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李淵用了不到7年統一天下,為何曹操打了34年卻只三分天下?

欣竹_木小木幸福麼麼噠

所處的局勢和對手不同,不代表曹操就不如他們。

劉邦起兵時大秦人心已失,整個天下共誅暴秦,所以可以很快推翻秦朝統治。推翻秦朝統治後,剩下的對手除了項羽,其他都是陳勝、吳廣一類的草寇,和擁有張良、韓信的劉邦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所以劉邦打天下時說白了就只有兩個對手,一個是秦朝,被大哥項羽打垮了,一個就是項羽。打秦朝用了三年,打項羽用了四年,打敗項羽後就沒人敢做劉邦的對手了,天下差不多是傳檄而定的。

李淵起兵時,情況和劉邦很相似,隋朝被起義軍群起而攻,沒兩年就滅亡了。而且起義軍大多數都是草莽出身,李淵卻是正宗的軍武世家,軍事素養和文武班底都非常雄厚,聲望也高,開局形勢就一片大好。也就李密、宇文化及這幾個隋朝貴族勉強能抗爭一下。

而曹操起兵時就艱難多了。

首先,當時漢朝人心未失,一開始各地州牧都是不滿董卓篡權才紛紛起兵的,很多州牧都沒有反心,打的是匡扶漢室的旗號。後來看漢室是在時已經沒救了才紛紛發展自己的勢力,但都是小心翼翼的,不敢大張旗鼓搶地盤,怕被群起而攻。所以曹操自190年起兵,一直到196年迎來漢獻帝之前,都是在陳留夾著尾巴做人,頂多打打山賊。迎來漢獻帝之後,靠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義名分才開始擴張。

其次,曹操根基弱但對手強。曹操迎來漢獻帝的時候,袁紹已經快統一了北方,袁術在淮南經營多年,劉表坐擁荊襄。曹操卻是在兗州四戰之地,窮的叮噹響,每打一仗都也休養數月積聚糧草。而且曹操的對手沒有一個簡單的,劉備、呂布、袁術、袁紹等都稱得上當世梟雄。曹操和他們對陣也是多次險勝,靠著出色的謀略和智慧才扭轉戰局,完全沒有劉邦、李淵那種摧枯拉朽的痛快。

最後,運勢也是一個原因。曹操統一北方後,又收降了荊州,劉備望風而逃,只剩下江東孫權還有點抵抗力,天下已經是一統在望了。可赤壁之戰一場東風把曹操十幾年積攢的實力都葬送在了孫劉聯軍手裡,曹操元氣大傷,只能跑回北方休養,這才給了孫、劉三分天下的機會。赤壁之戰是公元208年,如果那時曹操勝了,剩下的張魯、劉璋之徒自然可以傳檄而定,天下一統,那樣也才十幾年時間。

曹操的壯大幾乎都是靠以弱勝強艱難得來的,被曹操消滅的割據勢力不下十個,單以個人能力而論,曹操甚至要強於劉邦和李淵。


古今之言

“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時事能造就英雄,也能毀滅英雄。

分析歷史人物要放入當時的時代背景,主要看制約他的因素,其次看推動他的因素,再次看敵對他的力量。

劉邦、李淵的崛起趕上一個新時代,舊的政治制度在瓦解,新的正在醞釀,劉邦處於秦漢相承的歷史時期,六國貴族隨著項羽的失敗,力量徹底瓦解,在此之前秦始皇為加強皇帝的權力,加強中央集權,蕩平六國殘餘勢力已經做了充分的工作,而項羽的雄起是六國貴族尤其是楚國最後的掙扎,但已經是強弩之末。

劉邦只需要做最後的一擊,既可以不擔任何罵名將秦始皇搞好的政治制度繼承過來,說秦始皇是因為個人暴政亡國(而不是那套很讓後代皇帝滿意的行政制度),又可以重新開創一套劉氏皇族得心應手的體制。他所面臨的壓力,比曹操小得多。

