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層做信訪」在信訪工作中磨鍊和昇華

忠縣信訪辦 鄧信周

許多人說“信訪工作是天下第一難的工作”,難在哪裡呢?在維護黨和政府的形象的同時,也要依法及時就地解決信訪群眾的合理訴求;在有時候工作環境充滿負能量的時候,要能夠成為傳遞正能量的那盞明燈。鄧信周同志於2011年從基層農業服務系統考入縣信訪辦,從此就體驗了這一行業的艱辛。

古人曾說:“把自己當做別人那是無我,把別人當做自己那是慈悲,把別人當做別人那是智慧,把自己當做自己那是自然”。鄧信周同志深刻理解了這句話的含義,並讓自己“跳出信訪看信訪,回過頭來幹信訪”。

一、把自己當做別人

在接訪工作中,當群眾情緒不穩定時,他首先做到了讓自己心境平和,“把自己當做別人”。他認為,只有心中“無我”才能站在“為黨分憂、為民解難”的角度去思考,從容妥善處理。2016年,我縣部分棚改拆遷戶到縣信訪辦上訪,要求提高棚改拆遷補償標準並將原住房擅自改為門面的按照正常門面進行補償,這涉及的政策性強,牽涉面大。當時有的業主帶著老人小孩來上訪,情緒激動,現場秩序比較混亂,鄧信周同志在接待來訪群眾時就做到了自己心中不亂,理清事情的根源,安撫群眾情緒,同時請來相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從政策層面及群眾的切身利益上進行了現場政策解釋和思想疏通。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解除了群眾心中的疑惑,從而順利的推進了棚改工作的正常進行。

二、把別人當做自己

習總書記要求幹部,“時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員”,“把心貼近人民”。他對這句話理解就是“把別人當做自己”,將自己當做群眾中的一員,設身處地的站在對方的立場思考和辦理。如我縣2015年某樓盤因為開發商資金出現問題而停工,致4棟樓業主不能按期接房,業主多次找開發商無果後就到縣信訪辦上訪,要求督促開發商儘早開工、完善附屬設施並及時交房。鄧信周同志在接訪的過程中瞭解到,業主的訴求確實有道理,但開發商也正在籌集資金,他便及時組織了相關部門和開發商、承建商及業主代表進行面對面的溝通,通過溝通,大家換位思考,互相理解,制定出了一套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時間表,從而妥善處理了該群體信訪問題。

三、把別人當做別人

接待來訪群眾也需要智慧和技巧,鄧信周同志擅於“把別人當做別人”,注重提升與人溝通能力和對事情的分析判斷能力,將好事辦好。2012年,我縣一位80多歲的老同志由於思想比較偏執,長期信訪。在接訪過程中,他了解到,這位老同志業餘喜歡下象棋、釣魚,便利用週末或節假日到老同志家中或請老同志到他家中聊天、下象棋,有時候還出去釣魚,從此就結成了親戚,老同志一有空就打電話叫他去聊天,再也不到任何地方去上訪了。鄧信周同志在長期的信訪工作中認識到,有的信訪人並不一定需要解決什麼具體問題,有可能是因為心靈空虛,需要獲得社會的認同感或存在感,因此他在接訪群眾的過程中,做到了與群眾真心溝通,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並智慧辦理,有效的化解了一些疑難信訪問題。

四、把自己當做自己

在20多年的工作中,鄧信周同志深刻領悟到: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升自己思想境界的過程,而信訪工作恰恰是一個很好的平臺和鍛鍊機會,人的成功也許不是取得了多高的政治地位和佔有多少物質金錢,而是思想境界能達到什麼樣的高度。因此他嚴格要求自己,“把自己當做自己”,做到“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並將這作為他在今後的信訪工作過程中努力的方向和目標。

「我在基層做信訪」在信訪工作中磨鍊和昇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