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守城:内忧司机,外患止于美团?

近日,一篇《美团打车刷单居然高达40%,底裤又被扒了一次……》的文章,再次把美团与滴滴推向风口浪尖。这篇文章被指仅仅是将网络上已有的文章《uber打车刷单居然高达40%,底裤又被扒了一次……》中的“uber”换成了“美团”,而内容则是一模一样,一字不差。

对此,美团点评高级副总裁王慧文微博发声,暗讽滴滴发黑稿。虽然滴滴公关也迅速做出回应,但是其“慌张”的神态却是掩盖不住了。

滴滴守城:内忧司机,外患止于美团?

最近互联网行业内,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莫过于美团与滴滴正式开战。

今年3月20号,美团抛出一则重磅炸弹,宣布正式进入打车行业,直接宣战滴滴。而面对美团的挑衅,滴滴也迅速做出反应,推出了滴滴外卖;美团前脚刚抛出10亿美元投入打车行业,滴滴后脚便提出拟融资100亿布局外卖业务,且将于四月上线;随后滴滴区域运营高级总监孙枢发文,指责美团打车补贴畸高危害行业。美团点评高级总监李洋也在朋友圈称,滴滴不要对自己在上海无照经营避而不谈。与此同时,滴滴再度“反击”,据其内部员工表示,滴滴目前已成立针对美团的“打美办”。

3月21日,美团打车正式在上海上线,首日便突破15万单。滴滴前脚发文声称美团高额补贴破坏市场,后脚却频繁推送优惠券给上海用户,一天高达十几条。在两大巨头你来我往的回旋战中,不难看出滴滴开始有点力不从心了。更何况紧接美团之后,高德地图也在3月27日高调宣布进入出现市场,背靠阿里的高德地图加入战局,使得局势更加白热化。

面对美团、高德强悍的势头,为何在打车大战之中拼杀出来,在打车行业运营独占市场几年的滴滴却在这短短几天内便开始慌了呢?

滴滴守城:内忧司机,外患止于美团?

表面上看,价格优势丧失、用户忠诚度下滑等状况,似乎是滴滴势弱的主要原因。但究其根底,滴滴表现如此慌乱,其重点还是在于其战略部署问题。滴滴自诞生起,便一直在垂直领域深耕,但其战略方向却是错误的。正如前文所提,滴滴紧随美团的补贴战略,可以说是目前唯一和不得以的举措,同时也显示出了滴滴战略部属的单一性,除了高额补贴用户和司机,滴滴竟没有进一步的举措去管控自己的业务核心——司机。

在滴滴曾经的广告片《择善而行》中,讲述了一个女儿生病的滴滴司机,在汽车寿命已到的情况下,滴滴公司又为其配了一辆新车,让他能继续前行。可惜的是,广告与现实存在差距。司机作为滴滴重度垂直领域的一环,面临的却不是滴滴的重视,而是高额的抽成。如果滴滴能够采取广告片中的做法,或者其他方式,在战略部署上将司机管理模式建成产品竞争壁垒的话,或者也不至于现在这么“慌”。成也萧何败萧何,凭借当初高额补贴而吸引来的司机,在没有任何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的情况下,自然也会被同样的高额补贴所吸引走。忽视司机管理作为滴滴一直存在的问题,被美团的入局揭开,成为滴滴势弱最为关键的原因。

滴滴守城:内忧司机,外患止于美团?

纵观O2O平台发展历程,线上线下结合,必定要环环相扣,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走得长久。以苏宁为例,传统线下实体店与线上电商渠道的融合,大大改善了消费者在购物时的体验。对于苏宁而言,线下实体店则是其核心要素。2013年“苏宁云商”成立,也以线下实体为核心,在目前初步建立了四位一体的门店格局。这样的改进,在提高用户购物体验时,也让苏宁成为国内家电零售商的领跑者。

同理,快递员可以说是京东的核心要素。在人民日报客户端《大咖有话》栏目播出的访谈节目之中,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表示,北京干满3年的快递员拿到手月收入没有低于7000元的,这是扣掉五险一金和个税的收入。对快递员的重视,也是对自身发展的重视。这足以京东明确自己的竞争优势,也在努力放大优势。

从苏宁、京东的例子不难看出,作为一个O2O平台,抓住业务核心是其长久发展的关键。可惜的是,滴滴一直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就目前滴滴的“慌张”和应对措施的单一性,都显示出了滴滴公司在短期及长远发展战略层面的不足,司机管理制度的不足则是其不足的核心体现。

此外,滴滴战略部署上的另一大败笔,就是对垂直市场的过分投入。近几年,滴滴开始不断扩张,围绕其在打车领域的核心优势,滴滴对于以车为载体的业务都想揽着做,包括代驾、试驾、租车等业务。这一系列的做法,都是滴滴出于想以此来令其在维修、保险等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优势,但是这由点扩散的路子,并没有形成很好的商业闭环。

目前,据相关报道,美团已切走滴滴大约35%的市场份额。现在看来,美团只需要在此基础再切走个15%左右,然后把对滴滴司机的抽成压低。就可以达成自己拓展业务领域、完成商业闭环的目的,吃喝玩乐与出行一网打尽。

滴滴守城:内忧司机,外患止于美团?

如此看来,滴滴若是想“破冰”,必须建立在调整自身的战略布局的基础上。

其一,留住快速流失的司机群体,建立起司机管理模式,形成自身的产品竞争壁垒。在刚刚打响这场战争中,作为滴滴业务核心——司机,与滴滴公司本身只是“临时性”合作关系,在高福利的诱引下,当然也会择优而行。而司机的流失,必然会导致用户的流失,从而对滴滴打车业务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对资本而言,没有永远的对手,只有永远的利益。滴滴的当务之急便是留住司机,从车辆入手,建立壁垒,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其二,放弃过分投入的垂直汽车市场,建立起自身生态闭环。前面提到滴滴对于有关车的领域都想参一脚,这种做法不仅没有使滴滴更加强大,反而使滴滴“漏洞百出”,让竞争者们有机可趁。

滴滴守城:内忧司机,外患止于美团?

目前,美团和滴滴的主要战场仍是在上海,据相关报道,美团对于包括北京等城市即将上线的打车业务,准备了10亿美元(约63亿人民币),并且承诺上不封顶。面对美团如此大肆烧钱,而滴滴也开始发放各种优惠券,跟着烧钱。但是如果之后美团业务遍布广州、深圳等等地区,为了挽留用户和司机,滴滴还会继续跟着补贴吗?下一场“烧钱大战”是否即将来临呢?还是说补贴只是滴滴暂时的应对措施呢?除了补贴滴滴还会有别的手段面对美团的攻势吗?

无论如何,滴滴和美团的这种竞争对于整个网约车市场的良性发展是有利的。对于网约车市场而言,美团的搅局就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市场培育完了,真正的玩家入市,用户才能享受到真正的便利,这也是科技发展商业发展模式。不管怎样说,滴滴一家独大的时代就快远去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