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不识的父亲,为了供孩子读书,开始学着认识英文字母

父亲节马上到了,我想写点东西给他。可是他实在普通,绝不是了不起的父亲,但不妨碍我爱他。

其实他是很笨的。

胆子也小。

“不识字就不识字,人家出去打工能挣钱,咱们也能挣。他就是不敢,后来要不是你们念书给逼的,估计现在我还困在地里头。”回想起当初到大同打工,妈妈依然在埋怨他,耽误了挣钱的好机会,只能出苦力。

当时我读初中,姐姐读高中。学费不贵,但仅仅靠秋天卖粮食已经不能供我们读书了。被逼无奈,爸爸妈妈把地留给亲戚,出去谋生路。

妈妈尤其了不起,做饭好吃,手脚利落,很快找到保姆的工作。但是爸爸不行,他没什么技能,人又老实巴交,还走哪都迷路,总得有人领着。在村里人的拉拢下,他在货站卸货,因为自己沉默寡言的性格,总是受气,做得多挣得少。后来在铁路上拉石头,一起工作的人心存歹意,常常口出恶言侮辱他。要是五叔或者七叔,绝对不会受人欺辱,该早就打起来。但是他不敢。“要不是这几个孩子念书,我真得干不下去啦!还是种地好,谁的气都不用受!”夜里,常常听见他同妈妈唠叨,我听了心里堵着,难受得要命,却也什么都做不了,走得时候仍旧问他们拿钱。

“要怪就怪自己笨,啥手艺也没有。别人能当个瓦工木工,他就能受苦。”妈妈这么说。

实在干不下去了,他去拾破烂,再不用受气,但是挣得少,很快就不拾了。还记得他收回来各种废旧的书,有《隋唐演义》、《曹操传》之类的,他也舍不得再卖废纸,留着给我看。接着和人家合伙去矿上卖油、面。暑假我跟着帮忙,大清早5点多到粮店接上麻油、白面、粉面,搭班车去矿上卖。把东西卸下来我负责看管,他挑着两桶油上山叫卖。矿区山多,绕上半天或许能卖掉一辆桶油,遇上要面粉的,他再下山给人家抗上去,回来之后满脸身都是白扑扑的。他老实得很,有赊账的,拿不到钱也给人家送,结果记性不好,山路缠绕,记不住路再也要不到钱,给妈妈骂。当时人家卖胡麻油,都掺了色拉油,挣得也多。他太老实,又不肯骗人,人家一降价就妥协,总是挣不了。卖完之后,我们在路边摊2块钱买3个包子,我们分着吃,他那么大一个人,却硬要说自己吃饱了。

后来同他一起合伙的人看他老实就在钱上使计,他没办法一个人干,不再去矿上了。他和六叔一起在菜市场租了摊子买菜,还是赚钱微薄的利润。记得他总是在清晨4、5点瞪着那辆破旧的人蹬三轮车去几十公里的货站接菜。当时他唯一的愿望就是攒钱买一辆电动三轮车,接菜的时候不用再骑得满头大汗,还能早点回来开业。好不容易攒下钱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却给贼偷了,却也只能暗自心疼。后来过端午节,他们都忙,我自告奋勇瞪着那辆人蹬三轮车,拉着红枣粽叶走街串巷去卖红枣。骑得不太熟练,车子翻沟了,两箱子红枣全部报销,我在千钧一发之际跳下来。那是家里当时唯一的财产,但是暴脾气的他没有任何责骂,反而庆幸我毫发无损。那沟真得很深,要是掉下去,准没命。两辆车的丢失,结束了他的卖菜生涯。

这就开始跟着同住一个大院的邻居站桥头,搬沙子抗水泥搬家,他老实又勤快,干了好一阵子。但是妈妈总说他吃亏,每天辛辛苦苦搬回来人家拆卸不要的木柜子木门,都给那个邻居要走了。

当时妈妈已经有了一个弟弟用完的手机,经常和我们打电话。“爸,给你也买一个。”我说。

“我不会打,浪费钱,不用。”他拒绝。他爱面子,不会的就不去碰。不会手机在想要也说。他不会坐火车,怕问来问去别人不搭理,就拒绝坐火车。妈妈和姐姐弟弟打电话,他却屏气凝神的听,生怕落下一个字。我知道他心里想要,就给他买了一个诺基亚,简单的教会了他。

“哎呀,还挺简单的。”他挺高兴,一个200块钱的手机,却每天拿塑料袋包好,慎重的装在口袋里才出门。

“我这营生土浑浑的,怕进土了。”妈妈总是嘲笑他,他这么说。他十分真爱那部手机,一直用到现在。充电的时候总是等电用尽了关了机才充,充不满绝不开机,他说这样能保护手机。

前几年,大同营生不好找了,姐姐在东胜给他找了份工作。他住平房惯了,在姐姐家很多东西不会使。偏偏脾气又怪,不会也不问,找不到水龙头开关就同妈妈发脾气,妈妈红着眼眶和我诉苦。当时他该有多着急啊!他一定想在女儿面前长点脸,更不想让女婿瞧不起,就和自己死磕。

人家都骑电动车,他还骑着自行车,常常跟不上工友,铁西的路那么好走他却总是迷路,我们给他买了个电动车。

“那个家伙挺危险,说个被车就撞倒了,速度也不好控制,我在大同街上经常看见电动车和汽车撞。”他怎么都不肯骑电动车。在妈妈的百般却说下,才开始学。

“你爸骑个电动车比人家骑自行车还慢呢!现在还不敢骑着车进大门,一到门口就推着了。”妈妈总是和我们嘲笑他。学会之后,他下班来单位接上我一起回去,十分自豪。

后来不习惯东胜,又回大同去了。因为再没什么负担,心里也不焦急,挣得少也没关系,加上之前经验的积累,这次他工作得比较顺心,很少听见他再抱怨。这次回家,我说想去东方削面吃面,不认识路,他自告奋勇送我过去,还顺带帮我买了回东胜的车票。路上他和一起工作的人打电话。“哦,棚户区?D区?那一会儿就到。”

“爸,你还认识棚户区呢?还知道ABCD?”我非常惊讶,因为以前坐车去过棚户区,非常远路也不好走。

“我们这营生不是这个小区就是那个小区。走得多啦,大同城里的大部分小区我都认识了。这大同也挺奇怪,不分123区愣是弄个ABC,一开始可不好认啦!现在也习惯了。”他回答得很自然,一如平常和我聊天。

我突然哭了。

坐在车后,他没有看见我的眼泪,依然说着:“一开始啥也不认识,啥也不会。现在走哪都迷不了路啦。你想去哪儿我骑着电动车送你去!”

是啊!他以前只认识土豆小麦油菜,只会种地锄地扬场,但现在也要学会了在大同迷宫般的街道不再迷路,学会了用手机,学会了骑电动车……15年的时间,他学会了认识ABCD,他在用比锄地还要多的力气,学会进步。

一个父亲,为了生活,为了儿女,非如此不可。

大字不识的父亲,为了供孩子读书,开始学着认识英文字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