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一、前言

首先分享一副油画《父亲》,由著名艺术家罗中立先生著于1980年,描绘了一位劳苦、贫穷的农民形象,在当时非常具有代表性。直到今天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之后,我们还能看到不少这样的形象。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油画《父亲》

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10月,中国还有564个国家级贫困县,且多位于山区,这意味着还有不少的贫困山区,战斗在扶贫攻坚的一线。十九大提出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乡村振兴一定是取得胜利的重要一环。如何实现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牛寨乡为我们的实践探索,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中国国家级贫困县分布图(2012年)(红色退出,绿色新入)

二、项目概况

2016年年底,我们与地方领导研讨工作方案,当时盐津县正在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牛寨乡就位于“世界桢楠之乡”发展板块。因此,一开始我们准备做一个旅游规划,但调研下来之后,我们发现,和预想中很不一样。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牛寨乡有几个基本特点:

第一是区位势劣,受周边区位交通条件影响,周边大中城市对牛寨乡的带动作用很小;

第二是空间受限,牛寨乡属于典型的西南山地地形,整体的地形变化非常大,用地条件非常不好;

第三个是基础薄弱,整体上牛寨乡经济十分落后,人口大量外流,扶贫的任务非常艰巨,乡建的水平严重滞后;

第四是资源一般,牛寨有灵秀的乡村景观,有优越的避暑气候,有丰富的农特资源,有多元地域文化,两大核心资源是避暑气候和桢楠,盐津县被称为“中国桢楠之乡”,而牛寨乡拥有盐津县最大的一个古桢楠林,但总体上还是缺乏具有引领性的资源。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意识到,牛寨乡要发展旅游,依靠核心资源或大量投资的发展模式显然走不通。而旅游还承担着引领全乡实现脱贫奔小康的历史重任,如何实现旅游兴乡?成为我们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我们认为,

只有把旅游和乡村发展统筹起来,才能实现旅游的引领作用

因此,我们提出乡建、旅游一体化的发展理念。以避暑健养为主题,通过产业一体化、设施一体化、环境一体化,以乡建支撑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乡建提升,从而形成“农工商文旅居”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具体来讲,产业一体化,就是要依托特色种植,适度发展特色加工,通过旅游+,形成一系列旅游产品,从而促进三产融合互动发展。而在这个过程中,农民、企业、政府、游客都将成为实施主体,同时更将成为最终的受益者。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设施一体化,就是要统筹旅游设施和乡建设施配置。我们对两大类设施进行了梳理和整合,形成三小类设施。乡建设施的建设是有专项资金支持的,我们只需适当提高一体化设施的建设标准,即可满足旅游发展的基本需要。而独立旅游设施,可以在旅游发展相对成熟的时候,由社会资本进行丰富和完善。这就大大提高了规划实施的平滑性。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环境一体化,就是要统筹乡村环境整治和旅游景观建设。以保护自然环境和乡村风貌、保障生产生活需要为前提,针对2大空间,6类要素,通过低技派的方式,突出地方特色,提升原生态的乡村人居环境。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三、理念落实

理念如何落实,是否管用?下面通过三个片段,与大家分享我们的心得。

• 片段一:楠桃柿之变

牛寨乡下属新华村的一个中心村之前编了一版旅游规划,策划了很多高大上的项目,地方政府觉得创意很好,但就是没什么实际作用。我们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谁来实施。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规划范围地处牛寨乡东部的门户区域,整体上地势比较开阔,最大的古桢楠林就在这里,还有以白岩洞为代表的溶洞群和一批历史遗迹。同时,小学、村委会、卫生站等公共服务设施也集中分布在这里。另外,村里正准备发展猕猴桃和甜柿种植。总体上看,是发展条件相对较好的一片区域。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按照乡建旅游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在产业功能方面,我们考虑以桢楠、猕猴桃、甜柿的种植形成发展基底,结合乡建设施和旅游资源形成若干特色加工和旅游接待的功能板块。可以看到,这既不同于乡村规划,也不同于旅游规划,而是将二者有机统一起来。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在设施方面,以旅游设施为例,红色图标标注的一体化设施,可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体系,同时,我们结合重要旅游景点预控了独立旅游设施,为乡村旅游的长远发展留下了空间。

在环境方面,以农田为例,针对当地大量的梯田,我们提出采用常绿植物或地方石材,通过当地成熟的工艺一方面对荒土田埂进行加固,防止塌陷,一方面又能起到靓化的作用。

“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个其实就是我们的方案。目前规划设施已经出现成效,桢楠苗圃初具规模,老百姓通过猕猴桃和甜柿的种植也得到收益,现在也在进行后续的进一步种植。

而全乡的规划也遵循乡建旅游一体化的发展理念,围绕避暑健养旅游胜地的总体定位,我们制定了以省道沿线发展带为引领,以集镇为服务核心,聚焦一村一品,培育六村六养,并逐步向全域拓展的渐进式发展框架。为了保障规划落地,工作内容包含了全域旅游规划,集镇控规以及6个重点自然村的建设规划,所以总体上就称为旅游综合规划。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目前实施成效最好的要属花养敦厚。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年底,敦厚旅游接待人次累计已经达到20万,旅游收入累计达到3800万元。

