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妁之言比自由恋爱结婚后感情更高?看看心理学家研究后的结论

常言道七年之痒,两人在一起生活时间久了难免会感觉迟钝,所有的激情逐渐退缩后都将回归至平凡,即使自由恋爱结成的婚姻果实也不例外。人一生能将生活的重心放在爱情上的时光仅仅是年少青春的那些年,过后注意力将分散于生活其他的琐事。

那么?既然感情终将退却,两个人最初因何在一起的原因还重要么。媒妁之言的夫妻会不会比自由恋爱的婚姻更坚固,毕竟对他们而言七年之痒对他们而言七年刚刚是初识,相知,相恋的过程,可以说是先结婚后恋爱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大胆的猜测。一些心理学家也对此做了相关的研究。

印度学者古普塔等人做过这项研究,他们访问了印度西北部城市的50对夫妻,发现有爱情结合的夫妻婚后五年,彼此爱的情感开始不断地减少,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由父母之命而结合的夫妻,开始爱情水平并不高,但他们的感情会慢慢增加,5年后大大超过了因爱情而结合的夫妻。
媒妁之言比自由恋爱结婚后感情更高?看看心理学家研究后的结论​这个研究成果似乎有点残酷,也不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毕竟恋爱自由是文明进步的象征。不过,古人超低的离婚率除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外,是否也有感情递增的原因?

恋爱自由最大的美好是可以跨越阶级门第去爱一个人,最大的问题是激情浪漫的恋爱过后,婚姻将两个人的家庭矛盾一点点撕裂。

其实家庭安排的门当户对感情递增也并不是一点理由都没有,首先父母安排的肯定是在双方父母事先多方面打探下知根知底的,家庭如何,孩子品行如何,绝不是匆匆忙忙就定下了这门婚事。朱自清的《择偶记》里就曾对自己说亲的过程描述的很详细,媒妁之言不仅男方挑女方,女方家庭也在挑男方,只有两方都满意了才会定下亲事,而且最后朱自清和妻子的感情也十分要好。

其次双方家庭相仿,接受的生活习惯与教养自然相似,家庭优越的孩子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双方都习以为常,试想一方注重质,一方看中量,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久后家庭必然矛盾重重。最近网上热炒的女方到男方家里的种种不适应和争议不就是生活习惯的差异么,也是家庭的门不当户不对。

相识相知相爱矢志不渝,地老天荒,是每个人的梦想,但现实很难做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也证明了激情和浪漫会随着时间冷却,只有共同的理想兴趣和价值观以及宽松和习惯等因素在维持感情中的重要性会与日俱增。

当然本文并不是抨击自由恋爱,只是提醒各位情侣,各位夫妻在婚姻爱情中注意培养共同的兴趣爱好,这才是爱情长久不衰的秘方。
媒妁之言比自由恋爱结婚后感情更高?看看心理学家研究后的结论​爱情不老的秘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