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卻陣前倒戈,使蜀漢失去了統一的希望

諸葛亮對王朗說,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其實,他是為了人身攻擊才說謊。他絕對見過比王朗更無恥的人。那就是糜芳,身為劉備的舅子,在關鍵的時候不以身殉國,反而投降孫吳。又蠢又壞到了奇葩的地步。一個與國同休,幾十年的老勳貴,純粹因為怕死就在兵力充足的情況下交掉天下數得上號的雄關基地堅城,其蠢其壞,令人詫異。

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卻陣前倒戈,使蜀漢失去了統一的希望

更讓人可恨的是這貨號誣告趙雲。在長坂坡上,忽見糜芳面帶數箭,口言:“反了常山趙子龍也!投曹去了!”玄德叱之曰:“子龍是吾故人,安肯反也?”糜芳曰:“我親見他引軍投操去了。”面中數箭去見劉備,你想象一個人臉上插著三四根箭的畫面有多恐怖?至於糜芳不分青紅皂白誣告趙雲,也顯得很無恥。就連哥哥糜竺也是活活被他氣死,糜芳還苟活於世上。

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卻陣前倒戈,使蜀漢失去了統一的希望

進位漢中王之後,劉備給予關羽的特權是假節鉞,也就是說荊州地界的軍事大權都由他一人說了算,但是卻在江陵跟上庸兩個軍事要地安置了兩個皇親國戚,糜芳跟劉封,很明顯這是在制衡關羽的權力。

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卻陣前倒戈,使蜀漢失去了統一的希望

當時,曹操的漢中剛丟,夏侯淵剛死;關羽抓住時機,自江陵出發北伐。關羽出征時,南郡太守糜芳留守江陵本部。關羽率軍北伐,留了國舅爺守後方,圍了曹仁、斬了龐德、捉了于禁,逼得曹操要遷都,形勢一片大好,威震華夏。結果盟友背後捅刀子;國舅爺糜芳居然倒戈,這就始料未及了。這兩件事兒同時發生,實在太小概率了。關羽就此被絞殺——算是大意嗎?當然這並不是是說關羽沒缺點。關羽的錯誤很明顯:開始就不該跟國舅爺翻臉,掌了權也沒必要跟國舅爺說“還當治之”。如果關羽對糜芳稍微溫柔點兒,不那麼傲直,情況會好些麼?

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卻陣前倒戈,使蜀漢失去了統一的希望

劉備一直都很重視糜氏兄弟,如糜竺,待遇一直很高,劉備對他也很好。而糜芳也一樣,沒有記載有什麼軍功,但是卻是南郡太守,在荊州的地位僅次於關羽。《糜竺傳》記載:芳為南郡太守,與關羽共事。而關於關羽的【還當治之】,應該不至於是生命方面的情況,因為一來糜芳的地位非常不一般,二來我個人覺得關羽在大事情上還是理性的,不會因為個人好惡就殺人。

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卻陣前倒戈,使蜀漢失去了統一的希望

兵力方面,江陵公安都是關二手把手修的天下堅城,城裡光于禁降卒就有三萬,看守他們的兵力不會少到哪裡去。糜芳並不是吳軍抵達後方決定投降,而是吳軍進犯前就已經有了叛意。南郡城防可謂固若金湯,堅守待援難度不算太大。給予關羽致命一擊的在於糜芳早已決定叛變,即便南郡城防再堅固、再兵精糧足,都是空談。所以糜芳不叛,南郡不失,關羽還是有很大把握苟活下來的。

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卻陣前倒戈,使蜀漢失去了統一的希望

糜芳的背叛,在當時性質有多麼惡劣。其實都不用細想,單從糜竺當時的反應就能感覺出來。當時正在據守的公安守將士仁得知糜芳通敵後,痛哭流涕之下出城投降。

他跟隨劉備幾十年卻陣前倒戈,使蜀漢失去了統一的希望

當時,關羽不知道也不理解南郡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曹操當時出於不希望孫權輕易佔領南郡的心理,通知了關羽吳軍動向,關羽退軍後也沒有追擊。關羽當時看到信後,猶豫不決,因為關羽也非常自負地認為南郡固若金湯。當然,這得處於糜芳並非不戰而降的前提下。這導致了關羽的結局。關羽退軍到江陵了,才總算弄清楚情況;然後向西撤軍,才發現夷陵也被吳軍佔領了。這時走到麥城這個地方後,荊州軍潰散了。最後關羽返身北上向房陵方向撤退,最終被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