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憑什麼敢向全世界發動戰爭?

用戶62771939841

就憑那一碗毒雞湯——四個字“武運長久”,日本發動了針對英美的太平洋戰爭。

很多人總愛說日本人有戰術沒戰略,缺乏大局觀,據說山本五十六開戰前一度也持悲觀態度,認為就憑美國與日本的基礎工業對比,缺乏戰爭資源的日本從長期來說,是無法對抗美國的,後來,山本五十六卻成為開戰的支持派,是什麼給他提振了信心,當然有很多美國內部反戰氛圍、人民承受力等諸多原因,這裡不做贅述。山本之所以有恃無恐,認為有的一打,所恃的根本,無非還是日本本身的武力。

“武運長久”這個詞起源於日本戰國時期,本意是臨別前的祝福,武士上戰場前,親戚朋友送上一句客氣話,討個好彩頭。慢慢流傳下來,就成了軍隊的專用語。

日本軍隊的武運長久是從什麼時候開的頭,大家一定已經不陌生,正是我們認為比較恥辱的中日甲午戰爭,日本其時的兵力並無足夠把握,某種程度上說來,是一次軍事賭博,順帶賭上了國運。日本的勝利當然不僅僅是運氣,各種戰前準備做得都比大清朝要細緻的多,但在宣傳方面,尤其是針對內部宣傳,用這句“武運長久”明顯對底層民意更有煽動性,倘若再撒上一層籠罩著天皇神秘色彩的萬世一系的胡椒麵,則更加入味。

雖然甲午戰爭以清朝慘敗告終,清朝賠上了所有北洋海軍的家底,日本又通過馬關條約攫取了2億兩白銀和臺澎、遼東,但之後發生的一件事情讓全日本感到了喪權辱國。相對清廷而言,戰後大清百姓在清廷的成功粉飾下,還以為大清取勝,痛打落水狗了呢,根本不可能產生任何喪權辱國的想法,反而全體日本人得知了這個消息,震精了,集體如喪考妣,悲憤難抑。

究竟發生了什麼?

正是俄法三國干涉換遼事件。《馬關條約》中對遼東的佔有,對沙俄侵入中國東北、使之變成黃俄的計劃有明顯的衝突,於是沙俄帶頭,聯合了法德兩國,對日本發出了“友好的”通牒,友情提示,三國軍艦將開赴遼東,義務幫忙讓日本把盜取的這塊肥肉吐出來。

當時的法國獨力跟清廷糾纏時打過敗仗,自然想組團報復一下,德國當時正在覬覦膠州灣,這倆幫手都與沙俄一樣,不樂於見到日本在中國佔到太大便宜,而英國為了遏制沙俄在中國的狂飆突進,意圖遏制沙俄,沒有參與這茬兒。

縱使人品爆發、武運當頭,日本人也知道這三個流氓是惹不起的,當時日本也搞了一次自我評估,結論就是,連挑頭的大流氓沙俄艦隊也搞不定,更不用說三家聯手了,日本選擇了不吃眼前虧,不等最後通牒到期,乖乖吐出了遼東半島,扭臉又狠敲了清廷一把竹槓,訛詐了3000萬兩白銀,把遼東半島又吐了出來。

日本人這個悲憤勁頭,遠比損失千百倍以上的大清人更甚,自此,在他們心頭,就燃燒著熾烈的復仇之火,全民就等著報仇雪恨的那一天,要想報仇,必須先做大做強啊!

很快,他們就等來了第一次機會,1904年到1905年,在清廷的暗自助攻下,在犧牲了10萬兒郎的代價下,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打敗了沙俄,成功復仇,這在日本國內掀起了強烈的反響,要知道,這可是曾經被三條黑船嚇得肚子轉筋的小國寡民、黃色人種第一次戰勝不可一世的白人老爺大流氓啊!

原來武運真的可以長久!

1914年,日本人再接再厲,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列強在歐洲戰場分身乏術的黃金時機,一舉幹掉了青島的德國軍隊,向二流氓復仇成功。

剩下的只有三流氓法國了,只需等待一個機會。為了這次機會,日本人等待了接近半個世紀,他們等到最後,自己都快要忘記了還有這截江湖仇恨。

佔領半個中國後,日本也給自己找了一個喘息之機,此階段,在中國戰場改進攻為拉攏,與德國意大利結成了軸心國,研究起怎麼會師的問題,北線蘇俄不好惹,在諾門坎試過火力,南線的英美更不好惹,都是巨無霸的體量。但美國人已經適時收緊了勒在脖子上的絞索,試圖通過東南亞石油等戰略物資禁運給這臺東亞戰爭發動機熄火,這豈是“武運長久”的日本人所能忍受的?

