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奇古枝,鋸杉柴,

阿妙老婆會泡茶。

泡啥茶?泡白茶,

泡啥茶?綠雪(松)芽,

泡啥茶?老婆茶。

後生吃了,做事不辛苦

老人吃了長新牙,

阿姐阿嫂吃了,臉體真會佳。

路磊仔(小孩)愛吃茶,

嘰裡咕嚕嘰裡咕嚕真會大。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這一首在福鼎家喻戶曉的童謠,每個福鼎人就這樣唱著這首童謠走過總角之年,走過棠梨爛漫的年歲,又把這樣一首童謠教給自己的孩子,在漫長的時光裡,世代傳頌,長唱不衰。在太姥山下傳唱的不僅是這首童謠,還是歌謠裡讚譽的白茶,名滿山海。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有人說,白茶我不喜歡,它好淡,淡得像白開水一樣。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說這話的人,並沒有真正瞭解白茶。

白茶從春到秋,四季的輪迴,只在白茶門邊徘徊過的人,是不得窺其門徑的,連略窺都不能。

白茶的門道多著呢。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福鼎白茶,屬於福建白茶,具有地域唯一、工藝天然和功效獨特等特性。因茶樹品種、原料(鮮葉)採摘的標準不同,主要品種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

福鼎白茶的功效出眾,歷史悠久,在《本草綱目》和《茶經》中早有記載。《本草綱目》中記載:“白茶性寒涼,功同犀角。”中醫藥理證明,白茶味溫性涼,具有退熱降火、祛溼敗毒的功效。

福鼎民間流傳“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一年茶”:說的是當年新白茶。白茶屬於微發酵茶,剛製作出來的頭年白茶,接近綠茶的口感,茶性比較寒涼。香氣清新鮮純,有類似豆漿的香味;湯色淺黃明亮,湯感爽口清銳,如清泉甘露,滋味相對平淡些。

“三年藥”:存放了三四年的白茶,茶性已在悄然發生變化。儲藏得當的白茶,在兩三年的過程中,茶葉內部成分已在發生變化。青氣褪去,湯色加深,由淺黃變到杏黃或更深黃;新白茶類似於豆漿香味的“毫香蜜韻”,在存放3-4年後往往會出現“荷葉香”,香氣已漸趨醇和;滋味漸柔,入口順滑;茶性也由凉漸轉平和。這個時候的白茶,亦茶亦藥,品藏皆宜。

“七年寶”:一般來說,白茶存放至五六年、六七年,就已算是老白茶了。七年以上的老白茶,香氣有清甜花香,細嗅下陳香出現,並且伴隨著儲藏時間的推移,會呈現出棗香,乃至發展成為一種舒適的“藥香”。好的陳年白茶湯色如琥珀,鮮豔而且油亮;其滋味變得醇厚飽滿,入口也更加順滑,甜度、粘稠度也會逐漸增加。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还没入门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現代白茶創始於福鼎,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清代周亮工在《閩小記》中記載:“太姥山古有白茶,今呼白毫,色香具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現代專家學者考證亦證實白茶製造先由福鼎開始,而後傳到他處。

福鼎產茶歷史悠久,福鼎地處閩東,具有得天獨厚的良好產茶自然生態。境內山嶺綿延,植被蔥籠,氣候溫和,雨霧充沛,光照時長。福鼎產茶歷史悠久,茶類豐富包含紅茶、綠茶、烏龍茶和白茶,是福建省乃至中國的重點茶區,其白茶產量一直佔全國產量的 50%以上,有 “中國白茶之鄉”之稱。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源遠流長的白茶栽培和製作技藝,悠久的白茶飲用歷史,造就了豐富深厚而獨特的白茶文化。 福鼎是世界白茶的發源地,也是閩紅三大工夫之一的 “白琳工夫”的生產地,具有悠久的生產歷史和深厚的茶文化底蘊。 悠久的歷史賦予了福鼎茶葉豐富的文化內涵,有許多關於白茶的習俗、食俗、風情和禮俗,有獨特的茶藝、茶道,以及採茶節、茶歌、茶謠、茶詩等藝術形式,形成了深厚而獨特的茶文化。

茶葉是福鼎的民生產業, 群眾對茶有特殊的情結,茶為五穀之一。 在福鼎,五穀即茶、稻、麥、豆和小米或高粱,除茶以外其他四種為主食,茶為飲料,但它有文化,是精神糧食,列為五穀之首。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在福鼎,茶與人一生關係密切,孩子一生下來就要用茶來破嘴(人生第一口),茶上加黃連稱苦茶,孩子一生下來吃苦茶象徵著人生要吃苦在先,先苦後甜,才是合理的人生追求。 人死後還要讓死人吃茶,稱“把茶”,即長輩死後,躺在棺材裡,在蓋上棺材蓋之前,家族晚輩們列隊給長輩“把茶”。

