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關於莊周的文學性,朱光寶主編的《中國文學史教程》將其概括為兩個字:“前人評價莊子的文章奇詭怪譎,汪洋恣肆,實際可以濃縮為‘奇’和‘變’兩個字。所謂‘奇書’‘奇文’,《莊子》在先秦的確是首屈一指。如果再稍微細論一下,‘奇’涉及了選材奇、構思奇、描寫奇、結構奇等特點。像骷髏、屎尿一類東西,一般的作家是避之惟恐不及的,因為它們令人恐懼,令人作嘔,但莊子卻選它們來論‘大道’,這是人所不及的超奇。”而對於這樣的總結,明羅勉道在《南華真經循本·釋題》中也有過類似的表達:“《莊子》為書,雖恢詭憰怪,佚宕於‘六經’外,譬猶天地日月,固有常經常道,而風雲開闊,神鬼變幻,要自不可闕。古今文士,每每奇之。”為此張採民在《〈莊子〉研究》中說出了這樣的總結:“《莊子》是一部先秦時期的哲學著作,但卻與一般的哲理散文不同,不是用論述性的語言、嚴密的邏輯推理去闡述哲理,去說服人;而主要是通過生動的形象和強烈的感情去感染人、打動人,讓讀者自己去‘意會’其中的哲理。這種獨特的表達方式使作品產生了‘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效果。”

如前所言,莊周喜歡用寓言來講述他的哲學觀,最為後世所熟悉者,當為《養生主》中的一篇《庖丁解牛》: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響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這段話很早就被選入了中學課本,於此用不著再做細解,而“盜亦有道”這個成語也是出於《莊子·胠篋》:

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龍逢斬,比干剖,萇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賢而身不免乎戮。故蹠之徒問於蹠曰:“盜亦有道乎?”蹠曰:“何適而無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聖也;入先,勇也;出後,義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備而能成大盜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觀之,善人不得聖人之道不立,蹠不得聖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則聖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則齒寒,魯酒薄而邯鄲圍,聖人生而大盜起。掊擊聖人,縱舍盜賊,而天下始治矣。

其實該篇的起頭一段為:

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而為守備,則必攝緘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謂知也。然而巨盜至,則負匱、揭篋、擔囊而趨,唯恐緘縢、扃鐍之不固也。然則鄉之所謂知者,不乃為大盜積者也?故嘗試論之:世俗之所謂知者,有不為大盜積者乎?所謂聖者,有不為大盜守者乎?

這段話說,人們為了防備小偷來作案,所以就會把自己的財物放進箱子內,而後將箱子鎖上,還是覺得不保險,於是又用繩子緊緊地捆起來,這麼做看似很保險,可是強盜來的時候,扛起箱子就走了,而且強盜惟恐繩子不結實,如此說來,藏寶人的做法就等於是給強盜儲存好了財富。而莊周認為,這樣的聖人其實就是在替強盜積累財富。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莊子撰《南華真經註疏》十卷,清光緒黎庶昌刻古逸叢書本

為了說明這個觀點,莊周在下面舉出了兩段例子,而其第二段就是上面的引文。他首先說了四位忠臣被殺的故事,接著又寫盜蹠的手下問盜蹠說,做強盜是否也要講規矩,盜蹠說那當然,比如進屋偷盜時能夠很快推測出財物藏在哪裡,這就叫做聖明;而第一個衝進屋裡的人,這就叫做勇敢;拿到財物後,最後一個退出屋的人,這就叫做義氣;而決定這個財物該搶還是不該搶,這就叫做智慧;奪得財物之後,能夠平均分配,這就叫仁愛。盜蹠說,只有具備這五點的人,才能做到大強盜。

莊周引用完盜蹠的話後,接著做出瞭如下的結論,他說善人如果不懂得聖人之道,就不能立業,而盜蹠不懂得聖人之道,就不能行竊。然而天下卻是善人少,不善的人多,如此推論起來,聖人給天下帶來的好處少,壞處多。接著他又說出了另一個成語,那就是“唇亡齒寒”。

