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種姓製度和去世俗化阻礙其現代化進程

聖雄甘地生為一個印度人,他的成長卻不在印度,而在遙遠的前英國的殖民地:南非。甘地在國內曾擔任過一段時期的律師,但是由於性格不適合這份工作,最後不得不淪落到給人寫訴狀。後來甘地獲得了一份前往非洲大陸從事法律顧問的職位,他的僱主是一位在南非經商的印度富商。然而在種族歧視的南非,甘地也被歸類為有色人種,被火車及馬車的乘務員歧視甚至是侮辱。不同於其他印度人,聖雄甘地一直具有抗爭精神,他拒絕接受被歧視的待遇,選擇了據理力爭,當然一切都是徒勞的。但是這些不愉快的經歷卻讓他更加堅強,以至於回到印度後,他毅然選擇了通過和平的方式反抗殖民者的壓迫,並因此贏得了印度(當時包含印度和巴基斯坦)乃至世界人民的尊重。

印度的種姓制度和去世俗化阻礙其現代化進程

印度的種姓制度和去世俗化阻礙其現代化進程

印度的種姓制度和去世俗化阻礙其現代化進程

然而,這位偉大的老人在自己事業取得勝利的時候卻橫遭不測,遇刺後受傷過重而死。諷刺的是,刺殺他的人不是他竭力試圖推翻的英國殖民者,而是因他的事業而受益的印度人,他是被印度教極端分子刺殺的。

印度教極端分子的勢力一直影響著印度的政局,雖然印度國大黨執政期間一直試圖推行世俗化,怎奈傳統勢力太過強大,要想改革必須觸動上層階級的利益,而這些社會上層階級把持著宗教話語權,在基層影響力巨大,改革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就說印度修廁所這種簡單事吧,修好廁所不但婦女們方便安全,對環境衛生的改善也是好處多多。然而此事在基層實施的時候竟然阻力重重,不但思想觀念傳統的老人和婆羅門祭祀階層反對,就連受益者:婦女們也似乎不領情。他們反對的根據就是印度教傳統,多少年來都在野外方便,所以野外方便這種存在就是合理的,是不應該改變的。另外他們覺得家裡修廁所是一件很不衛生的事情,想想那個味道就噁心。但是他們是否想過,在家門口和路邊方便也很埋汰,所以不衛生都是故步自封,抱殘守缺的守舊派尋出的藉口,這也是所有歷史悠久的古國都有的一個通病。

還有一個原因似乎是不太方便由印度官方來解釋的,那就是階級問題,按照印度教的種姓制度,清理汙穢之物是屬於賤民(聖雄甘地稱呼他們為哈利真,意為神的子民,原本是為了給他們平等的地位,但實際上很難從世俗觀念上普及聖雄的理念)的工作,其他階層不屑於也不能夠去打掃廁所,所以修了廁所還要產生一筆額外的開支,請四等之外的賤民階級打掃衛生。

說到種姓制度,印度是個重視出身的社會,主張不同種姓的人各司其職,窮人做苦力,富人吃的胖胖的,接受窮人的服侍,能不出力就不出力。據英籍印度裔作家VS.奈保爾在其印度遊記中記載,在火車上遇到一位貌似是大學老師的印度人,因為分到上鋪(高種姓的人不願意費力攀爬上鋪,嫌費力太掉價)而不開心。奈保爾出於好心讓出下鋪給他,此人很開心卻在那一動不動,因為他不屑於自己鋪床,需要等下一站的服務生上來伺候他。這個國家的人以做體力勞動為恥,是下賤之人的工作。

不愛運動是富人或者高種姓人的特權,他們喜歡吃甜食(印度教忌食葷腥,崇尚素食,所以甜食成為滿足口腹之慾的重要食物選擇),因此看一個人的身材和著裝就知道他的種姓和身份。而印度的窮人則大多幹瘦乾瘦的,除了飲食素淡意外,主要是工作量大導致的。在我的外貿客戶中曾有一位印度客戶,此人就很難伺候。對於食物,他要求去印度餐廳吃素,我們那小地方當時還沒有專門的印度餐廳,最後只好去某知名披薩店點了個水果披薩,對付了一頓。住酒店的時候他又拿出羅盤放在床上,看了看窗口朝向說是不行,換了好幾家才住下。忙活了大半天,期間聽他絮絮叨叨,可把我累壞了。最尷尬的是他將一把用白色衛生紙包著的甜品遞給我們吃,同事禮貌的拒絕品嚐,我的客戶只能由我來抗,於是接過來梗著脖子嚥了。其實就是幾粒乾果加大量的冰糖做成的混合物,總吃這個不胖才怪。

階級的固化靠的不僅僅是財富在富人和高種姓階層世代傳承,還體現在宗教上:婆羅門掌管祭祀,即便是一個落魄的婆羅門,只要附近有他們那一派的寺廟,這個婆羅門階層的人就可以在傍晚去這個寺廟趁食,因此婆羅門階層是餓不死的。當然去趁食的時候也會遭遇當地富裕婆羅門的白眼甚至嘲笑,這也是人之常情。

但是低種姓的人卻沒有這麼幸運,他們大部分人不得不勞碌一生,在貧困中度過。前面提到清洗廁所穢物的階層,也就是哈利真,此生就很難獲得翻身的機會。印度政府出於社會公平起見,在學校教育中給哈利真預留一定比例的學籍,不過先天經濟條件不足的哈利真階層其實很難充分利用這些機會。

這種不公平的階級觀念帶來的後果是長遠而消極的,比如飯店和旅館的清潔工,他們各司其職,掃地的掃地,拖地的拖地,跪在地上蹭來蹭去,至於打掃的乾不乾淨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在做。奈保爾還記錄了一個有趣現象,一個婦女拿著一塊小布條一點點將公共建築上的灰塵撮起來,一上午也沒做多少活,但如果改用掃把去掃,那點活兒一會兒就可以做完。但是做多少做成什麼樣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低種姓的人要認命,做好自己的低賤工作就行。也就是說,種姓制度下的社會不考慮工作效率,只關心地位高低,這就大大禁錮了勞動力的創造性,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

如果說之前的政府和領導人尚傾向於建設一個世俗化,現代化的印度,如今算是走回頭路了。目前執政的黨派很得民心,除了上屆執政黨治下的腐敗問題深負眾望之外,還因為它是一個有印度教激進組織背景的政黨。在印度這個印度教徒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有宗教背景的政黨掌權似乎水到渠成。但是這樣的政黨上臺必定會對宗教勢力妥協,去世俗化的舉措將會造成一定程度上的社會倒退。

另外,印度群眾的地方主義和宗派主義很流行,通俗點說就是認老鄉,喜歡抱團取暖。比如很有名氣的溼婆軍就很排外,溼婆軍並不是以溼婆神命名,而是源於古時候一個叫溼婆吉的當地英雄。他們阻止伊斯蘭教傳播,也阻撓印度南部居民遷入他們大本營所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這種排外的行為導致國家民族的認同感被撕裂,本身各邦語言不通,如果再認為製造不和,那將使印度陷入內鬥,需要消耗無數社會資源來擺平。

綜上所述,階級矛盾,宗教矛盾和地方矛盾將是印度快速現代化的阻力,而目前沒有人或者政黨有本事獨力完成改革,因為阻力來自在野黨,來自民間,來自既得利益者。除非他們能夠學習中國上世紀的社會改革,重新洗牌,來一次翻天覆地的大改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