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业主联合涨价!是否涉嫌扰乱市场?

小区业主联合涨价!是否涉嫌扰乱市场?

最近,房子真是牵动着越来越多人的心,甚至让人揪心、闹心。老百姓都嫌房子价格高,吐槽高房价,看着动辄几万一平的高房价头大。但也有些人嫌房价低,嫌自己的房子在卖出时价格不够高,在出售房子时想卖个更高价。

这不,这两个地方的业主就想出了高招。

在杭州,某些小区业主在卖房时联合涨价。这些小区业主内部达成有关本小区“上调二手房价”的共识,并提出比当地的二手房市场价每平方米高出至少1万元“二手房指导报价”。

在南京,早在4月底,明发滨江新城小区被曝部分业主拟订了一份《告明发业主同志意见书》,要求从今年5月1日开始,所有业主联手抬高小区的二手房价格,并规定了不同户型的“指导报价”。与杭州的情况如出一辙,所谓的“指导报价”要比小区的二手房市场价每平方米高出近万元。

杭州、南京的部分小区业主组成“价格联盟”,试图在卖房时联合涨价,这是否涉嫌扰乱市场?

正像网友评价的,房价这个东西是由市场决定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要是标价5000亿一套,那小区里人人都是首富了。还有网友说,业主联合起来操控房价,而政府一直在稳定房价做努力,这种行为对于敏感的房地产市场来说,是不是在顶风作案?有关部门是否应该查处一下。

对于打算购买的居民来说,当然很气愤,因为如果打算购买这个小区的二手房,那么就需要花费更多的购房款,当然不能接受。难怪有人质疑,这是不是炒房客公开炒房、涨价行为?

业主对于项目的增值预期较大,不愿意价格下跌,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正常的就是所谓价格联盟,业主期望通过此类业主群来实现价格的统一,其实根本没法实现,反而有违规嫌疑。价格是市场决定的,业主本身只可以接受市场的价格,各类所谓价格联盟,是一种典型的炒房心态。

从法律上来说,目前尚没有明确法律依据能够对业主联合涨价的行为定性为违法。法律界人士认为,与之相关的法律规范主要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但都是从调控行业或经营者的角度出发,并没有直接对“消费个体”进行限制。小区的业主显然不属于法律规定的经营者或房地产行业从业者。同时,业主出售房屋是行使《物权法》赋予的处分权,业主有权自行确定价格,甚至基于自愿组成个体集群确定私有财产价格。业主联合涨价的行为并不值得提倡。

小区业主联合涨价!是否涉嫌扰乱市场?

业主联合涨价这种行为,从深层来说,反映了房子的金融属性在人们心中已经越来越深。房产之所以复杂,主要是房子有三方面的主要功能混合在一起,即消费、生产和投资。但事实是原油也是如此,它也有这三方面的功能。我们之所以热衷于谈论房价,主要还是跟原油一样,是被它们的投资功能所吸引,消费、生产就成为经济的基本面。

过去,房地产市场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实体经济里的商品房交易市场,而是逐步的演变成了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具有虚拟经济的特质。房地产的魅力——由于地产的地点的唯一性,它也就成为当仁不让的最佳投资品。房屋已然脱离了其作为生活消费品的本质,而成为了投资品乃至投机品。

小区业主联合涨价!是否涉嫌扰乱市场?

正像经济学家韩和元论述的,近年来房地产市场与金融市场相互渗透和结合的愈发紧密房屋的金融属性或者叫“准金融产品”的特质也日益彰显。房屋越来越遭到数以万亿计的投机资金的追逐,跟原油一样,所谓的稀缺性,也就日益成为了那些投机资金进行大肆炒作的有利法宝。这时,房屋的价格自然也不再主要的取决于供给和需求,房屋已然化身为金融市场里的一个交易标的物,一个被巨额投机资金所追逐的“金钱宠儿”。

但是,随着房住不炒的政策落实,随着楼市调控的升级,房地产正在回归其本来的居住本质,将来会逐渐淡化其金融、投机、虚拟性质。目前中国房地产已进入存量市场时代,新房将进入中低速发展阶段,未来房地产将由以购为主向购租并举转变,由房地产开发向服务运营转变。据统计,2016年通过租房解决居住问题的人数已超过1亿人。

也就是说,将来一定会在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让房子回归居住本质,实现大家的住有所居梦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