉邦。匈奴人最接近能夠戰勝漢朝的機會,就這樣錯過了。

(漢軍終至巔峰)

劉邦回到朝中,重新確定了對匈奴的政策。匈奴人的勢力強大,非短期內可以遽圖,加上漢朝剛剛立國,國家根基不穩,漢朝對匈奴轉入了守勢。白登之圍使得漢朝從秦朝的開拓進取的國策轉變為“守內虛外”的保守國策,崇尚黃老之道。

這種國策下,不止韓信,其他多數將領,都沒有沙場建功立業的機會。直到漢武帝時,才在多次努力之後,轉變了這種思想,重新變為開拓進取,這已經是60多年後了,而韓信也早已作古60年了。

(十三勇士歸玉門)

匈奴人肆意南侵的這60多年,讓漢人對遊牧民族的心理優勢逐漸破滅。遊牧民族也逐漸建立起自信,戰爭在此後的歷史中經常發生。面對兵燹之災,後人時常在想,如果當初帶領著漢軍虎狼之師的是韓信大將軍,會不會重現李牧、蒙恬的輝煌戰功,將遊牧民族始終壓服在農耕民族的利劍之下?


而知而行

第一劉邦不敢讓他去。

第二韓信未必願意去。

先說劉邦為什麼不敢讓韓信去,在劉邦和匈奴開戰的時候。劉邦已經把韓信由楚王貶為淮陰侯了。

劉邦為什麼把韓信貶為淮陰侯呢?

因為作為王一級別的人物,手下是可以有兵的。侯爵的話就沒有了,頂多就是幾十個僕人而已。

劉邦正是懼怕韓信手下有兵,會對自己造成威脅,所以不得已,他把韓信的王給撤銷了。

這時候韓信肯定是對劉邦的過河拆橋而不滿的,他經常藉故不去上朝。就是因為不想見到劉邦那副醜惡的嘴臉。

劉邦打匈奴了才想起來韓信,讓韓信率領大軍去出征。劉邦怎麼可能放心呢?

萬一韓信臨陣倒戈了,反過來帶著兵殺到中央來,劉邦怎麼會是韓信的對手,所以,這個風險太大了,劉邦不敢冒這個險。

再說了一個匈奴就夠劉邦頭大的了,在加上一個韓信,匈奴和韓信一聯合,劉邦還玩個毛呀。

這個江山肯定就會拱手讓人了,這就是劉邦為何不敢讓韓信去打匈奴的原因。

接著說韓信未必願意去,劉邦翻臉比翻書都快的節奏,韓信是領教過的,當初劉邦本來是說讓人家韓信當齊王的,結果給了人家一個楚王做,楚王就楚王吧,大小也是個王,比較自由。

可是劉邦對韓信還是不放心,他又把韓信貶為了淮陰侯,韓信就這樣被劉邦囚禁在了都城,連自由都沒有了,一舉一動都受到了監視。

韓信怎麼可能開心呢?

這時候的他因為受劉邦的排擠,所有的大臣都不敢給他來往了,他成了孤家寡人一個了,你說他鬱悶不鬱悶。

到了有事的時候,要打匈奴了。劉邦想到了韓信,韓信肯定是不願意去的。

韓信肯定會這樣想,幸好有匈奴在,若是把匈奴給滅了,你劉邦豈不是無法無天了。

讓我去打匈奴,我才不會去呢。

當年劉邦北上平叛陳豨叛亂的時候,就有讓韓信去,韓信借病不去,說白了人家就是不願意為你效勞了。

你劉邦在韓信這裡已經是一個失信的人了,被韓信拉進黑名單了。


史學達人

劉邦之所以沒派淮陰侯韓信去打匈奴,主要有三個原因:劉邦低估了匈奴的軍事實力、漢不具備滅匈奴的軍事實力、劉邦不放心韓信再一次統兵。

劉邦低估了匈奴的軍事實力。

劉邦之所以選擇對匈奴用兵,是因為匈奴騷擾漢朝的諸侯國代國的邊境,身為代國國王的韓王信竟然投靠了匈奴。

韓王信是故韓襄王庶出的孫子,姓韓,名信,跟淮陰侯韓信同名同姓。

在劉邦幫著張良在故韓地攻城略地時,發現了韓王信,韓王信被劉邦和張良提拔為韓國的將軍,後又跟隨劉邦攻打武關,進入咸陽。

劉邦被封為漢王后,韓王信跟隨劉邦進入蜀,後一直跟隨劉邦南征北戰,項羽封的新韓王鄭昌被漢軍打敗後,韓王信被劉邦封為新韓王。

為與淮陰侯韓信做區分,歷史研究者通常稱其為韓王信。

韓王信後來被劉邦改封到代地,在成為代王后一年,韓王信被匈奴兵馬圍困,韓王信為求自保,多次派人去匈奴求和,漢中央政府派兵來救韓王信,懷疑韓王信有二心,便申斥了韓王信。

韓王信曾在楚漢之爭中投降過項羽,這回又多次遣使赴匈奴求和,足以證明革命立場不堅定,韓王信一頓思量後,害怕被中央政府誅殺,便投靠了匈奴。

在劉邦的眼裡,韓王信就是個草包,軍事才能遠在樊噲、酈商等人之下,之所以被封王,無非是因為他有個當過王的爺爺。

劉邦親率中央軍奔赴代地收拾投靠了匈奴的韓王信,還想打草摟兔子,把接納了草包的匈奴也一併給收拾了。

當時的劉邦,正處於人生巔峰,打敗了中原上最厲害的霸主項羽,收拾了起兵造反的燕王臧荼,軟禁了軍事才能舉世無雙的淮陰侯韓信,這時候的劉邦,怎麼會把匈奴放在眼裡呢?

