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千百年来,人们一直认为这是老祖宗总结并流传如此久远,肯定不会错,认为它是真理。事实上是这样吗?诸多的事例可以证明,这个“真理”实际上只对一些人适用,对另一些人不适用。

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适用于哪些人呢?严介和先生说,对平庸的人来说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对于卓越的人来说,应该是“当局者清,旁观者迷”。严先生应该是纵观古今历史,经过深思熟虑得出的结论,非常有道理。《隆中对》里讲到:“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文中“时人莫之许也”,其实就是旁观者迷。马云创建阿里巴巴初期,很多人也“迷”,真正“清”的很少。

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

对于政府、军方的战略决策,普通百姓更是“迷”了。一些涉外纠纷出现后,常常是很多网民针对政府、军队一片骂声,自己俨然一夜之间成了政治、军事、外交天才,认为应该这样那样处理,最后可能觉得自己都很可笑。不管是组织还是个人,做任何事都渴望被人理解,但是如果得不到理解,其实也很正常,“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有“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谓为“信然”,已经不错了。很多时候,不是求得别人对我们的理解,而是我们要理解别人对我们的不理解。

真的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吗?

平庸的人难以理解卓越的人,特别是在卓越的人创业之初或失败之时。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当时谁能认为他能成功?中国共产党由一群手无寸铁的书生发起,谁能想到他们能夺取天下?创业艰难,难在不是旁人的“不理解”,而是至亲的人也不理解,甚至还充当“拦路虎”,我的朋友创业时,遭到家人反对,最后以离婚相逼才走上创业之路。旁观者在不清的情况下,最好仅仅袖手旁观可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