關於莊周的人生觀,雖然專家都認為他的思想頗為複雜,但總體而言,他所作的《逍遙遊》卻能基本表達出他的整體觀念,而該書的如下一個段落則最能集中表達出他的個人追求: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也,亦若此矣。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內外之分,辯乎榮辱之境,斯已矣。彼其於世,未數數然也。雖然,猶有未樹也。夫列子御風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後反。彼於致福者,未數數然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莊子》一書所表達出的獨特思想甚至影響到了域外。十九世紀末,英國駐華外交官翟理斯就首次翻譯了《莊子》一書,然而他對該書的興趣卻並非思想性的,因為他認定莊子沒能實現自己的哲學目標,但是:“(莊子卻)留給後代一部傑出的文學瑰寶。”為什麼給出這樣的結論呢?翟理斯認為《莊子》一書:“語言的漂亮活潑,則有口皆碑。”到了上世紀四十年代,林語堂也將《莊子》翻譯成英文,他在該書的序言中說了這樣一段話:“莊子絕對是周朝最偉大的散文家,就像屈原是最偉大的詩人一樣。他的這一地位,是由他奇麗的風格與深刻的思想所奠定的。也正是因為這樣,他雖然是最肆無忌憚批評孔、墨之人,也是儒家學說最有力的反對者,儒家學者卻個個或公開或私下表示對他的仰慕。在公開場合不贊同莊子思想的,都將莊子的書當文學作品來讀。這部書在豐富中國詩歌與文學想象方面所起的作用無法估量。”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宋劉辰翁評點《莊子南華真經》明小築藏板本

對於《莊子》的各個篇章,林語堂在序言中分別作了如下的總結:“最富辯才的是《胠篋》;最具道家特點的是《在宥》;最神秘、宗教意識最濃的是《大宗師》;寫得最漂亮的是《秋水》;最古怪的是《德充符》(典型‘浪漫主義’的主題);最明快的也許要數《馬蹄》;而最奇幻的則是第一篇《逍遙遊》。”

莊子故里位於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莊子鎮青蓮寺村。來到商丘前,我通過網絡預訂了當地所謂最好賓館,而實際酒店遠比想象要差很多,其四星去掉一半恐都難合格,早餐簡單且有異味,反而讓我懷念起昨晚在酒店附近啃的牛骨頭。北京到冬天喜歡吃羊蠍子,外地人聽這個名字覺得怪嚇人的,其實就是羊的脊椎骨,而昨晚吃的是牛的脊椎骨,只是不知有否牛蠍子這種說法。十元錢一斤,其實一斤也就一節而已,味道鮮美,我竟吃了兩斤,其實也沒啃下多少肉來,倒不是因為上面肉少,而是自己的啃工太差,於是請服務員拿回廚房讓其劈成幾塊,再端出來時,果真容易啃了許多,這種牛蠍子味道之鮮美,更加令我感覺到今天的早餐難以下嚥。

出門見一出租與之商議包車事,其既不按公里說價,也說不清一天要付多少錢,看來他還沒做過這樣的生意,竟打電話約來了三輛車的同伴,拿著我的地圖算計著我標出的地方。我的路線是先去商丘郊縣找倉頡墓,之後向西北到民權縣去找莊周故里,之後再一路向北到睢縣去拜訪湯斌祠,之後向西到通許縣去看曹植墓,接著到尉氏縣去看阮籍墓,最後把我送到開封即結束。幾個人經過一番算計,告訴我一口價一千元,這麼遠的路途,這麼多的地點,竟然報這麼低的價格,於是我脫口而出就答應下來。我的痛快顯然讓司機沒有料到,四個人對視了一眼,感覺到報低了,而我一瞬間有了一種惡作劇的快感。

沿105國道北行五公里,穿越雙八鎮,路邊看到毛主席紀念館,很奇怪當地竟有此館。司機說當年打仗時毛主席在這住過一晚上,又告訴我此地為草莓基地,果然田地中是一眼望不到邊的草莓大棚。105國道商丘段的路面很有意思,材質是水泥路,然卻都是六菱形的塊狀,我覺得既然毛主席在這裡住過,應該是八菱形才對,可以以此來附會紅軍的八角帽。看來司機未能聽懂我的調侃,他認真地說,路面六菱形和毛主席沒關係,是因為路面破損太快,做成塊狀,損壞一塊就可單獨換一塊,而不用專門刨掉一截路面。我注意到他說“塊”不帶兒化音,看來雖同為河南,但方言與鄭州有差異。從地圖上看商丘距山東和江蘇都很近。

