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雲南畫報新媒體中心發佈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賓川•盤古村

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刻彙集於此

文圖/大狗熊


盤古村隸屬於雲南大理州賓川縣平川鎮,位於賓川縣東北部,距縣城50多公里。是一個物華天寶、古蹟眾多、山清水秀、物產豐富、風情濃郁、人傑地靈、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千年古鎮,素有“翰墨之地”、“文墨之鄉”的美譽。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盤古村自古以來人傑地靈,名人輩出,保存下來的古蹟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楊氏宗祠和觀音寺等。而這些都與盤古村走出去的一位大人物楊如軒有關。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楊如軒,雲南賓川縣平川鎮盤古村人,雲南陸軍講武堂第四期畢業,國民黨中將。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楊氏宗祠獨特的照壁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百歲亭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1929年,一位母親百歲壽誕,使得民國時期的軍政要員、學界泰斗、書壇名家、社會名流的目光一齊聚焦平川,她改寫了平川的歷史。那年,楊如軒的母親百歲壽躋期頤,國民政府特准建坊褒揚人瑞而建蓋了紀念建築——楊氏宗祠。宗祠坐北向南,佔地面積1380餘平方米,由大照壁、八角攢頂的閣式百歲亭、單簷歇山過廳、東西廂房、庭院、祠堂等幾部分組,整座建築佈局宏偉,工藝精湛。祠前大照壁長22米,高12米,瓦蓋雙層出角,正中開品字形三大孔,按中國傳統建築的風水說法,照壁是不能開洞的,除非出過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這三個洞,彰顯了楊家出過“捍蔽如盾、防守如城”的大將軍,所以不懼一切邪祟。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這些名人題刻主要集中在祠堂前院的百歲亭。按傳統的祠堂建築形制,祠內多有碑亭,楊氏宗祠的碑亭為八角攢尖頂亭閣石構建築。亭蓋用8根長3.35米、寬27×27釐米的石柱支撐,總高約4米,石柱下置抱鼓石,雕有精美的獅形圖案。閣門鐫刻“百歲亭”三字。亭心為方形柱體,刻有袁嘉穀撰寫的《百歲亭記》及陳曾壽、伊立勳、李宣龔、王有蘭撰寫的碑文。亭蓋下的石樑、石柱刻袁嘉穀、任可澄、吳良桐、李根源、陳榮昌、吳紹璘等人題寫的匾聯。亭的基座為須彌座,三面均有蒙文、藏文、梵文題刻,附有陳榮昌的識跋。整座百歲亭方正端嚴,用材巨大,榫卯相扣,壘砌堅固,工藝精湛;碑文刻石系題寫者親筆書寫,書法藝術與建築藝術相結合,是楊氏宗祠的文化精華所在。其眾多的名人題刻,從一個角度反映了雲南近現代歷史的風雲變幻,見證了雲南與內地的文化交流。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蔣中正題字“懿德遐齡”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蔣中正題聯“繞膝毓英才國式母儀八龍並美高陽裡,期頤臻上壽坊題人瑞萬年長配點蒼山。”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蔡元培題字“神州人瑞”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西藏諾那呼圖克圖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雲南名士陳榮昌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于右任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于右任題字“壽泉”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馬福祥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楊氏宗祠集民國要人蔣中正、國民政府各部院長以及海內名流題書的匾、聯、序、記、跋、詩歌、碑文計120餘通,匯漢、滿、蒙、藏、回五族文字於一堂,目前還有50餘件保存完整。祠堂前東西兩側鑲嵌著的章炳麟、鄭孝胥題書的匾,過廳及走道內有于右任撰寫的“夫人百歲紀念碑”以及陳榮昌、吳佩孚、馬福祥、周達題書的碑刻;過廳大門上端,蔡元培、章炳麟題書匾額石刻和內外蒙古陀羅尼、洗裡袞上師題書的蒙古文石刻,以及百歲亭的亭心、柱、梁並亭基上胡漢民、林森、任可澄、周鍾嶽、李根源、袁嘉穀、譚澤闓、朱培德、馬聰、金漢鼎、布青陽、吳良桐、易大廠、伊立勳、李宣龔、王有蘭、陳昌壽、丁懷謹、吳紹嶙、陳欽湖、西藏大法高僧諾那呼圖克圖等題書的詩歌、匾額、對聯、碑文,並有藏文石刻,袁嘉穀、張鑫、楊如軒、黃葆戊撰書的“百歲亭記”和“楊氏先廟碑記”等一大批政界、軍界要人和海內外文化名流題寫的碑刻、匾額、楹聯、詞章等。楊氏宗祠成為“雲南省迄今民國時期名人題刻保存最多、最集中、最為完好的一處近現代史蹟”,在全國也極為罕見。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為什麼雲南這個小村裡,彙集了半個民國的名人題字

平川觀音寺也是這裡的著名景觀,始建於明嘉靖年間,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楊如軒與平川本地鄉紳維修擴建。

關注雲南小村子

看神秘古老村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