當年的老大帝國大清、現在的中國,還不是隨時指哪兒打哪兒,想怎麼贏就怎麼贏?

當年的歐洲憲兵沙俄怎麼樣?人口差五倍、兵力差三倍、國土差五六十倍,誰笑到最後?

當年的德國連英法俄組團對付都對付不了,還不是被我們搶走了青島?

已經連續押了十三把大,都賭贏了,沒有理由不繼續最後押一把大,要知道,這一把牌之後,光明普照在日出之方,未來就可以戒賭!

如我們所見,日本在這一場戰爭後,果然戒賭成功,不過不是因為賭贏,而是因為手被砍斷,天皇制被閹割。

饒是如此,1941年底開展的東南亞進攻中,日本人登陸印支半島時,都一肚子不情願,只怪三流氓法國投降德國的太快,壓根就沒敢抵抗日軍,使得這次復仇蒙上了一層不那麼快意的陰影。


歷來現實

日本人的野心和狂妄,是通過幾次外戰膨脹起來的,在二戰的珍珠港事件中達到高潮。

本來,日本和中國是難兄難弟,在近代都是被西方人欺負的對象。但是,由於日本這個國家地盤小,又總髮生地震等自然災害,讓西方人興趣大減。同時,日本從清政府身上吸取教訓,完全否定自己,全盤向西方學習,企圖實現“脫

亞入歐”的目標,於是進行了著名的明治維新。

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後,日本開始用實踐檢驗改革成果。1894年甲午戰爭,日本打敗清國,初步樹立信心——要知道,戰前國際輿論普遍預測清國會贏。而且,歷史上日本多次以中國為師(如唐朝),這次卻一舉擊敗過去的偶像,對日本的信心和野心是極大的刺激。

到了1904-1905的日俄戰爭,日本又打敗了俄國人,而且陸海兩個戰場都取得勝利。如果說日本擊敗中國還是黃種人擊敗黃種人,那麼這次打敗俄國則是黃種人第一次打敗白人,不僅日本舉國沸騰,連中國人也跟著興奮,把日本作為亞洲國家學習西方成功的榜樣,掀起了留學日本的熱潮。今天我們熟悉的許多詞語,不少是當年中國留日學生從島國帶回來的。

一戰時,日軍進攻山東青島的德軍,再次得手。儘管日軍兵力遠遠超過都德軍,勝之不武。但是,德軍當時畢竟號稱世界陸軍最強,打敗德軍的過程不光彩,可這不重要,重要的是結果,贏了。甲午戰爭後,俄國和德國等曾干涉日本向中國歸還遼東半島,日本恨得牙癢癢,但自知實力尚不如對方,忍了下來,這回總算對兩國報了仇雪了恥。

改革以來的幾次外戰,面對一個比一個強的對手,日本都取得了勝利,所以它形成一種錯覺:日本可以擊敗任何對手。到了二戰,日本侵華已經是“蛇吞象”,還不滿足,又偷襲珍珠港,入侵東南亞,甚至在北邊試探性對蘇聯發動進攻。可以說,日本的胃口已經大到離譜。有人說,日本在戰役戰術上的確很強,但在戰略上卻很沒見識,這也想要那也想要,“同時追幾隻兔子”,最後一無所獲。

應該怎麼對待日本這樣膽大妄為的國家?二戰時期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對日本又一個十分形象貼切的評價:“撫摸不能把老虎訓成小貓。”對老虎應該怎麼辦?當然是關進籠子裡,免得它出來禍害人。


腦洞大開的歷史

二戰時期的日本,實力是絕對強大的。經歷過明治維新之後的日本,在軍事和工業方面都是亞洲最強大的。因此軍事設備武器和經濟補給都不成問題。而且那時候日本的人口還超過一億人,所以人力補給也不是問題。那為何日本會成為二戰時期的戰敗國呢?原因就是日本盲目崇拜天皇的力量,並且根據自己以往的戰績特別的自信。因此導致它居然同時跟美國和蘇聯以及中國開戰,把手伸向歐洲。

二戰時期的日本是亞洲第一強國

在二戰時期,日本因為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的時候,對朝鮮的成功佔領統治以及中國東北區域的徹底淪陷,使得日本可以在其他地區開始更大的發展,並且給軍隊有了強大的補給力量。而在日本的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已經朝著工業大國前進,並且軍事方面設備和技術和“閉關鎖國”的中國形成鮮明的對比。而由於當時日本本國土地太少,因此很多日本原居民遷移到中國的東北,並且在中國開始發展工業和商業。而這些所賺取到的資金全都用去日軍的軍費。因此日本可以在中國戰線拉那麼長。那時候的日本,不論在經濟還是軍事方面都是絕對的亞洲霸權國家。而在算日本從中國人民身上剝削的也是不計其數。

