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雙料”院士榮歸故里,向家鄉青年傳授“學霸”經驗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溫州人只善於做生意。

林海帆的出現,改變了很多人的刻板印象:溫州人,在世界生物科研領域也有一席之地。

這位在海島洞頭成長,並走向世界的科學家,是美國耶魯大學終身教授、耶魯大學幹細胞中心創始主任,前不久還獲得美國文理科學院和美國科學院院士。

這位專門研究幹細胞、遺傳學的溫州籍鄉賢,身上流淌著怎樣的溫州基因?

6月8日—10日,林海帆回鄉探親,分別接受浙江日報、世界溫州人云社區和洞頭區傳媒中心的採訪,並寄語世界溫州人“敢為人先,再創輝煌。”

01、生物啟蒙課:老師用紫菜來教學

溫州出發,車行至洞頭峽大橋,抬頭便是中國十大名樓之一望海樓,移目下方,一座座虎皮色的石頭房,依山而建,獨有韻味。

這位“雙料”院士榮歸故里,向家鄉青年傳授“學霸”經驗

50多年前,林海帆就出生在這個叫小樸村的漁村裡。面朝大海,背靠大山,林海帆的祖屋依然保留著當年風格。只不過那時的洞頭懸孤於海上,靠坐船擺渡出行,如今五島連橋,面貌鉅變。

在林家客廳,懸掛著一幅裱好的家風家訓,似乎述說著,這個文化世家的勤勉與光輝。

今年80歲的林黎明,是洞頭區的百島先鋒之一,曾獲“浙江百名新鄉賢”“全國為僑奉獻勳章”“全國孝親敬老之星”等諸多榮譽。

崇學愛國的傳統美德,在林家的家風傳承中佔據著重要分量。生有涯學無涯,林黎明在“洞頭圈”裡是出了名的勤奮好學。子女們從小將這看在眼裡,都視讀書為樂。

這位“雙料”院士榮歸故里,向家鄉青年傳授“學霸”經驗

林家家風家訓

林海帆小學、初中、高中都在洞頭求學,回憶起,當初的學習生活,還記憶猶新:一次高中化學課上,學到金屬“鎂”,這是一種燃點很低的金屬。同學們就想,那到底燃點有多低呢?化學老師潘中堅當場拿出了一根鎂條,用火柴一點。鎂條竟當場就像鞭炮一樣點燃了,發光併發出“噼噼啪啪”的聲音。同學們一看,立刻就理解了鎂的低燃點。

林海帆回憶,他的生物啟蒙也與洞頭有關。當時,生物課稱作“農業基礎”,“這是一節地方課程——水產課,當時學‘生殖細胞是怎麼形成的?’這一課,老師是拿紫菜來教的。通過紫菜的不同類型讓我們懂得不同生物有不同的特徵,但是它們的生殖過程都很像,都是由配子變成合子再長成的。其實,這就是現在生物學裡面很重要的概念。”林海帆說。

就這樣,林海帆接連跳級,不滿15歲就已高中畢業,去當代課老師。恢復高考後,不到3個月的時間裡,他發奮學習,以優異的成績考上覆旦大學生物系。

02、科研當愛好,助他走向國際頂尖學府

從小比較喜歡動手和想問題,物理和工程是最喜歡的學科。後來填報高考志願,聽別人說遺傳工程是很有前途的學科,而要學好遺傳工程,首先要打好生物化學的底子,就填了生化系。

大學畢業後,林海帆通過一場Cusbea考試,正式跨出國門。據悉,Cusbea考試是中美生物化學聯合招生項目,是我國改革開放後生命科學領域最早的國家公派留學項目。考試都是美國人監考,考卷送到美國去改。等林海帆到美國後才知道,這些題目就是各大學博士資格考試等級的題目。全國選拔50多個人,通過面試再淘汰幾個。

“我很幸運考了前十名。當時前五十名學生可由美方推薦五所大學,其中還有一些小波折,最後我去了Cornell(康奈爾大學),在那裡讀了6年,1990年博士畢業。”林海帆說。