李淵也順應了隋唐體制創新的上升期,擔罵名的事楊廣都替他幹了,可憐的楊廣背鍋俠,在歷史上也是因為暴政而亡國的昏君(其實所謂勞民傷財,不過是修了大運河,順便出去遊玩了幾趟罷了)。但隋煬帝打下的局面,李淵只需要繼承就好了,到了李世民直接成千古一帝了。

曹操比他們兩難多了。

曹操處於東漢末年,經歷了東漢末年外戚專政的混亂,趟過了豪強政治的渾水,沒有秦漢初興的氣象,只有秦漢制度衰落的混亂。

當時的門閥士族氣焰很足,他們有足夠的政治資本,有錢,有軍隊,有號召力,曹操作為寒門的代表,幾乎是孤立無援的。他憑藉自己的智慧和手腕,將士族一些子弟拉進自己陣營,又暗暗扶持寒門豪族與之對抗持平,他將權術玩得爐火純青,可他還是逃避不了當時社會認定成功人士的標準——出身。

曹操的出身是他一生的傷痛,他也由此始終無法對地方各地徹底的集權控制。

而曹丕禪代前後,立馬用潁川豪族代表提出的九品官人法,這是對整個時代的妥協。

由此可見曹操面臨的阻力是全天下的豪門望族,門閥士族,而他面對的社會又是帝制衰落,缺乏活力的社會。他是逆風行走的英雄,他的阻力比劉邦、李淵大得多。

毛主席之所以說他是“大手筆,真男兒”,其實也包含著對同樣寒門出身的自己一種評價,是英雄之間的惺惺相惜罷了,這也說明的曹操的個人能力,能在那種情勢下,依然取得三分天下,已經很厲害了。



靜說歷史

當年宿舍5人黑,連拍玩dota時

操作牛逼的大神,沒沒輸掉比賽,總會罵一句:“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千辛萬苦贏下一局後,dota小菜雞,總會在公屏上說一句:“豬一樣的對手,我們由神一樣的隊友。”

打天下,跟打dota沒什麼兩樣。

最怕的就是勢均力敵,誰也幹不過誰。

劉邦,李淵兩人是近衛兵團,身邊隊友操作水平極高,有擅長gank遊走的隊友,比如劉邦團隊的韓信,李淵帳下的秦叔寶,也有默默發育,積累金錢的隊友,蕭何就是這樣的人,當然還有擅長出謀劃策,能夠抓卻把我佔據,何時該團戰,何時小規模接觸戰,知道怎麼做眼,既是瞭解對手動態的隊友,張良,徐茂公等人。

而反觀與兩人對戰的對手。劉邦的對面是項羽領導的天災軍團,在天災軍團中,項羽屬於神一樣的隊友,初期也有幾個神一樣的隊友,在秦末dota爭霸賽的過程中,由於項羽這個人脾氣暴躁,隊友忍受不了,紛紛轉會。經過一輪一輪的比賽之後,劉邦的近衛軍團與項羽的天災軍團,進入總決賽。

這個時候的劉邦軍團,人才濟濟,有秦末dota大賽,gank第一人韓信,有carry第一人張良,farm第一人蕭何。而項羽團隊,只有項羽這樣一個神一樣的男人,但是扛不住對面5個人的圍攻。最終劉邦團隊奪冠。

李淵團隊在總決賽所遇到的對手,遠不如項羽強大,也是分分鐘結束戰鬥,走到冠軍領獎臺。

反觀曹操,真是命苦。

三國dota大賽

劉備團隊中,有一個carry,farm俱佳的諸葛亮,還有關羽,張飛等gank牛逼的隊友。

孫權團隊中,也有carry,farm能力極強的周瑜,呂蒙,陸遜等人,雖然沒有gank型對友,但是架不住孫權經常跟劉備聯合,兩邊隊友經常玩假轉會。

而曹操,曾經有機會收復三國dota大賽第一carr呂布,但是呂布這個人野心太大,總是轉會,最終還要自己組建隊伍,最終被曹操放棄。

三國dota大賽前半部分,曹操團隊面對強大的對手,勞心勞力,一直沒有時間調整隊伍。而劉備,孫權兩人,則在曹操與別的團隊比賽中,逐漸積累經驗,慢慢強大起來。當進入小組賽之後,曹操發現遇到的兩個對手,已經不比自己差多少了。