日本失策向美蘇開戰

而日本後來的方針錯誤使得中國的抗日事業提前結束成功了。原因是因為日本那時候對於美國的珍珠港偷襲,以及日本還大膽的對蘇聯的西伯利亞下手。那時候蘇聯雖然是主要戰場在歐洲,但是如果說後方被偷襲,那麼蘇聯必定拼死反抗。而美國和蘇聯一樣都是軍事霸權主義國家,偷襲美國的珍珠港是日本另一失策。美國後來的原子彈反擊使得日本失去了廣島,並且還受到核輻射的影響,對日本的整個國力有很大的影響。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時候,日本也需要很多人力和財力去進行災後建設。而和中國的作戰只會讓戰線拉得更長,因此在美國和蘇聯的壓力之下,日本投降了。

日本迷信天皇的力量

在日本,天皇是絕對的統治者,這又跟中國的皇帝不同。天皇對於日本人還意味著神靈一般的領軍人物,因此他們認為有天皇的庇護,一定可以把日本展望的宏圖霸業一舉拿下。日本想對蘇聯下手,又同時和中國開戰 ,還要把野心伸向歐洲。這哪怕是當時的美國都無法完成的事情,又何況小日本呢?而日本人對天皇的迷信還有就是在自殺這一方面,這在二戰時期令美國人都很鬱悶的現象,戰敗就要自殺跟崇尚生命之貴重的美國是完全不同的理念。因此天皇對日本人的精神控制力量是不可小瞧的,它可以讓日本在二戰像不怕死的殭屍一樣打戰,也可以讓日本盲目自信同時跟多國開戰。


鐵血視角

首先,日本並沒有向全世界發動戰爭。以日本的國力還沒有到打遍全世界的程度,頂多在太平洋一帶惹了幾個列強。

其次,你說日本一點戰略都沒有,那也是不對的。他們也知道專找軟柿子捏,比如中國就是軟柿子。而且一開始也並沒有完全擴大侵華戰爭,九一八事變之後還是逐步蠶食的。但是七七事變就標誌著侵華戰爭全面失控,以及全面抗日戰爭的到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組建,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成功讓日本的蠶食的計謀變成了全面侵華。面對團結起來的中國人,日本的侵華戰爭打得就更加艱難了。

等到在中國陷入戰略僵持,日本人的資源就快要用盡了。這個時候日本人周邊的軟柿子真的太少了,因為他們殖民歷史短,而等到他們發展起來的時候,周邊的東南亞國家已經被英法等國殖民了。那麼給日本空間就很小了,日本所能脫困的唯一辦法就是向英法宣戰,而此時的英法受困於歐洲戰場,也成了軟柿子,這一步反倒讓日本非常順利拿下了英法在東南亞的殖民地。此時的日本也比較講策略,在東南亞宣傳的是亞洲共榮,打倒西方殖民者。

然而走出這一步,就相當於得罪了整個西方。下面和美國的開戰就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了。和美國開戰是日本最大的敗筆,而且日本是主動去招惹美國的。這也和日本的政治體制有關,日本在歷史上就是靠一次又一次的軍事冒險崛起的,先是不需要而戰,打了甲午戰爭獲勝,後來又不像二戰打了日俄戰爭互生,在這種歷史經驗的作用下,日本人以為只要在打一場不宣而戰的戰爭,逼迫美國坐到談判桌上讓利,那麼日本人就會獲勝,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這次遇到的是軍事實力碾壓日本的美國,美國就輕鬆把日本打敗了。


地球知識局

日本憑什麼敢向全世界發動戰爭,我們從一些數據來看。1938年各主要工業國。

鋼鐵(百萬噸)

德國187.7,蘇聯93.6,日本48,美國511.7,英國99.2

媒炭(百萬噸)

德國3455,蘇聯903,日本411,美國3758,英國1464

石油(百萬噸)

德國46.2,蘇聯172.1,日本20.4,美國1466,英國93.5

電力(10億千瓦時)

