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性味與功效

食物同藥物一樣,具有四性五味、性味歸經和升降浮沉的作用趨勢,只是其性能不如藥物強烈。飲食護理必須根據患者的體質、疾病的性質,選擇不同的性味的食物進行調護,以促進疾病的康復。

食物的性味與功效

一、食物的性味

1.四性:性是指食物具有的不同屬性。四性包括寒、熱、溫、涼。

(1)寒性食物:性寒,味苦、甘,具有清熱、瀉火或解毒的作用,適用於熱證。

但寒性食物易損陽氣,故陽氣不足、脾胃虛弱者應該慎用。

如:鴨、鵝、蚌肉、雞蛋、小米、高粱米、大麥、薏苡仁、赤小豆、綠豆、葫蘆、萵筍、荸薺等。

(2)熱性食物:性溫熱,味甘、辛,具有溫中祛寒、益火通陽的作用。適用於實寒證。

但是熱性食物多辛香燥烈,容易助火傷津,凡熱證、陰虛火旺者應忌用。

如:狗肉、蔥、韭菜、姜、蒜、蔥白、香菜、蔥、辣椒、茴香、蘇葉、桂枝、白酒等

(3)溫性食物:性溫味甘,具有溫中、散寒、通陽、補氣的作用。適用於陽氣虛弱的虛寒證或實寒證較輕者。但此類食物比熱性食物溫平,但也具有一定的助火、傷津、耗液作用,因此熱證、陰虛火旺者應慎用。

如:糯米、羊肉、雞、鴿、鯉魚、鯽魚、龍眼肉、荔枝、花生、胡蘿蔔、紅糖等。

(4)涼性食物:性涼味甘,具有清熱、養陰的作用。使用與熱性病證的初期,痢疾等。

如:小麥、鴨蛋、豆腐、蓮子、海帶、菠菜、白菜、苦瓜、冬瓜、西瓜、梨、蘿蔔、芹菜、綠茶、李子、檸檬等

(5)平性食物:性平味甘,這類食物沒有寒涼、溫熱之偏性,其性味較平和,為日常生活的基本飲食。如:粳米、玉米、紅薯、牛奶、豬肉、黑魚、蠶豆、扁豆、山藥、蓮子肉、香菇、黑木耳、黃花菜等

食物的性味與功效

2.五味

(1)辛味:具有能散能行的特點,即行氣、行血、散風寒、散風熱的作用。如蘿蔔洋蔥行氣、黑木耳行血、生薑散寒、淡豆豉散風熱。

(2)甘味:具有能補能緩的特點,即補虛和中、緩急止痛的作用。如:山藥補氣、大棗補血、甘蔗補陰、狗肉補陽。

(3)酸味:具有能收能澀的特點。即收斂固澀的特點。如:烏梅澀腸止瀉

(4)苦味:具有能洩能燥的特點。即瀉下、清熱、通洩、燥溼的作用。如:苦瓜清熱。

(5)鹹味:具有能下能軟的特點:即具有瀉下、軟堅的作用。

(6)淡味:具有滲利水溼的作用。如:薏苡仁、冬瓜利水滲溼。

食物的性味與功效

二、食物的功效

1.滋養功效:食物進入人體、通過胃消化、脾運化,然後輸布全身,成為水谷精微而滋養人體。這種後天的水谷精微和先天的真氣結合形成人體的正氣,從而維護正常的生命活動和抗禦邪氣。

2.預防功效:食物對人體的滋養功效本身就是一項重要的預防保健措施。如:動物肝臟預防夜盲症、用海帶預防甲狀腺腫大、用穀皮、麥麩預防腳氣病等

3.延緩衰老:在日常生活中重視飲食養生保健,及時消除疾病,使機體功能協調,能起到延緩衰老、延年益壽的作用。

如:雞湯用於虛勞、當歸羊肉湯用於產後血虛。

大蒜治痢疾、山楂消食積、鰻魚治肺癆、薏苡仁祛溼、蜂蜜潤燥等

陽虛者可選用牛肉、羊肉等甘溫、辛熱類食品;陰虛者可選用百合、淡菜、甲魚等甘涼、鹹寒類食物養陰生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