三個隊伍,不斷的進行加時賽,最終曹操心力憔悴,累死在比賽過程中。


應作如是觀

一句話農民起義好消滅,諸侯爭霸難平定。我們來看看秦末,隋末,元末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農民起義力量非常強大。足以直接推翻一個朝代。


但是東漢末年比較特別,黃巾起義就是給各個諸侯練手的。曹操,劉備,孫堅都是靠平定黃巾軍起家。這些人依靠的是世家大族的支持。

孫策靠著江東士族起家,例如魯肅送了一半家產。所以諸葛亮才會說:“孫權具有江東,已歷三世。國險而民附”。這些士族樹大根深,最後孫權都不得不借著立太子之事削弱士族。陸遜被斥責憂懼而亡,朱據被殺,顧潭被流放。


而農民起義和諸侯最大的區別就是農民沒有根基,很可能一次失敗就會全軍覆滅。但是士族則不同,無論多少次失敗,只要你威望還在,隨時就能聯合當地士族再次拉起一直隊伍。更重要的是士族中有人才,農民起義往往會因為中高層的將領才能不足,又耽於享樂。

說的淺顯點就是農民起義的將領大多沒文化,當時又沒有人提出什麼綱領。又是突然崛起的新貴,民心根本就不附。就是一批烏合之眾,可能敗一次就作鳥獸散。


漁耕樵讀

大家好!我是知未是也,看到這個題目,我認為這個命題很好。分析曹操沒有成功的原因,首先要從分析曹操這個人開始。

劉邦、李淵用了不到7年時間就統一了天下,不是他倆比曹操個人能力強,相反,曹操主要敗在了個人能力太強上。大家知道,曹孟德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和詩人,民間關於他的成語、典故和傳說比較多,他的詩作雄渾霸氣,蕩氣迴腸,和曹操相比,劉邦和李淵個人能力只能望其項背,但事情往往就是這樣,能力太強,就容易產生驕傲自大,這正是曹操失敗的地方。

這一點,我們從決定三國成鼎立之勢的赤壁之戰就能完全看出一二。分析赤壁之戰曹操失敗的原因,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是曹操大敗於赤壁的主題原因。由於驕傲自大,他聽不進賈詡暫緩休整,爾後圖之的建議;由於驕傲自大,他把孫權稱作小兒;由於驕傲自大,他不做充分準備,盲目發動赤壁之戰;由於驕傲自大,他敵我不辨,屢屢中計;由於驕傲自大,他大敗途中還不忘笑話周瑜、諸葛亮用兵不過爾爾……可以說,曹操完全敗在驕傲自大上。

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另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孫劉聯合,這在劉邦、李淵是沒有遇到的情況。項羽目空一切,單打獨鬥,沒有盟友支持,最終導致失敗。李淵在統一戰爭中遇到的主要敵手是李密、王世充和竇建德,其中李密被王世充暗算,李世民攻打竇建德時,王世充坐山觀虎鬥,不予以支援,李世民攻打王世充的時候,竇建德隔山觀望,不予配合,最終導致均被李淵打敗。曹操在赤壁遇到了孫劉聯合,這才是曹操赤壁之戰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總之,曹操在順利時盲目自大、聽不進手下的正確建議,曹操在赤壁之戰中遇到了強勁對手,所以他沒有完成統一大業。


