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甬城!清朝到现代的沿革概况

宁波历史悠久,但由于宣传不够,许多宁波人特别是外来新宁波人,对宁波的历史沿革并不清楚。现根据相关资料,在他人文稿的基础上,综合整理了一份材料,发为头条,供各位参阅。对相关作者,在此谨致谢意。

世界第四大港口城市!甬城!清朝到现代的沿革概况

2016年江东并入鄞州奉化市改区

宁波的历史沿革

宁波简称甬。“甬”之名,周朝已有。“甬”从甬江得名,甬江因流经甬山得名。甬山即鄞州区、奉化市交界处的江口山。“甬”是古代大钟的象形字,因山峦很象一只覆置的大钟形状,故名。

宁波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宁波可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两千多年的夏代。据记载:“夏时有堇子国,以赤堇山为名,后加邑为鄞。”“鄞”的名称最早就是这样来的。

春秋时为越国境地,勾践灭吴后,在姚江边构筑句(gou,读勾)章城,为今宁波境内有城之始。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郡县制,公元前222年,在现宁波境内正式建立了鄞、鄮、句章和余姚四个县,隶属会稽郡。由于宁波依山面海,集市兴旺,“海人持货贸易于此”,所以把附近的山称为鄮山 (今育王寺附近),并在此设立鄮县。鄮即“贸邑”两字的合写,意即贸易的地方。“鄮”字形象地反映了宁波这个地方的特质,能够让人窥见宁波人经商的天赋自古至今代代不衰的奥秘,也可为今日“宁波港”、“宁波帮”两大优势找到历史的渊源。

到了汉朝,这四个县的范围大致是:鄞县包括现在的市区、西南郊和奉化东南一带,县治在今奉化白杜;鄮县包括江东区以东,鄮山以北的地方,县治就在鄮山;句章包括江北到慈溪、镇海、北仑一带,县治在今江北区慈城镇城山渡附近;余姚包括现境和慈溪一带,县治一直未变。

东晋隆安四年(400年),句章城为孙恩所破,遂迁址小溪(今鄞州区鄞江镇)。隋开皇九年(589年),鄞、鄮、余姚3县并入句章,为历史上大句章,县治设在小溪。唐武德唐四年(621年)废句章县,以原句章、鄞、鄮3县置鄞州,不久改称鄮县;以余姚县地置姚州,不久复为余姚县。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 设州,析鄮县地分置鄮、奉化、慈溪和翁山(今舟山市)4县,因附近有四明山,就称为明州,州治与鄮县县治均在小溪。唐长庆元年(821)年州治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为其后一千多年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元和四年(809年),又在鄮县东面甬江口设一望海镇。五代十国时属吴越国。后梁开平三年(909年),鄮县县治从小溪迁入三江口,州县合治自此定局。同年,为避后梁太祖朱晃之祖朱茂琳(茂同鄮同音)讳,改鄮县为鄞县,并将望海镇改为望海县,后改为定海县(即后来的镇海县),又把象山也划归明州。北宋熙宁六年(1073年),又成立昌国县(即后来的定海县)。这样,明州范围就大体上包括后来宁波的鄞、慈、镇、奉、象、定几个县。唐、宋间,明州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海口,《四明志》就有“ 海外杂国,贾舶交至”的记载,1974年在和义路出土的唐代精美瓷器,就是经由明州港出口的外销瓷。唐代在明州还设立了专门管理外贸的机构——市舶司。当时从明州登陆来朝贡和贸易的,主要是日本、高丽和一些东南亚的国家。到了宋代,明州和泉州、广州并称为全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又是全国建造海船的重要基地,当时能够建造可以容纳五、六百人的大吨位海船。

南宋理宗时,把明州改为庆元府,元代又改称庆元路。明初,因“庆元”有庆贺元朝的意思,复改为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因“明”字与国号相同,为避国号讳,朱元璋采纳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镇海县当时叫定海县)之义,将明州府改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清雍正四年(1726年),设宁绍台道,驻宁波。鸦片战争后,宁波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民国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四年后撤市,复入鄞县。

1949年5月浙东解放,次月成立浙江省第二行政专署,不久改称宁波专员公署,辖鄞县、慈溪、镇海、奉化、象山、定海、余姚7县。1952年宁海县从台州专区划入,次年定海县划归新置舟山专区。自此,宁波地域保持稳定至今。在设立专署的同时,划鄞县城区及近郊设省辖宁波市,设镇明、海曙、江东、江北4区公所,后改为区。1978年,镇海县划属宁波市,市区4区升为县级区建制。

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全市辖鄞县、镇海、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宁海7县和海曙、镇明、江东、江北、郊区5区。1984年海曙、镇明2区合并为海曙区,郊区并入江北区。1985年镇海县分为镇海、北仑(最初称滨海)2区,余姚撤县设市。1988年,慈溪、奉化撤县设市。2002年,撤销鄞县,改设鄞州区。至此,宁波市域形成3市2县6区格局。

1986年宁波被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成为计划单列市,1988年3月批准为有制订地方性法规权限的较大的市,1994年成为副省级城市。

(据相关材料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