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一、前言

首先分享一副油畫《父親》,由著名藝術家羅中立先生著於1980年,描繪了一位勞苦、貧窮的農民形象,在當時非常具有代表性。直到今天中國改革開放近40年之後,我們還能看到不少這樣的形象。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油畫《父親》

據統計,截止到2017年10月,中國還有564個國家級貧困縣,且多位於山區,這意味著還有不少的貧困山區,戰鬥在扶貧攻堅的一線。十九大提出中國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鄉村振興一定是取得勝利的重要一環。如何實現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牛寨鄉為我們的實踐探索,提供了一次寶貴的機會。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中國國家級貧困縣分佈圖(2012年)(紅色退出,綠色新入)

二、項目概況

2016年年底,我們與地方領導研討工作方案,當時鹽津縣正在大力發展全域旅遊,牛寨鄉就位於“世界楨楠之鄉”發展板塊。因此,一開始我們準備做一個旅遊規劃,但調研下來之後,我們發現,和預想中很不一樣。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牛寨鄉有幾個基本特點:

第一是區位勢劣,受周邊區位交通條件影響,周邊大中城市對牛寨鄉的帶動作用很小;

第二是空間受限,牛寨鄉屬於典型的西南山地地形,整體的地形變化非常大,用地條件非常不好;

第三個是基礎薄弱,整體上牛寨鄉經濟十分落後,人口大量外流,扶貧的任務非常艱鉅,鄉建的水平嚴重滯後;

第四是資源一般,牛寨有靈秀的鄉村景觀,有優越的避暑氣候,有豐富的農特資源,有多元地域文化,兩大核心資源是避暑氣候和楨楠,鹽津縣被稱為“中國楨楠之鄉”,而牛寨鄉擁有鹽津縣最大的一個古楨楠林,但總體上還是缺乏具有引領性的資源。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意識到,牛寨鄉要發展旅遊,依靠核心資源或大量投資的發展模式顯然走不通。而旅遊還承擔著引領全鄉實現脫貧奔小康的歷史重任,如何實現旅遊興鄉?成為我們要解決的關鍵問題。我們認為,

只有把旅遊和鄉村發展統籌起來,才能實現旅遊的引領作用

因此,我們提出鄉建、旅遊一體化的發展理念。以避暑健養為主題,通過產業一體化、設施一體化、環境一體化,以鄉建支撐旅遊發展,以旅遊促進鄉建提升,從而形成“農工商文旅居”深度融合的發展格局。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具體來講,產業一體化,就是要依託特色種植,適度發展特色加工,通過旅遊+,形成一系列旅遊產品,從而促進三產融合互動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農民、企業、政府、遊客都將成為實施主體,同時更將成為最終的受益者。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設施一體化,就是要統籌旅遊設施和鄉建設施配置。我們對兩大類設施進行了梳理和整合,形成三小類設施。鄉建設施的建設是有專項資金支持的,我們只需適當提高一體化設施的建設標準,即可滿足旅遊發展的基本需要。而獨立旅遊設施,可以在旅遊發展相對成熟的時候,由社會資本進行豐富和完善。這就大大提高了規劃實施的平滑性。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環境一體化,就是要統籌鄉村環境整治和旅遊景觀建設。以保護自然環境和鄉村風貌、保障生產生活需要為前提,針對2大空間,6類要素,通過低技派的方式,突出地方特色,提升原生態的鄉村人居環境。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三、理念落實

理念如何落實,是否管用?下面通過三個片段,與大家分享我們的心得。

• 片段一:楠桃柿之變

牛寨鄉下屬新華村的一箇中心村之前編了一版旅遊規劃,策劃了很多高大上的項目,地方政府覺得創意很好,但就是沒什麼實際作用。我們認為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誰來實施。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規劃範圍地處牛寨鄉東部的門戶區域,整體上地勢比較開闊,最大的古楨楠林就在這裡,還有以白巖洞為代表的溶洞群和一批歷史遺蹟。同時,小學、村委會、衛生站等公共服務設施也集中分佈在這裡。另外,村裡正準備發展獼猴桃和甜柿種植。總體上看,是發展條件相對較好的一片區域。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按照鄉建旅遊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在產業功能方面,我們考慮以楨楠、獼猴桃、甜柿的種植形成發展基底,結合鄉建設施和旅遊資源形成若干特色加工和旅遊接待的功能板塊。可以看到,這既不同於鄉村規劃,也不同於旅遊規劃,而是將二者有機統一起來。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在設施方面,以旅遊設施為例,紅色圖標標註的一體化設施,可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體系,同時,我們結合重要旅遊景點預控了獨立旅遊設施,為鄉村旅遊的長遠發展留下了空間。

在環境方面,以農田為例,針對當地大量的梯田,我們提出採用常綠植物或地方石材,通過當地成熟的工藝一方面對荒土田埂進行加固,防止塌陷,一方面又能起到靚化的作用。

“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這個其實就是我們的方案。目前規劃設施已經出現成效,楨楠苗圃初具規模,老百姓通過獼猴桃和甜柿的種植也得到收益,現在也在進行後續的進一步種植。

而全鄉的規劃也遵循鄉建旅遊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圍繞避暑健養旅遊勝地的總體定位,我們制定了以省道沿線發展帶為引領,以集鎮為服務核心,聚焦一村一品,培育六村六養,並逐步向全域拓展的漸進式發展框架。為了保障規劃落地,工作內容包含了全域旅遊規劃,集鎮控規以及6個重點自然村的建設規劃,所以總體上就稱為旅遊綜合規劃。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目前實施成效最好的要屬花養敦厚。據統計,截止到2017年年底,敦厚旅遊接待人次累計已經達到20萬,旅遊收入累計達到3800萬元。