這位“雙料”院士榮歸故里,向家鄉青年傳授“學霸”經驗

康奈爾大學俯瞰

接著,林海帆去了華盛頓卡內基研究院攻讀博士後。這個研究院被譽為“象牙塔中的象牙塔”。在那裡,林海帆開始嘗試用果蠅生殖系幹細胞為幹細胞機制研究的模式系統。

林海帆表示,對他來說,科研是一種愛好。這個愛好可以讓他接觸到很多聰明人,同時對社會做出貢獻,世界上沒有比科研更好的職業了。

在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時,林海帆首次發現了起動胚胎細胞分裂的基因及遺傳調控機理。他的博士畢業論文在美國學術界引起轟動,被康奈爾大學年鑑譽為最年輕、最有成就的博士。

03、走得再遠,最牽掛的還是家鄉

身在海外,心戀故土。林海帆始終不忘報效國家。

兼任中國國家科技部國際顧問的林海帆,多次應邀回國在中科院、軍事科學院、北大、清華等高校講學,指導國內同行建立現代化生物研究課題、幹細胞基因移植研究機構和醫療技術規程,為中科院定期培訓高科技人才。

鄉音鄉情,縈繞耳畔。“各位鄉親,大家好!有機會回到自己的家鄉,我感到特別高興!”6月9日,林海帆回到祖屋,與隔壁鄰居暢談,他坦言,海外生活三十餘載,最牽掛的依然是故鄉。

這位“雙料”院士榮歸故里,向家鄉青年傳授“學霸”經驗

林海帆(右二)與家人

鄉親們對於林海帆的回來喜出望外,紛紛上前握手擁抱。走進老家,種滿蔬菜瓜果的院子、堅實的木質樓梯、多年未變的房間構造,都讓林海帆回憶起了童年,想起了在洞頭生活的美好時光。

這位“雙料”院士榮歸故里,向家鄉青年傳授“學霸”經驗

林海帆同溫州醫科大學校長李校堃(右一)

“兩年多沒回來了,這次回來,不是驚喜,是驚豔。”林海帆對家鄉的變化甚是讚歎。“這裡的風景隨便一拍都跟明信片一樣。”他說,把家鄉美景通過朋友圈分享,很多國外的朋友都讚歎。

作為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的顧問,林海帆還通過世界溫州人云社區寄語年輕一代的溫州人,希望大家能夠在更多領域脫穎而出

這位“雙料”院士榮歸故里,向家鄉青年傳授“學霸”經驗

林海帆寄語

人物名片

林海帆,生物學家,浙江溫州洞頭人,於1978年考上覆旦大學生化系,1983年赴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其長期從事幹細胞生物學、生殖生物學、RNA生物學、與表觀遺傳學的研究。

社會職務

系美國耶魯大學尤金-希金斯講席教授(終身)、耶魯大學幹細胞中心創始主任、耶魯大學醫學院細胞生物學系、遺傳學系、婦產科與生殖科學系教授 。

美國文理科學院和美國科學院院士,並任國際幹細胞研究學會(ISSCR) 董事 、紐約幹細胞基金會(NYSCF)顧問 ,美國康州政府生命科學顧問組核心成員。

中國國家幹細胞研究指導協調委員會成員與科技部幹細胞研究國家重大科研計劃專家組成員,上海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創始院長與特聘教授,清華大學講席教授,復旦大學顧問教授。

世界溫州人聯誼總會顧問,溫州市政府引才顧問及兩家生物高科技公司科學顧問。

所獲榮譽

林海帆曾獲得30多次學術嘉獎,並於2018年當選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

他曾參與組織或主持近50個國際學術會議,應邀在150多個國際學術會議上做過學術報告,並應邀在世界120多所一流大學與研究機構做過學術演講。他職業生涯曾被《自然》(Nature) , 《科學》(Science)以及美國多家新聞媒體追蹤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