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知|“北斗+”發展定位日益精準

科技新知|“北斗+”发展定位日益精准

科技新知|“北斗+”发展定位日益精准

預計到2020年,我國衛星導航產業規模將突破4000億元——

GPS並非某個國家獨有的定位系統,它既包含美國GPS,也包括中國的北斗,還有俄羅斯的格洛納斯 隨著5G建設進程的推進,有關方面將通過標準協議制定,讓北斗成為5G通信的時空標籤

科技新知|“北斗+”发展定位日益精准科技新知|“北斗+”发展定位日益精准

提及北斗衛星,幾乎無人不知。但若說起北斗衛星的產業規模、應用情況,則鮮有人能說清道明。

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表示,爭取到2035年,構建空天地海無縫覆蓋、高精度安全可靠、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顯著提升時空信息服務能力,滿足國民經濟和國家安全需求,為全球用戶提供更為優質的服務。

科技新知|“北斗+”发展定位日益精准

北斗應用前景愈發廣闊,為何我們在使用手機等日常生活場景中卻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呢?相關專家表示,“GPS”的中文名稱是全球定位系統,它並非某個國家獨有的定位系統。既包含美國GPS,也包括中國的北斗,還有俄羅斯的格洛納斯,它們都在為用戶提供著服務。在用戶手機需要定位時,系統會自動搜索導航衛星,選取信號較好的衛星定位。專家表示,在北斗芯片價格已經與國際水平相當的情況下,手機定位多了北斗,就相當於為用戶提供了更好的位置服務保障。

目前,高精度位置服務是北斗應用的特色服務,在本屆年會上,北斗如何持續提供和提升高精度位置服務成為關注焦點。據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總設計師楊長風介紹,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全國一張網”已初步形成了一體化高精度應用服務體系。中國兵器工業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合資組建的千尋位置網絡有限公司,構建了基於北斗衛星的高精度位置服務運營平臺。該平臺現已覆蓋國內20多個省份,可以提供實時米級、分米級、釐米級和後處理毫米級高精度服務。此外,北斗天基增強系統也正在按照國際民航標準開展建設,未來可為民航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完好性的導航服務。

科技新知|“北斗+”发展定位日益精准

當下,我國正建設“星地一體”高精度時空服務位置服務解決方案,將為包括沙漠、海洋、高空等無網絡覆蓋地區提供7×24小時高可用的動態釐米級定位服務。與單一星基系統相比,動態釐米級定位服務的首次定位時間可縮短97%以上,定位精度提高50%,服務可用率高達99.999%。該服務將在自動駕駛、無人機等涉及用戶人身和生產安全的應用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賦能全球智能物聯網應用產業生態。

據介紹,北斗系統還將繼續擴大垂直行業應用業務。冉承其認為,北斗與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通信等創新融合,帶動了新興產業加速興起,“具體來說,北斗現在已經在4G手機中得到了廣泛應用,隨著5G建設進程的推進,我們將通過標準協議的制定,讓北斗成為5G通信的時空標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