一路上的聊天倒也是打破沿途岑寂的好方式,但這種方式也容易誤事,果真在聊天期間,司機突然一個急剎車,告訴我說可能走過了。一打聽果真如此,停到路邊向兩位鋤草的老人問路,他們詳細地告知路線,退回雙八鎮,轉而東行三公里,再行打問告知又走過了,說退回一公里看到一水塘再左轉,而後終於到了倉頡墓。

拍照完倉頡墓後,接著奔莊周故里,按資料記載莊子故里在民權縣順和集東北三里的青蓮寺村,現存古井和墓。然民權縣與倉頡墓在商丘的兩端,故開車重新駛回商丘出城向北走211國道,正趕上此路在擴建,車速如牛,司機馬上去電同伴,詳問繞路捷徑。包車的好處在此凸顯出來:不用再仔細地盯著地圖和路徑,提防著司機繞路。因為在途中我一直在詳細地記錄下每段的路徑和里程,以往每次問司機時總是忐忑於司機的心理,擔心他以為我記錄里程是跟他到最後按裡付酬的依據,故跟每位司機都要解釋一番:自己記里程是為了寫書,跟計價無關云云,雖然司機都作理解狀,但總覺得還是有心理上的微妙悸動。今天則不同了,任你走吧,只要能找到就行,且可以毫無顧忌地粗聲大氣地問每一段的里程,還可悠閒地欣賞著外面的景緻。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村口的標牌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她們好奇我為什麼在這裡拍照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不知這是不是該條衚衕的名稱

沿路的廣告牌見到最多的是史丹利複合肥的介紹,能記住這個廣告是因為我跑過的幾個省都能看到,在北京史丹利這個牌子主要是做衣櫥,到這裡變成了化肥,不知是江南桔變成江北枳,還只是名稱上的撞衫。駛上黃河故道,然故道截流改為了水庫,水庫名吳屯,水面極其開闊,稱得上浩渺,水清見底,讓我心情為之一爽。穿過老顏集鎮向西一公里,再轉向北,詢問一番又轉向西,行八公里到林七鄉,再向北十三公里穿褚廟鄉到達順和鄉,在路邊看到田野中的一些墳丘,是用磚頭砌成一頭大、一頭小、一頭高、一頭矮的棺材形狀,且外不培土,此種入葬方式在別地從未見過。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街頭的莊子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莊子井

駛入鎮中,在新華路的十字路口上聳立著有七八米高的莊子塑像,塑像底座上說明此地為莊子故里,在此路口右轉三百米遠即是青蓮寺村,在村邊的一條極窄的小路上,立著莊子故里的小石牌,沿此坑窪不平的小窄路北行五十米即到村中,西側有一個近年所蓋的小亭子,亭的正中間有一口井,然而井面卻用一塊水泥板徹底封蓋著。亭子上標明此即所謂的莊周井,然從亭子到水井以及四圍看上去,完全像某個公園內供遊人休閒的小涼亭,無一絲的古意。圍著亭子拍照,一老者走過,向其確認此即是當年莊周用過之井,他說上幾輩的老人都是這麼說的。再問他莊周故居所在,其向前指一指說在村北。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這口井被水泥板封了起來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生活

謝過老人驅車前往,不足百米即已出村,然村北是一片曠野,看不到任何遺蹟,正四處張望間,老人竟跟了過來,向其詢問舊居所在,其又往田地裡指了指,這才看清在村邊的空地裡立著三塊新刻的碑,說明這是莊周舊居遺址,但如何確定出來的卻未見任何說明。再向老人請教莊子墓所在,其竟告訴我並不在此村,而是離此村十八里地遠的鄭莊。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上面的介紹文字難以辨識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這裡談到莊子曾長期隱居於此

謝過老人前往鄭莊,於十字路口處打聽鄭莊方向,不料路人均告此地有兩個鄭莊,且方向相反,想再回頭請教老人,已杳不知其所終。無奈只好再打聽莊子墓所在,有一人告訴我莊子墓在順和鄉與褚廟鄉之間,按其所說前往尋之,果然發現幾個碑亭,興奮地跑上前去細看,卻大為失望,原來是治理黃河碑和建村碑,看來莊周果真是鯤鵬展翅者,杳不知其所之也。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莊子故居遺址

莊子: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下)韋力撰

沒有了任何痕跡

回來後查資料,原來莊子墓位於老顏集鄉唐莊村,這個地方我卻未曾到達,看來有一天要重新前往該地,再一次去朝拜這位奇異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