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茂經理墜亡背後:中國地產人的集體悲哀


地產圈最近被南京萬達茂分公司總經理徐毓墜亡的消息刷屏了。

在人生的高光時刻,這位優秀的項目操盤手選擇了墜落——據地產銳評消息稱,6月5日下午的公司會議針對萬達茂開業以來一些問題提出整改,會開到一半,徐毓合上本子,說“今天這個會我不開了,我不幹了”,接著起身離開會議室,開始失聯。

質疑與批評像潮水一樣湧向萬達:是什麼樣的壓力逼著一位母親,連女兒丈夫都可以不顧,放棄了生命?

地產圈廣為流傳的一句話,生不進萬科,死不進萬達,不生不死進碧桂園。如今各家房企都在遭遇融資困難,銷售承壓,所謂的企業“狼性文化”是否會更加可怕?

萬達茂經理墜亡背後:中國地產人的集體悲哀

“高週轉”魔咒

徐毓的壓力到底有多大呢?

在媒體採訪中,這位女強人每天加班到夜裡12點,有時一兩點鐘還在開會。為了上班方便,徐毓還離開家人,在萬達茂附近租房住。她和密友之間的聚會過去每個月都有一次以上,然而今年就沒聚過,因為徐太忙,

“從今年開始,她的生活裡面只有萬達了。”密友這樣說道。

對於職場女性來說,家庭與工作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矛盾:如果你是單身,那恭喜你還能多拼一會;如果你有家庭,那就只有犧牲個人夢想來維持小家的完整。

就好像你如果生了娃還沒日沒夜地幹,累得要死要活回到家,迎接你的絕對是老公和婆婆兩張冷臉:工作工作,就知道工作!你眼裡還有這個家麼?

萬達茂經理墜亡背後:中國地產人的集體悲哀

不過現在房企都愛“高週轉”,單身不單身都是一樣的遭遇:只要幹不死,還能接著幹。

還記得今年4月震驚業界的碧桂園的高週轉嗎?所謂“高週轉”,就是從拿地到開盤的時間要短,碧桂園因此要求設計院通宵出圖。在集團高週轉的會議上,楊國強還是嫌速度太慢,他強調“任何部門都要圍繞高週轉,為高週轉讓路”,“高週轉是我們競爭力的有力武器”;隨後網友又集體扒出了更多房企“高週轉”的文件,包括恆大、萬科都在內。

眼下半年報將近,“高週轉”又捲土重來:中海地產重慶公司在《爭分奪秒,只爭朝夕,奮戰60天倡議書》中要求全體員工房企所有休假,加班加點推進各項業務工作;泰禾集團要求總監及以上管理人員取消所有休假,包括週末,同時倡議人人平等,總監以下員工也取消所有休假……

連軸轉是其次,項目壓力才是無窮大。以萬達為例,高週轉的核心工具是“萬達工作法”,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是“計劃體系模塊”:一個商業地產項目從拿地到開業至少要有大小几百個節點,計劃體系模塊會將其分為眾多相互關聯的模塊,每個模塊之間相互關聯,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一個節點未完成或拖延,會導致所有計劃被統一推遲。

而項目的整個計劃體系模塊進行三級節點劃分,總經理對項目所有節點負責;分管總裁則要對項目一、二級節點負責。如果未按時完成則會進行扣分,分數體系直接掛鉤各相關負責人的年終獎金,以此來保證一條單鏈的安全運行。

萬達的“紅綠燈制度”還對每一個計劃節點的完成時間進行提前設定:亮黃燈是由於未按時間達成節點時間短於一週,亮紅燈則是由於節點黃燈亮起後一週內無法進行補救而亮起。也許你以為只是亮個燈而已,很是無所謂,但要知道萬達每年在全國範圍內紅燈亮起的數量是一隻手可以數的過來的。

萬達茂經理墜亡背後:中國地產人的集體悲哀

超強的完成率由超強的執行力支撐,超強的執行力則由超強的管控體系來維持。在萬達工作期間,項目所有壓力節點都會壓在相關人身上,抗壓的員工會留下來,不抗壓的員工則會選擇離職走人。

徐毓很明顯已經熬過了最後的節點,已經到達勝利的彼岸;但不幸的是,那場會議還是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開發商的尷尬

在經歷過狂飆突進的價格飛漲後,開發商們現今恐怕也笑得沒那麼歡了。隨著樓市調控、信貸政策的趨緊,企業資金鍊正面臨大考,房企集體遭遇“至暗時刻”。

據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進入5月,多家房企發債中止。5月30日,合生創展集團有限公司2018年非公開發行31億元公司債券遭到中止;5月29日,廣州富力地產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60億元2018年住房租賃專項公司債券遭遇中止;5月28日,碧桂園擬發行200億元額度小公募債中止;5月25日,花樣年集團擬發行的50億元住房租賃私募債中止。

萬達茂經理墜亡背後:中國地產人的集體悲哀

與此同時,大批房企仍在排隊發債。近日,金地股份宣佈擬公開發行2018年第二期公司債券30億元,債券所募資金擬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到期債務。中天金融擬非公開發行2018年度公司債券60億元。

根據華泰證券統計,截至2018年5月中旬,房地產信用債發行規模為2136億元,而到期規模2997億元。考慮到到期規模的大幅增加,交易所和銀行間市場有望延續“借新續舊”操作,預計全年發行量高於償還量,但是預計淨融入額進一步收縮,融資成本上浮明顯。2019-2021年地產信用債到期規模將進一步增長至4029億元、5217億元、5802億元,如果監管機構繼續執行嚴格審核標準,房企資金鍊和融資成本預計進一步承壓。

房企對境外發債的依賴度明顯上升。以2017年為例,全年房地產企業從境外發債融資423.8億美元,2018年前4個月融資212億美元;2018年前4個月融資額已經達到去年的50%,超過2015、2016兩年的年度融資額,發債幣種也不再限於美元,歐元債、港元債均有發行。

外債也不是那麼好借的。境外融資成本雖然普遍高於境內,但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獲得流動性、緩解資金壓力是第一位的,優先於對發債成本的考量。值得注意的是,到期壓力也加劇了資金鍊緊張的局面。今年是房地產企業境外債券的到期大年,全年有81筆債券到期,本金共計220億美元。

萬達茂經理墜亡背後:中國地產人的集體悲哀

在融不到錢的情況下,開發商們還要想盡辦法做大規模,打贏“排位賽”,“高週轉”於是成為市場的主流邏輯。尤其自一季度以來,多地在樓盤預售證的管控上有所放鬆,房企加緊出貨。

來自克爾瑞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5月,TOP100房企總體銷售規模達到了3.47萬億元,同比增長33.5%;5月銷售環比增長17.7%,為今年以來最高月份。還有房企選擇多元化佈局,積極突圍。

萬達茂經理墜亡背後:中國地產人的集體悲哀

“我慶幸還活著。”他發來了一個微笑的表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