但劉邦畢竟是久經沙場考驗的老革命,並沒有放鬆警惕,而是一次次地派人去探匈奴的虛實,萬萬沒想到,被劉邦派出去打探消息的,除了一個婁敬,都是酒囊飯袋,都沒看出匈奴是在隱藏實力。

婁敬雖然看明白了,但也沒有確鑿的證據能夠證明匈奴是在使詐,所以劉邦不相信婁敬的分析。

正處於人生巔峰的劉邦,率三十餘萬漢軍,浩浩蕩蕩地出發了。

劉邦所率領的先頭部隊是騎兵,行軍速度遠遠快過後邊的步兵,也快過灌嬰的騎兵。劉邦和先頭部隊孤軍深入,重了冒頓的埋伏,被困白登山,缺衣少糧的漢軍大多凍傷了手指,戰鬥力急劇下降,劉邦只得採納陳平的計策,向冒頓的閼氏行賄賂,加上援軍及時趕到,方才逃過一劫。

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白登之圍。

但是,白登之圍並不能說明劉邦軍事指揮才能不及冒頓,而是戰前漢軍蒐集情報的探子能力不足,沒能獲取準確翔實的情報,從而使劉邦粗心大意,陷入冒頓的包圍圈。

從司馬遷對這次漢匈戰爭的記載來看,實際上漢軍和匈奴是打了個平手的,如果不是情報失誤,未必會是平手。

漢不具備滅匈奴的軍事實力。

假如劉邦當年派出的罈子能夠蒐集到準確的情報,或許劉邦能一鼓作氣,打敗冒頓,重創匈奴,就像當年的蒙恬那樣,把匈奴打得往北跑,不敢輕易南下。

但歷史不能假如,事實是,劉邦跟冒頓打了個平手,冒頓意識到,劉邦不是東胡王,沒那麼好惹,劉邦也認識到,打敗匈奴的最佳時機已過,冒頓不會再次跟漢軍大戰。

咱話說回來,即便是劉邦當時不粗心大意,劉邦只帶了三十多萬的軍隊,還多是步兵,而冒頓有四十萬軍隊,還都是精銳的騎兵,如此大的軍事差距,劉邦怎麼也不可能徹底滅了匈奴。

就算是派韓信上,韓信也沒辦法徹底滅了匈奴,頂多是重創匈奴而已。

換句話說,當時的漢政府,並不具備消滅匈奴的國力和軍事實力,你換誰來統軍,都白扯。

要知道,匈奴人跟當時的中原人大不同,匈奴人是在馬背上長大的民族,他們是天生的獵手和騎兵戰士,匈奴人打仗,主要是騎兵作戰,來如風去如風。

而中原人世代耕地,並不過多的蓄養馬匹,更不會整天跑到馬背上去玩,因此,中原人組成的軍隊,大多是步兵多而騎兵少,中原人打仗,主要是攻城和守城。

匈奴人沒有城郭,中原人的攻城之法,到匈奴人的領地上根本就無法施展。

茫茫草原,沒有城郭,中原士兵也沒法短時間內建造城郭或城牆防禦匈奴人的進攻,所以中原人擅長的守城之法,也是無法施展。

更糟糕的是,匈奴人騎馬,來去如風,他們偷襲你的時候,是說來就來,他們逃跑的時候,是要多快有多快,中原人憑藉兩條腿,根本攆不上匈奴人。

面對這些軍事難題,唯一的軍事解決之法,便是蓄養大量的馬匹、訓練大量的騎兵,跟匈奴人硬碰硬,而這種辦法,對於一個農業國家來說,是要傾全國之力才能辦到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國力,什麼樣的將軍都白扯。

為什麼說要傾全國之力才能辦到呢?你們知道為什麼匈奴人從越過長城,到中原燒殺搶掠嗎?因為匈奴人不種地!

匈奴人養馬,養一匹馬所需要的土地,據錢穆考證,可供農耕社會養二十五個壯勞力!但一匹馬產的奶和肉,養不了一個匈奴人!

所以,匈奴人守著那麼大的一片草原,卻人丁稀少。匈奴人一旦遇到災荒年,馬沒草吃,人便沒食物吃,只要冒著生命危險到中原搶糧食!