茶與婚姻方面,女兒出嫁時,用茶給女兒送路,即紅轎出門,用茶來撒在轎後,女兒出嫁時,在陪嫁中要有二個茶壺、二罐茶葉等等。

福鼎白茶製作技藝也正以古老的歷史、自然的品質、深邃的文化、和諧的特性,凝結著“勤儉樸素、清正廉明、和衷共濟、寧靜致遠”之內涵的中國茶文化精髓。

在茶歌、茶謠方面,福鼎人民有意或無意地創作了大量的茶歌、茶謠等:

“春採白茶賣高價,夏制紅茶送客人,秋後打尾留自己,茶籃掛壁半年閒。”“草頭仔,黃武帝,你月大,我餅細,茶為兄,米為弟,茶包當餅蠻去替”等等。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还没入门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站在茶田的小山坡上,與山風邂逅,天空遼闊,抬眼間,神思雀躍,似翻過遠山與遠處的海共鳴。茶田起伏綿延至遠方,遙見村落零星錯落。群山掩映間,有湖如琥珀,集天地的靈氣,守這方福澤。

福鼎值得玩 - - -

太姥山

位於福鼎市境內東海之濱,距城南約45公里處,雄峙於東海之濱,晴川灣畔,山海相依,傲岸秀拔,氣勢恢宏,景緻獨特,被譽為海上仙都。分為太姥山嶽、九鯉溪瀑、晴川海濱、福瑤列島、桑園翠湖5個景區,此外還有冷城古堡、瑞雲寺兩個景點。

山嶽遊覽區是太姥山風景名勝的主體,它包括國興寺、葫蘆洞、一片瓦、九鯉朝天、香山寺、白雲寺、天門寺等7個景區,面積為24.6平方公里。太姥山在唐宋時已很興盛,歷史悠久,古寺眾多,留下不少歷代文人墨客的遺蹟。當時山南北有三十六寺院,其中以國興寺、瑞雲寺靈峰寺、芭蕉寺、天王寺規模最大。至今國興寺的遺址上尚存石柱360根,寺前有楞枷寶塔、唐宋時期創作的人物、花卉、禽獸等雕刻和石牌。山中還有歷代名人摩崖石刻“天下第一山”、“山海大觀”、“道仙佛地”等幾十處。

太姥山以石奇、洞異、峰險、霧多“四絕”而名聞遐邇。有“十八羅漢上山”、“仙人鋸板”、“夫妻峰”、“金貓撲鼠”、“和尚講經”、“金龜爬壁”等380景。真是“太姥無俗石,個個似神工,隨人意所識,萬象在胸中。”山中還有許多曲折深遂的巖洞,各具特色。有的內低處延伸,直通海面,曰通海洞,有的向上擴展,可達九鯉朝天石頂端,曰通天洞;有的削避夾巷,見天如線,曰一線天;有的洞中套洞神奇莫測,曰神仙洞……有的洞中可觀日出,有的洞內可觀海潮,有的洞中存丹井有的洞內有龍潭。小的只容幾人小憩,大的可容幹百餘人,甚至可建亭、臺、樓、閣。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管陽雁溪

位於福鼎市管陽鎮溪頭村境內,雁溪系賽江的源頭,全長30多公里,其中風景遊覽段約3.5公里。雁溪流域溪水呈“S”(太極)向西“倒流”,這樣的流向在國內罕見。遊客來此可以盡情跳、攀、爬、躍、行,暢遊其中,人不但不覺的疲乏,活動出的一些汗,倒讓人感到無比輕鬆。獨特的石床,穿行與人齊高的溪莩林,欣賞美妙奇特的冰臼群,飽攬宛若天池一般的雷公潭和層層如高的峽谷中盆景。除此以外,景區中長年不斷的滴水巖,錯若有致的虎牙灘,省內罕見的連拱壩以及最經典的60米寬梯狀三級瀑布。

管陽人文景觀頗具特色。管陽南山山系的鳳凰山的和鸛鳥山,怪石嶙峋、神奇美麗;廣化宋代陳桷墓、西昆孔家廟、西陽老人橋、徐陳象山寺,古樸典雅、歷史悠久;溪頭柘潭瀑布、徐陳龍井溪,飛瀑壯觀、風光旖旎。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冷城古堡

冷城古堡建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為抵禦倭寇而築。城堡成圓形,磚石結構,繞村一圈,周長1127米,高5.6米,厚4.67米。設有東門、西門、南門三道城門,至今保存完好。城內古街、民居、山牆、小巷,古香古色。城中尚有三官堂、猴仙宮等古蹟,以及冷城農民暴動等革命遺址。

冷城村曾是古代文人薈萃之地。南宋時,著名史學家鄭樵、理學家朱熹先後在此講學,所設石湖書院遺址尚存。朱熹高足楊楫出生於此。

離冷城1公里許的靈峰古剎,地處太姥山下瀲溪西畔,建於唐鹹通元年(860年)。宋明兩代幾度重修。該寺規模宏大,結構靈巧,風格古樸典雅。寺內尚存唐宋石刻、蒙井、宋石爐、明碑記等,皆屬珍貴文物。

福鼎:白茶不平淡,只是你還沒入門 | 和茶一起生活的地方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