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護權被剝奪或限制法律有哪些規定?被剝奪或限制後怎麼辦?

針對當前一些父母拋棄、虐待子女以及其他不履行監護義務的行為,《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履行監護職責或者侵害被監護的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經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據有關人員或者有關單位的申請,撤銷其監護人的資格,依法另行指定監護人。

網友諮詢:

子女和父母有很大的矛盾,此時子女的監護權可以被取消,剝奪,停止或限制等嗎?

監護權被剝奪或限制法律有哪些規定?被剝奪或限制後怎麼辦?

浙江億站律師事務所曹明祥律師解答:

按照我國法律規定:收養人在被收養人成年以前,不得解除收養關係,但收養人、送養人雙方協議解除的除外,養子女年滿十週歲以上的,應當徵得本人同意。

被剝奪或限制子女監護權怎麼辦?

曹明祥律師補充:

子女監護權被剝奪或限制該怎麼辦,如何處理?雖然我國法律對子女監護權做了規定,但是在《婚姻法》層面並沒有明確完善的規定,這是法律的一大缺失。

從以上面的法律規定來看,子女監護權被剝奪或限制,只能由法院來仲裁或判決,這說明,如果想挽救自己對子女犯下的錯,重獲子女的愛,也只有通過改觀自己,不要做傷害子女的事情。

同時,也可以通過與子女的直接撫養人或監護人協商,看看能否獲得諒解,如果不能,還可以通過法院起訴,通過判決來重獲對子女的監護權,當然,前提是想要獲得子女監護權的一方必須對子女的健康成長是有利的。

監護權被剝奪或限制法律有哪些規定?被剝奪或限制後怎麼辦?

曹明祥律師補充:

總的說來,監護權是法定的,如果父母一方沒有對子女有犯罪行為、虐待行為或者對該子女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認為可以取消的,父母任何一方對未成年子女都擁有法定監護權。

喪失撫養權的一方未必也喪失對子女的法定監護權。

另外,監護人並不都是應對被監護人盡撫養義務的人。例如,父母作為成年子女的監護人。父母負有對未成年子女的撫養義務,但有的情況下,監護人並不是撫養人。實際上,只有當監護人同時又是撫養人時,他對被監護人才既要盡撫養義務,也要承擔監護責任。因而,不能把監護責任與撫養義務混為一談。

監護權被剝奪或限制法律有哪些規定?被剝奪或限制後怎麼辦?

曹明祥律師總結:

一般來說,子女監護權無法被剝奪或限制的,只有對子女擁有監護權的父母一方(或其他人)在由於虐待、遺棄,對未成年子女犯罪等嚴重危害子女身心健康發展的行為時,法院才會考慮取消(即剝奪)或限制擁有監護權的父母一方的子女監護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