如果中原人也蓄養大量的馬匹,就需要大量的牧場,就會出現馬匹擠壓人類生存空間的事出現。所以,只有傾全國之力才能辦到。

這也是劉邦在臨死前回到故鄉時高唱「安得猛士兮守四方」的原因。

劉邦不放心韓信再一次統兵。

好了,說完客觀原因,咱們再說說主觀原因。

熟悉楚漢歷史的讀者一定明白,劉邦與韓信之間,並沒有他們對外宣稱的那般君臣和諧。

在整個楚漢之爭中,韓信多次置劉邦的安危於不顧,或是不派兵增援,或是跟劉邦討價還價,或是暗示劉邦得給好處。

劉邦在成皋被圍之時,韓信和張耳在趙地,假裝不知道劉邦那邊戰事吃緊,不予派兵增援,劉邦只好和夏侯嬰偷偷潛入韓信軍中,奪取韓信的軍隊。

韓信率軍打下齊國,一邊朝劉邦要援軍,一邊朝劉邦要假王,劉邦沒有辦法,只好聽張良和陳平的建議,封韓信為真齊王。

劉邦跟項羽決戰,在固陵附近附近失利,韓信卻作壁上觀。劉邦沒有辦法,只要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建議,許諾韓信更多更廣的封地,韓信才攜30萬軍隊傾巢而出。

項羽在烏江自刎後,劉邦便奪去了韓信的軍隊,把韓信改封為楚王。

劉邦為啥要這麼做?傻子都看得出來,韓信一次次地置劉邦的安危於不顧,大有擁兵自重之嫌,所以劉邦不放心。

後來,韓信還是楚王的時候,有人舉報韓信謀反,劉邦採納了陳平的建議,誘捕了韓信,韓信被帶到京城後,被改封為淮陰侯,實際上相當於被軟禁了起來,徹底失去了兵權。

劉邦對韓信動了兩次手,才把韓信的軍權給拿掉,怎麼可能再次給予韓信軍權呢?




遙望燕園

這是一段容易搞糊塗的歷史,史書上明明寫著劉邦派韓信監視匈奴,並與匈奴交戰的歷史!為什麼呢?請看我逐一分解:

韓信抗匈奴

史書上記載,劉邦擊敗項羽後,就將韓信封在馬邑,建立韓國用來監視北方的匈奴。後來匈奴南下圍困馬邑,韓信幾次向劉邦求救,但是劉邦並不信任韓信,並派使節斥責。韓信心生恐懼害怕被殺,所以就投降了匈奴。

後來劉邦知道韓信投降後就派兵北上討伐,戰勝了韓信,韓信逃入匈奴軍中。劉邦想乘勢擊敗匈奴,結果因為大意被匈奴圍困在白登。與匈奴簽下秘密的城下之盟後,狼狽逃竄回國。

這就是韓信、匈奴、劉邦之間的瓜葛。但是這裡的韓信是韓王信,是韓襄王的後代,並不是漢初三傑的那個韓信,只不過是同名而已

。我相信,題主所謂的韓信所指的肯定不是韓王信,而是那位軍事奇才。只不過他們是同一時間點上的人物,我必須說清楚。

韓信為什麼不去抵抗匈奴

從時間上我們發現,劉邦北伐匈奴之前已經把韓信給拿下了。從楚王降到淮陰侯。這個時候韓信已經是一個被軟禁的狀態,根本不可能讓他去率領大軍與匈奴交戰。這裡有兩個最大的因素。

  1. 拿下韓信在前,面臨匈奴的威脅在後。在時間上是不成立的。

  2. 劉邦拿下韓信本來就是忌憚他的軍事才能而不是什麼莫須有的謀反之說。當還有項羽這個頭號敵人存在的時候,還要利用韓信的時候,他還有統領大軍的可能,但是一旦大敵去除,韓信就不可能還有接觸兵權的機會,更不會讓他去打匈奴。這無異於放虎歸山。

  3. 劉邦的年齡問題。劉邦於高齡起兵,當皇帝時已經五十多歲了,在那個年代裡已經算是高齡了。隨時都可能掛掉。像韓信這樣的能人,自己都沒把握能夠控制,萬一掛掉,就更沒有人可以控制了。所以必須及時除掉。匈奴不過是外患,貪圖的是錢財。

所以從這幾點上分析,劉邦是不可能讓韓信去抵抗匈奴的,即使自己送錢送地送人,總比送掉自己的王朝要好。

從這一點上來說,劉邦的確是個小人。

韓信能不能打贏匈奴

韓信是個軍事天才,雖然他的軍事策略不是百分之百的保險,但是卻處處用到了點子上。而當時的匈奴單于冒頓也是一位雄主,殺了父親,吞併了周圍眾多小國,正是兵鋒正勝之時。如果雙方交戰,還真的是難以定奪。


但是從韓信的歷次戰役來看,我認為韓信戰勝匈奴的概率很大。即使是劉邦與之交戰也有很大的勝率,只不過劉邦太過於輕敵,導致了自己的大敗。而匈奴被始皇帝擊敗後也才過了一代,中原的威懾仍在。要不是劉邦敗的太難看,匈奴還真的不敢同中原大規模打仗。所以韓信可以大概率戰勝匈奴。

大家對這個回答滿意嗎?有關韓信和劉邦,歡迎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