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字楼里的纸杯咖啡

Part 1 对标星巴克

瑞幸咖啡对标星巴克,控诉星巴克涉嫌垄断,多家供应商被星巴克责令进行“二选一”式站队

而星巴克回应:无意参与市场炒作

这一出闹剧实属好笑。

敢问一句,不做商用的楼盘里需要两家便利店吗?同理,也不需要两家咖啡店。

物业并不是做慈善,而是需要盈利的。

在签订入驻协议时,从双方利益考虑如何做到利益最大化才是物业该考虑的问题。

写字楼里的纸杯咖啡

排他性?真的存在吗?

是存在的,然而并不针对于任何行业。假设即将入驻的店铺是该楼盘里没有的类别,那么排他性存不存在就完全没那么必要

瑞幸咖啡对标星巴克。

不用想,瑞幸咖啡势必处于弱势,只能算是“后起之秀”。

然而以碰瓷的行为来蹭热度,注定会被真正的咖啡爱好者群嘲。更别提,国民大众对咖啡并无很多爱好。

更不敢想,瑞幸咖啡的顾客里有多少一次性顾客

Part 2 网红打法

成立不足半年的瑞幸咖啡,号称要做每个人都喝的起、喝的到的好咖啡,实则不过是以营销造势的

网红而已。

不用仔细观察,只要稍稍长点心就能看得出来,瑞幸咖啡的互联网营销玩法与共享单车有的一拼。

明星代言、户外广告、注册即送、推荐再送……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

写字楼里的纸杯咖啡

在互联网营销的作用下,几乎一夜之间,瑞幸咖啡进入城市白领的视野。

在品牌营销上,瑞幸咖啡无疑获得了一场胜利,但也因此真正的将自己做到了“接地气”

咖啡绝不是一个“接地气”的产品。

瑞幸咖啡想要真正成为咖啡市场的巨头,恐怕没那么容易。

而经此一役,做了多年的咖啡老店又会怎样反击,市场终究不会是一家说了算的。

Part 3 资本没有耐心

网络营销最终都会走到一个字上去,那就是:钱烧钱基本是互联网营销的基本套路,没钱还玩什么?

资本往往是最没有耐心的,当资本的热情褪去,故事自然就很难再讲下去。

尽管瑞幸咖啡深谙互联网营销的套路,但想靠营销就扶摇直上九万里,显然是不可能的。

说到底,咖啡最重要的是质而不是量,瑞幸咖啡能走多远恐怕还是个未知数。

参考当年利用互联网营销成功为自己代言的聚美优品,最终还是败在了营销的路子上。

或许所有的创业公司都值得好好的考虑,要做什么?获得什么?

Part 4 一道快消产品?

写字楼里的纸杯咖啡注定会是一道快消产品。

更别提,瑞幸咖啡并没有任何的文化底蕴,也因为底子太薄经不起任何颠簸而不足以打造出文化潮流。

关于瑞幸咖啡的大旗由谁来抗,两年后且看,想必到时自见分晓。

写字楼里的纸杯咖啡

写字楼里的纸杯咖啡

写字楼里的纸杯咖啡

写字楼里的纸杯咖啡

写字楼里的纸杯咖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