• 片段二:三顧望巖坡

我們在調研過程中,看到新華村正在建設的集中居民點,大量山體開挖,不僅破壞生態環境,造價極高,而且存在安全隱患,為什麼要選在這裡?後來瞭解到,由於高山區設施配套十分困難,縣裡要求在條件優越的地方建設集中居民點,改善村民的居住條件,而這裡緊鄰省道,交通方便,而且服務設施也比較集中。對此,雖然我們表示理解,但當鄉領導要求,在這片區域還需要佈局一個居民點的時候,我們提出,不能再這麼幹,選址要好好研究。

首先我們對村民訴求進行摸底,訴求多種多樣,但最重要的,一是要靠馬路,二是我們從山上搬下來,靠什麼生活?

帶著村民的訴求,我們沿著省道邊走邊看,確實已經沒有理想的選址了,怎麼辦?延續原來的做法嗎?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我們走遍了村子方圓幾平方公里的區域。於是,我們第一次來到了望巖坡,並考慮把選址就定在這裡。我們對方案進行了深入論證,一是在村道拓寬硬化後,村民可以更方便地去到集鎮;二是結合附近的項目,村民可以到園區和工坊上班,或者開商店開農家樂;三是離村裡的學校和衛生站很近,上學看病都方便;四是這裡坐北朝南,地勢高,景觀好,還可以看到白巖洞。然後還考慮了多種不同的戶型,滿足村民多元化的需求。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確定方案構思後,我們胸有成竹地跟村裡的領導做了彙報,村領導覺得不錯,但還是提出,不靠省道,村民會同意嗎?於是,我們和村領導一起,第二次到了望巖坡,村領導看完之後表示,應該會同意。

然後,我們又跟鄉領導進行了彙報,鄉領導也覺得不錯,但也提出來,村民會同意嗎?於是,我們和鄉領導、村領導一起,第三次到了望巖坡,鄉領導看完之後也表示,應該會同意。

最後,村委會召集村民代表聽取方案彙報,來的人有老人小孩,也有返鄉青壯,有從山上下來的,也有住在附近的。規劃方案得到了村民代表的一致認可。

• 片段三:飛翔的烏雞

胡家灣農業體驗園,是牛寨鄉一個現實版的開心農場。這其實是讓我們很驚訝的,我們很多人會有一種印象,這些邊遠貧困山區與外界溝通很少,人的觀念一定也是十分落後的。但其實不然,至少在開心農場這件事情上,體現了村民的與時俱進。而這也激發了我們的靈感。

結合省裡和縣裡的鼓勵政策,我們在每個村佈局了一個農村淘寶點,就是不僅要把城裡的好東西帶給村民,更重要的是,要把牛寨這麼多原生態的產品賣出去。比如說,我們有楨楠之鄉的品牌,為什麼不通過電商,把楨楠加工的手工藝品賣到全國呢?如今,在縣裡和鄉里的支持下,當地村民越來越習慣通過農村淘寶點來銷售自家的山貨。

賣的最好的,要屬當地特產鹽津烏骨雞。鹽津烏骨雞被稱為“烏蒙珍禽”,全是在山上放養,絕對的綠色食品,以前基本只供應本地和周邊地區,而現在,牛寨的烏雞已經飛到了北京、上海、廣州乃至全國各地。

另外,鄉里還成立了合作社,進一步規範和壯大烏雞產業,一系列加工食品正在陸續推出,我們所設想的產業一體化正在變成現實,而村民的錢袋子也慢慢的鼓起來了。

四、總結與思考

3個片段,是我們整個工作的縮影,而想要分享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逐步轉變的3個觀念。

第一,對於貧困山區而言,要實現突破式的發展,核心依靠的一定是

村民的力量,而只有優先解決民生問題,以低成本謀求高質效,才能充分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因此,在規劃編制技術上,我們始終以當地人民為中心,圍繞3個基本命題,統籌各類要素,以原生態保護和集約化發展為基本手段,謀劃鄉村發展藍圖。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第二,公眾參與在政府決策中的地位越來越高

,在規劃決策中尤其突出。我們編制城市規劃或者發達地區的鄉村規劃,個人認為,公眾參與往往還只是作為決策的參考。而貧困山區不同,村民自治的要求更高。村民的訴求就是規劃最大的命題,公眾參與幾乎有一錘定音的地位。因此,在規劃編制程序上,我們在現狀調研、方案編制等各個階段,始終保持與村民的密切溝通。

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以雲南省鹽津縣牛寨鄉旅遊規劃為例

第三,規劃師習慣於做區位分析,從物質空間的角度去考慮一個地區的發展潛力,而

互聯網實際上已經完全打破了物質空間在時空上的侷限性。如果說互聯網已經深刻改變了城市,我們認為,對於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而言,互聯網的作用可能是關鍵性的。當然,如何更加科學有效地利用互聯網,還有待我們進一步探索。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既是項目組在工作過程中的心路歷程,也是牛寨鄉即將呈現的美好畫卷。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號文件發佈。規劃在很多方面與文件精神不謀而合,但也還有很多需要進一步貫徹落實的內容,我們將攜手牛寨人民,繼續探索貧困山區的鄉村振興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