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佛人該如何看待”犯太歲“?

在中國幾千年的的傳統文化影響下,犯太歲這種說法廣為流傳。

民間普遍認為犯太歲之人當年必遭災禍,所謂“太歲當頭坐,無災也有禍。人在家中座,禍從天上落。”

每一年犯太歲的人都不同,會依據生肖、年份而變化。因而在新春伊始、十二生肖輪替的時候,人們就開始關注犯太歲的這個說法。

但生肖只有十二種,不管怎麼算,總會有自己或家人犯太歲的。這種與自己生活相關的事情,擔心與關注在所難免,因此“犯太歲”這一話題關注度一直在持續。

有犯太歲之說,進而就有解太歲的說法。佛教的庇佑是許多人相信解太歲的方法之一,大部分人會選擇佩帶護身符、佛像,參加法會祈福等等與佛有關的方式。

那麼,這些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佛教是否有犯太歲的說法?許多人有這些疑問。

在尋師問法欄目裡,也有人向昌樂法師提問:“學佛人應該如何看待‘犯太歲’這種事呢?”

學佛人該如何看待”犯太歲“?

▲昌樂法師解答

“犯太歲”之人覺得今年自己人生中會遇到災禍、產生危機。如果你非常相信“犯太歲”,那就按照解太歲的方法去做。但是這終究只是表象,能起到的也不過是讓人心安的作用,而化解不了真正的危機。

佛教沒有“犯太歲”這種說法,但對於人生中的危機,卻有一套應對之法,那就是:什麼都能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即使是危機裡也藏著豐富的機遇。

而要做到從危機中發現機遇、抓住機遇,則需要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明晰人生努力的方向,並朝著這個方向努力前進,然後才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歸結到佛弟子自身,如果你已經非常明確了佛教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那就按照佛所說的去修行去生活吧!

學佛人該如何看待”犯太歲“?

犯太發,是中國古老的傳統說法,犯太歲,也就是以下犯上,犯上作亂的意思。太歲就象我們的君王,我們的領導上司,父母長輩。做為下屬,我們不可以違揹他們的意願。

否則,就會受到批評或懲罰。做為佛弟子,我們首先學的就是做人的標準。凡事不與人計較,不去爭議,慈悲為懷,忍辱平等。哪有犯太歲之說?所以,我們要明確自己的人生觀,以教奉行,一切都會順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