知未是也

先看了一下大家的答案。發現很多人都從個人的能力和當時的時局上去分析,其實我認為沒那麼麻煩,曹操的個人能力也是很強的,東漢末年的時局也並非不允許某個人將國家統一,只是事情的發展常常有很多偶然性,運氣好的人可能就成功了,運氣差的人失去了機會。假如曹操在赤壁之戰中勝利了,那麼他一統天下也就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可能有朋友說難道赤壁之戰的勝利也是偶然的嗎?其實任何事情都是有必然和偶然性的,就像我們生活中做的一些事情,計劃好的一些事情中間常常也會發生變化,假如赤壁之戰中沒有那場勁吹的東南風,假如曹操的大船並沒有用鐵鎖連起來,假如曹操識破了周瑜和黃蓋的詭計,或者在火燒赤壁的時候出現像于禁擊敗張繡時那樣力挽狂瀾的大將,或者假如曹操不給東吳以投降的時間,拿下荊州之後80萬大軍直接順江而下水陸並進攻打東吳,曹操都不至於會失敗,赤壁不敗,他就有很可能一統天下。



所以,其實在歷史的必然中,也有著許許多多的偶然,這些偶然又促成了歷史的必然,曹操沒能統一天下,運氣差了一點,劉邦和李淵很快統一天下,運氣相對就好了一點,劉邦的主要對手是項羽那樣有勇無謀的人,而且他的手下也都很厲害,像張良、蕭何、韓信、陳平等,都是不世出的傑出人才,而李淵比劉邦還幸運,首先是他的基礎很好,本身就是勢力強大的一方諸侯,又有幾個能幹的兒子,像李建成和李世民,都是優秀的領袖型人才,更重要的是他們還遇上了李靖這樣千年難遇的軍事家的全力輔佐,所以能很快統一天下。



反觀曹操,他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征戰天下的時候,很多事都是曹操親力親為的,基本上每一次大戰都是曹操親自出徵,如果他有韓信和李靖這樣的大將為他分擔壓力平定反對勢力,那麼曹操統一天下相對就容易多了。


就像在足球場上,實力強的一方如果運氣比較差的話,球都打到門柱之上,也是贏不了勝利的,而對方則可能因為一個烏龍球,就贏得了勝利。


科普大世界

我們按三國的套路來吧。畢竟作者也是個古人,他的想法也比較有代表性。

孫權稱雄江東,靠的是佔盡了地利。偏安於一隅,才壘集下二世之業。劉備稱雄靠的人和。以織蓆販履之身起於亂世,然而

無論是桃園結義也好,還是落敗時不忘百姓也好,說的都是仁義二字。按時髦話講,劉備這人格局有了。而操的得勢算是佔盡了天時。以官宦之身,在亂世之中始終處於天下權力的中心。不僅是挾天子令了諸候,更是撐握了當時的文化高地,收羅了當時社會的主流才俊文士。這一點很像後廿的蔣中正。

然而曹操此人人品極差,手段極毒。這一點也和蔣很像。這必然會受當時人的垢病,不是有句話叫背後罵操麼?用時髦的話再說是格局不夠。漢朝之後中華民族還稱自已是漢人,而沒有形成什麼唐族人,宋族人,明族人。為什麼?,,,,,天下歸心於漢了。國愛民,民忠於國,家國一體了。這樣的思想當時應該是深入人心得了。不然不會有蘇武,不會有李陵,不會有司馬遷與漢武帝的故事。