德國414,蘇聯282,日本242,美國1678,英國315

坦克數量

德國:超過5萬輛坦克,及自行火炮、裝甲車被徹底擊毀。戰後剩餘:700輛。

蘇聯:超過11萬輛坦克,及自行火炮、裝甲車被徹底擊毀。戰後剩餘:1萬多輛。

美國:超過5萬輛坦克及自行火炮、裝甲車被徹底擊毀。戰後剩餘:8萬輛。

英國:超過2萬輛坦克及自行火炮、裝甲車被徹底擊毀。戰後剩餘:1萬輛。

日本:超過1萬輛坦克及自行火炮、裝甲車被徹底擊毀。戰後剩餘:1萬輛。

飛機



德國:超過10萬架作戰飛機被擊落或其他損失。戰後剩餘:1萬多架。

蘇聯:超過4萬架作戰飛機被擊落或其他損失。戰後剩餘:2萬多架。

美國:超過7萬架作戰飛機被擊落或其他損失。戰後剩餘:14萬架。

英國:超過5萬架作戰飛機被擊落或其他損失。戰後剩餘:2萬多架。

日本:超過4萬架作戰飛機被擊落或其他損失。戰後剩餘:2萬多架。

可以看到日本在二戰前已經是不折不扣的工業強國,至少在亞洲是無敵的。日本只要拿下東亞,這個數據至少可以翻倍。

所以日本在戰爭初期並未向世界宣戰,不但和蘇聯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而且對西方各國都是客客氣氣的。日本考慮的是迅速拿下中國,然後實力大增,再向世界宣戰。再加上軍國主義的影響,可以說日本就是一個軍事國家。


漁耕樵讀

他夜郎自大,認為他生產了化學武器,槍支彈藥,洋槍洋炮,可以將地球上所有的外族滅掉,然後他們那個民族獨大霸佔地球,想得開心,做得慘敗,給他們一個永久的紀念



mm4545

二戰時期,日本敢向全世界發動戰爭,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當時那個年代,日本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航母戰鬥群數量遠超美國,技術優越的各式戰機,單兵裝備相對最齊全的陸軍和後勤保障,再加上週邊東南亞各國家的腐朽落後這個前提下,放在嘴邊的蛋糕,必然會去奪取。


二是日本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有野心的國家,特別對朝鮮,中國更是從明代開始就動手了,先佔領朝鮮,後到清朝打敗北洋水師,佔領臺灣,野心澎長,加上日本本身工業基礎強,科技發達,人口7000多萬,軍工製造力強,二戰日本生產的飛機,坦克,大炮,航母,水面艦艇在世界排前二,三,土兵單兵作戰能力強,在亞洲第一,無人超越,加上有朝鮮,中國東北做為基地,物資供應,它才有侵略亞洲各國的野心。

三是因為日本人多地少,資源匱乏的小國,再加上地震自然災害頻繁,日本人就對別國的土地和豐富資源垂涎三尺,特別是中國這塊大肥肉,日本恨不得一口全吃肚裡,九一八事變,日本輕鬆佔領遼闊富饒的中國東北,極大地刺激了貪慾,同時,日本的綜合國力大增!

四是侵華成功使其更加膨脹。因為日本軍事力量遠高於中國,日本人自信心膨脹,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侵佔了中國大片領土,這個時候的日本成了真的大日本帝國。正是因為日本有了強大的實力,才敢向世界開戰,它的實力是靠喝中國的血壯大的,只是因為敵國太多,自己國力在戰爭中消耗殆盡,最後在中美蘇等國聯合打擊下幾乎亡國滅種。


嶺南觀察

日本自古以來都是一個有野心的國家,特別對朝鮮,中國更是從明代開始就動手了,先佔領朝鮮,後到清朝打敗北洋水師,佔領臺灣,野心澎長,加上日本本身工業基礎強,科技發達,人口7000多萬,軍工製造力強,二戰日本生產的飛機,坦克,大炮,航母,水面艦艇在世界排前二,三,土兵單兵作戰能力強,在亞洲第一,無人超越,加上有朝鮮,中國東北做為基地,物資供應,它才有侵略亞洲各國的野心。


陶加慶

1937年前日本就已經靠武力竊取了臺灣地區、朝鮮半島、東北三省。而且國際上都已經承認,臺灣和朝鮮也統治三十多年了,可惜這個小日本還不知足,硬要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如果當時就發展臺灣、朝鮮、東北三省以及日本本島,現在估計也是不得了


鳴人62380504

日本的野心是一步步膨脹的,最開始他甚至沒想全面侵略中國。甲午戰爭後,日本利用馬關條約的賠款發展軍力,迅速崛起,然後又打敗了俄國人。這使得日本人在對外戰爭中嚐到了甜頭,另外日本一直想要的地方就是中國東北,佔有東北後他們利用中國東北的資源發動了對中國的進一步侵略,本來他只是想蠶食中國。無奈蔣百里看穿日本陰謀,告訴蔣介石不能投降。於是戰事一步一步擴大,後來日本資源不夠支撐,不得已轉戰東南亞搶資源。但那裡是英美的地盤,必須先把英美點顏色,讓他們不敢插手。日本並非敢侵略全世界,而是他們就像殺人犯,殺了一個人後怕另一個人報案就得多殺一個,日本是一步一步走向不歸路的。就跟一個人撒了一個謊,還妄想獲得好的結局,就得不斷用新的謊言來圓這個謊。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