• 片段二:三顾望岩坡

我们在调研过程中,看到新华村正在建设的集中居民点,大量山体开挖,不仅破坏生态环境,造价极高,而且存在安全隐患,为什么要选在这里?后来了解到,由于高山区设施配套十分困难,县里要求在条件优越的地方建设集中居民点,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而这里紧邻省道,交通方便,而且服务设施也比较集中。对此,虽然我们表示理解,但当乡领导要求,在这片区域还需要布局一个居民点的时候,我们提出,不能再这么干,选址要好好研究。

首先我们对村民诉求进行摸底,诉求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一是要靠马路,二是我们从山上搬下来,靠什么生活?

带着村民的诉求,我们沿着省道边走边看,确实已经没有理想的选址了,怎么办?延续原来的做法吗?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我们走遍了村子方圆几平方公里的区域。于是,我们第一次来到了望岩坡,并考虑把选址就定在这里。我们对方案进行了深入论证,一是在村道拓宽硬化后,村民可以更方便地去到集镇;二是结合附近的项目,村民可以到园区和工坊上班,或者开商店开农家乐;三是离村里的学校和卫生站很近,上学看病都方便;四是这里坐北朝南,地势高,景观好,还可以看到白岩洞。然后还考虑了多种不同的户型,满足村民多元化的需求。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确定方案构思后,我们胸有成竹地跟村里的领导做了汇报,村领导觉得不错,但还是提出,不靠省道,村民会同意吗?于是,我们和村领导一起,第二次到了望岩坡,村领导看完之后表示,应该会同意。

然后,我们又跟乡领导进行了汇报,乡领导也觉得不错,但也提出来,村民会同意吗?于是,我们和乡领导、村领导一起,第三次到了望岩坡,乡领导看完之后也表示,应该会同意。

最后,村委会召集村民代表听取方案汇报,来的人有老人小孩,也有返乡青壮,有从山上下来的,也有住在附近的。规划方案得到了村民代表的一致认可。

• 片段三:飞翔的乌鸡

胡家湾农业体验园,是牛寨乡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这其实是让我们很惊讶的,我们很多人会有一种印象,这些边远贫困山区与外界沟通很少,人的观念一定也是十分落后的。但其实不然,至少在开心农场这件事情上,体现了村民的与时俱进。而这也激发了我们的灵感。

结合省里和县里的鼓励政策,我们在每个村布局了一个农村淘宝点,就是不仅要把城里的好东西带给村民,更重要的是,要把牛寨这么多原生态的产品卖出去。比如说,我们有桢楠之乡的品牌,为什么不通过电商,把桢楠加工的手工艺品卖到全国呢?如今,在县里和乡里的支持下,当地村民越来越习惯通过农村淘宝点来销售自家的山货。

卖的最好的,要属当地特产盐津乌骨鸡。盐津乌骨鸡被称为“乌蒙珍禽”,全是在山上放养,绝对的绿色食品,以前基本只供应本地和周边地区,而现在,牛寨的乌鸡已经飞到了北京、上海、广州乃至全国各地。

另外,乡里还成立了合作社,进一步规范和壮大乌鸡产业,一系列加工食品正在陆续推出,我们所设想的产业一体化正在变成现实,而村民的钱袋子也慢慢的鼓起来了。

四、总结与思考

3个片段,是我们整个工作的缩影,而想要分享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转变的3个观念。

第一,对于贫困山区而言,要实现突破式的发展,核心依靠的一定是

村民的力量,而只有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以低成本谋求高质效,才能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因此,在规划编制技术上,我们始终以当地人民为中心,围绕3个基本命题,统筹各类要素,以原生态保护和集约化发展为基本手段,谋划乡村发展蓝图。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第二,公众参与在政府决策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在规划决策中尤其突出。我们编制城市规划或者发达地区的乡村规划,个人认为,公众参与往往还只是作为决策的参考。而贫困山区不同,村民自治的要求更高。村民的诉求就是规划最大的命题,公众参与几乎有一锤定音的地位。因此,在规划编制程序上,我们在现状调研、方案编制等各个阶段,始终保持与村民的密切沟通。

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以云南省盐津县牛寨乡旅游规划为例

第三,规划师习惯于做区位分析,从物质空间的角度去考虑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而

互联网实际上已经完全打破了物质空间在时空上的局限性。如果说互联网已经深刻改变了城市,我们认为,对于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而言,互联网的作用可能是关键性的。当然,如何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互联网,还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既是项目组在工作过程中的心路历程,也是牛寨乡即将呈现的美好画卷。

2018年2月4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规划在很多方面与文件精神不谋而合,但也还有很多需要进一步贯彻落实的内容,我们将携手牛寨人民,继续探索贫困山区的乡村振兴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