所以操,他成不了大事。


飛揚46644226

戰國末期,諸代秦王,通過最完全化的改革,使得秦國實力大漲,並逐步征服關東眾國,直到秦始皇時,終於一統天下。

但關東各國有著數百年根基的貴族們,並沒有被秦始皇徹底征服。

所以秦始皇死後,無能的秦二世胡亥在趙高的矯詔下繼位,使得秦無強君,壓不住心懷不軌的關東貴族,秦朝因此而亡。

春秋之後,貴族勢微,士族崛起,貴族的公學衰微,使得貴族子弟一代不如一代。

而士族私學的崛起,讓士族人材輩出,逐步代替而貴族在社會上的地位。

並隨著以士族力量和削弱貴族力量的君王為主的秦國日益強大。

原本根基就有些動搖的貴族勢力變得越來越弱小,在社會影響力也越來越小。

秦始皇的統一天下,更是把貴族勢力打成殘廢。

所以劉邦最強的對手不過是沒落貴族,有勇無謀的代言人項羽罷了。

而李淵建唐,不過是關隴集拋棄了不利於自己利益的董事長隋煬帝而選擇符合自己利益的董事會董事李淵,又以關隴集團絕對的實力,擊敗關東集團和南方的江左集團罷了。

曹操所生活的東漢末時代,經過西漢末和東漢數百年的積累,世家大族已經成為超越皇權的社會主流。

而曹操父親的養父曹騰雖然位列三公,但宦官之後的身份卻讓身為社會主流的世家大族看不起。

所以曹操所出生的家族並不是當時認可的世家大族,而只不過是大地主出身。

能擊敗四世三公出身的袁氏兄弟和天下豪雄,並統一中原已是不易。

而且他的唯人任賢的選舉制度,侵犯了當時社會主流世家大族的利益,所面對的阻力,不是劉邦面對已經殘廢的沒落貴族代言人有勇無謀的項羽和單純的關隴集團換董事長的李淵能比的。


鵬飛萬里展鴻圖

感謝關注夢幻哲學!

劉邦和李淵能夠用不到7年統一天下,而曹操打了34年依然是三足鼎立!

看上去好似劉邦和李淵很是威武,用不到七年就能幹成一番偉業,而曹操打了34年卻只能安居北方而不得南下半步,而顯得窩囊。

其實不然,劉邦與李淵所處的時代,分別是秦朝和隨朝分崩離析時刻,天下四海八荒之內群雄並起來起誓造反。而更多的都屬於草莽英雄,在大策略上就有很大的不足之處。這樣就可以利用精英人才一面攻打一面治理天下恢復生產。往往這樣的能夠進行相應的連續作戰,一邊攻城擴大疆域,還能夠及時的把佔領的領土轉化成自己的大後方保障後勤。

而曹操所處的時期則不同,挾天子而令諸侯,依然要維持天子的威儀,同時還要進行四海八荒之內的臣子進行封賞,以此來穩固自己的地位,還能借此來讓那些諸侯臣子互相削弱自己的力量,討伐一方的時候必須名正言順方能出兵。這樣就極大的牽制了自己時間上的把握,同時各地的諸侯都是名門之後,都有著治理一方太平的能力,如若不進行互相攻伐,基本上可以維持相對的太平無事。

秦朝和隋朝都是一切秩序都分崩離析需要一個強有力的秩序來進行統一和鞏固,急需要一股生力軍的介入來大刀闊斧的開闢一個新世界新秩序。而漢朝在三足鼎立之前還一直在維持漢朝的正統地位,即使進入三國時期,三股勢力都有著自己的明確目的,那就是一個是統一華夏,一個是恢復漢室,另一個則是雄踞江東準備北上逐鹿中原,每一股勢力下都有很多的智慧廣博之人相輔佐。這一點與李淵劉邦的群雄並起的草莽英雄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夢幻哲學申紅蕾

生不逢時的確是個大的原因,不過我還有一種想法想與大家分享。



不知各位有沒有意識到西漢劉邦、三國曹操、唐朝李淵他們前朝的歷史背景。西漢前是秦朝、唐朝前是隋朝,秦朝和隋朝的歷史相似性很高,同樣是短命的統一王朝、也同樣是失道的統一王朝。而曹操之前的漢朝並不是這樣,漢朝國祚四百餘年,而且是個得民心的朝代,是因為朝內宦官專政和野外割據軍閥勢大致使皇權墜落從而引發的黃巾起義三國亂世,所以曹操和劉邦、李淵朝代天下大亂的病因是不一樣的。



這也就意味著三國亂世和秦末、隋末區別在於政治正當性存在與否的問題。秦末隋末只是想著快速更替舊封建政權,目的就是徹底推翻舊王朝建立新王朝,而三國亂世是有心而不敢反漢,至少是在赤壁大戰前沒人敢那麼幹,例如袁術貿然稱帝結果反而是招致自取滅亡,此外漢朝郡國並行制也是註定三國亂世是一場持久戰的關鍵原因



此外相對來講,曹操同一時代的對手和自己能力差距不大,也是不能速戰速決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劉邦、李淵的運氣相對來講就比曹操好的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