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投票反對預裝國產系統”是咋回事?

“聯想投票反對預裝國產系統”是咋回事?

繼聯想5G標準投票賣國後,媒體又曝“聯想投票反對預裝國產系統”,聯想又是“誓死打贏榮譽保衛戰”,找來上百企業家支持(名單中好像沒有華為,通信圈企業表態的也不多,也大多是含糊表態,如支持聯想、支持柳總),又是意在強調投票是“基於技術判斷”。

首先,對於這兩輪的輿情,聯想的應對都是負分。自己把自己放到了用戶、網民的對立面。

其次,“投票反對預裝國產系統”本來就是5G標準投票的次生輿情。如果沒有5G標準投票那回事,這個投票被關注,被誤讀的很少。

第三,“基於技術判斷”這個理由,在5G標準未得到充分認可後,拿來說操作系統投票,並未解決問題,且只會助長輿情朝不利的方向發展。

“聯想投票反對預裝國產系統”是咋回事?

投票過程:

5月16日上午9點,中央國家機關政府採購中心召開“2018年度計算機批量集中採購供應商會”。議題是“集中採購的配置標準和評分規則”,現場總共有7個廠商,分別為聯想、惠普、宏碁、華碩、同方、海爾、戴爾。

在涉及“臺式機的評分標準”的議程中,會議提出“預裝國產操作系統”的建議,核心為在央採計算機臺式產品配置1到6及筆記本產品配置1到5的評分標準上,是否對預裝國產操作系統進行加分?意見稿的相關內容是:

“聯想投票反對預裝國產系統”是咋回事?

據說徵求意見後,相關內容改為:

“聯想投票反對預裝國產系統”是咋回事?

而修改的原因是,聯想、惠普、宏碁、華碩反對預裝,而另外三家同方、海爾、戴爾支持。

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商用業務總經理劉徵給出的解釋是,聯想等四家廠商提出的建議是:國產Linux系統整機方案,包括臺式機和筆記本,而不是其他廠商的雙系統整機方案。主要原因根據技術進行判斷,“這要解決客戶的使用問題,我們認為,單系統方案不會受到其他操作系統的干擾,它的穩定性會更好”。

進程分析:

1、這個投票本身比較怪異。採購方,不是徵求使用者、行業專家的意見,而是徵求提供者的意見。這種徵求意見,得出的結論,無論是否投票,都非最後結論,最終方案確定,提供者意見只是一個參考,即使形成了絕對多數,也不代表最終結果(網傳的4:3導致國產系統失利並不合適),更多還看決策者的。如果我給一個權重,對通用產品,專家和主管部門意見應占60%,剩下40%中,使用者應占30%,而提供者10%幾乎可以忽略。

2、原“徵求意見”內容中國產操作系統可獲得兩個“加分”,一是產品承諾可以安裝,二是出廠時已預裝了國產操作系統,可各加1分。這兩分都給的不合理。

①承諾可安裝國產操作系統可獲得1分“加分”,形不成廠家得分差異,實際上,可安裝國產操作系統應該是一個入圍基本條件,如果某款通用電腦不支持“安裝國產操作系統”,就不應該是一個合格的投標產品。

②出廠時是否預裝,再獲得1分加分。實際是否預裝的差別主要在電腦廠商是否向國產操作系統提供商購買了使用權,也支付了一小筆費用,而這一小筆費用屬於成本,也會加到最終的報價中。也就是說,要求預裝,和不要求預裝,是兩個不同的標。這也不應該影響入圍的評分。其實我更關注的是:可否不預裝windows?

如果體現對國產操作系統的支持,一是應該將不能安裝國產操作系統作為否決條款,不支持就不能入圍,二是對預裝國產操作系統的設備給予政策補貼,以彌補成本價,三是明確表示,不鼓勵採購僅預裝windows等非國產操作系統的電腦。

3、聯想的說法,“單系統方案不會受到其他操作系統的干擾,它的穩定性會更好”,所以“支持國產Linux系統整機方案”而不是支持“國產Linux+windows雙系統方案”,只是“基於技術判斷”,無論對錯,這種說法都過於牽強。聯想應該直接提議,除使用者明確提出需求並有充分理由外,全線產品都提供僅預裝“國產Linux系統”版本,而不是局部的“支持國產Linux系統整機方案”。只有加大國產Linux系統佔比的方案才是大勢所趨。

4、關於國產Linux系統是否能滿足使用,這不是硬件廠商的事,而是使用者和軟件廠商的問題。系統足夠成熟,不影響使用者的正常工作使用,是支持大規模採用國產Linux系統的基礎。這個決策不應該由硬件廠家做。

5、聯想的公關思路,得大幅調整了。同時需要調整的還有產品研發流程和決策流程。

6、惠普和聯想提出了同樣的方案,從一個美國人的角度,惠普是不是也是“賣國賊”呢?或者說,和聯想持不同意見的戴爾是“賣國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