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这部大热的动画电影你看了吗?

这部电影在风格上

没有动画电影市场青睐的CG制作,而是采用了传统手绘水彩的风格。

情节上

更是没有纠缠复杂的情感,而是用轻松诙谐的法式幽默展开了三段戏中戏的小故事。

听起来似乎是给小朋友看的动画电影,如果你这样以为,就大错特错了。

目前《大坏狐狸》豆瓣评分达到了8.2分,烂番茄新鲜度100%。

也许你要问,它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且听我们分析: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大坏狐狸的故事》改编自法国同名绘本,有着浓厚的法漫特色。动画电影前不久还获得了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动画奖。

动画讲述了三段温馨可爱的法式谐趣小故事

舞台是一个小型农场,围绕着一群蠢萌的小动物们间的故事展开。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曾这么说过:“用心看一部电影,你就会比用脑子看电影更宽容。”

就是有那么一类电影,让你的大脑不必派上用场,能带着一颗毫无防备的心去观赏。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大坏狐狸的故事》就属于这样一类电影,除了天真、可爱、脑洞大开,和一些纯真的寓言,几乎看不到复杂难解的情节。

在动画里,你会看到一群用孩童天真的视角刻画的“反差萌”动物:

有想做坏人却心太软的大坏狐狸;有老被队友坑却保持善良的猪猪先生,有会偷懒的看门狗...

童话里没有恶人,大家的性格杂糅在一起,谱出了一支生动的曲子。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第一个故事《送子三傻》:

笨鸭、蠢兔和猪先生遭遇了重重灾难,才把送子鹤偷懒丢下的婴儿波琳娜送回了家中。(送子鹤偷懒这一项设定也是很有人情味了。)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第二个故事《大坏狐狸的故事》:

那只想吃鸡的狐狸,偷来鸡蛋后却孵出了三只小鸡仔,本想吃掉他们,却没想被小鸡仔们误以为是妈妈。我们的“大坏狐狸”不仅没有吃掉他们,反而尽心尽职地当起了“妈妈”。

当小鸡仔终于知道狐狸并不是他们的妈妈时,他们依然给了他一个依恋的拥抱。就好像他们真的成了一家人。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第三个故事《拯救圣诞节》:

一只黑道老大般的狗狗,原本想吃掉猪先生他们,却因为儿子想拯救圣诞节的心愿,陪着蠢萌的鸭子和兔子去寻找给孩子们准备的礼物。

就像猪先生所说:“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的幸福,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信圣诞老人也好,不相信圣诞老人也罢,大家最后都在圣诞节这天收获到了快乐的意义。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一个好故事里,每一个角色都是极具辨识度的。

从这一点来说,《大坏狐狸》角色塑造得也很成功,不仅仅是他们的形象、肢体语言和表情很丰富,更是他们每个人物的性格也是相当有辨识度的。

每个动物的表情和动作代替了语言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

当然作为一部“画出来的”电影,道具布景也是很考究的。

比如第二个故事里,母鸡对狐狸的敌意,从母鸡家中的陈设,到“绝杀俱乐部”恐怖的魔鬼训练,都能窥探出导演这突破宇宙的可爱脑洞。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别以为《大坏狐狸》仅仅是给孩子们看的,其实有些梗只有大人能看懂。比如兔子和眼镜猴对话中有一些有趣的法语梗,眼镜猴开口说的是略带河南口音的中国话,如果你细心观察,相信会得到更多笑料。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大坏狐狸的故事》制片人迪迪埃•布伦纳与导演本杰明•雷内、帕特里克•英伯特结缘于2012年合作的《艾特熊和塞娜鼠》,同样是一部绘本改编动画。

它以温暖质朴的水彩画风和动人治愈的故事,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美国动画安妮奖最佳动画电影导演提名等荣誉。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而此次《大坏狐狸的故事》,依然秉承了温情的手绘画风,画面生动,更具匠心,用简单的画面和故事传递出了温暖的人性光辉和美好的生活情趣。

它凭什么能在豆瓣拿到8.2的评分?因为它传递的故事和核心价值观是美好的,正义的,善良的。

在需要深刻的故事电影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这样的电影来洗涤一下我们负重的心灵。

毕竟,活着是为了享受快乐。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相信美好,

我想这就是大坏狐狸想要告诉我们的,

尤其是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人。

==== END ====

《大坏狐狸》凭什么这么受欢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