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三國: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智商在襄樊之戰中被呂蒙輾壓?

文 | 江隱龍

劉備手下最強的將領是誰?面對這個問題,相信很多讀者的第一反應都是:關羽。是的,關羽不僅武功卓絕,而且在長年的戰爭中累積了深厚的用兵經驗,是一位難得的將才。不只是後人這麼認為,同時代的人也是這麼認為的:關羽死後,曹丕在與朝臣討論劉備會不會出兵討伐時,曹魏的謀士們大多認為:“蜀小國耳,名將唯羽。羽死軍破,國內憂懼,無緣復出。”

腦洞三國: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智商在襄樊之戰中被呂蒙輾壓?

最難得到的認可大約便是敵人的認可了。關羽鎮守荊州數年,是曹魏的大敵,然而曹魏卻評價其“名將唯羽”,這就說明了兩點:一、關羽是有能力鎮守住荊州的;二、劉備選關羽鎮守荊州是很有眼光的。很多讀者提出當時如果劉備讓趙雲留守荊州一定比關羽更為穩妥,其實身為一方主帥,其任務可不僅僅是打仗那麼簡單,論經驗論名望論才能,關羽都是最好的人選,趙雲能比關羽強的,只在性格。

腦洞三國: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智商在襄樊之戰中被呂蒙輾壓?

然而,荊州最終還是丟失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在劉備已經佔領漢中的背景下北伐,圍樊城、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曹操被其兵勢所逼,幾乎動了遷都的念頭。關羽又能夠利用孫狼的流寇在曹操的腹地大打游擊戰,一時間中原人人自危。由此可見,關羽不僅有勇,亦有謀略,作為北伐的將領,也是合格的。這一戰,就算是讓諸葛亮隨軍輔佐,也未必能有更大的戰果。

腦洞三國: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智商在襄樊之戰中被呂蒙輾壓?

當然因為關羽的孤傲,導致後方糜芳、傅士仁降吳,最終呂蒙兵不血刃偷襲了荊州,關羽北伐沒有了後方,自然以失敗告終。然而,縱然是荊州城池已經被呂蒙攻克,也不代表關羽全盤皆輸:他手下尚有數萬荊州兵,而且都是精銳部隊。如果關羽能努力“止損”,為蜀漢保留最大限度的有生力量,以劉備在荊州的民望,奪回荊州也未必就不可能。再退一步,至少關羽本人也是蜀漢拔尖的武將,他若不死,日後在劉備伐魏、徵吳的戰場上亦一定有用武之地。

腦洞三國: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智商在襄樊之戰中被呂蒙輾壓?

而從當時的戰局來看,關羽自從得知荊州被偷襲之後的表現,實在讓人感嘆。呂蒙佔據荊州之後,關羽第一個決策是什麼?是盡全力奪回荊州,而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腦洞三國: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智商在襄樊之戰中被呂蒙輾壓?

關羽手下的荊州兵雖然是精銳,畢竟已經力戰了半年。呂蒙倚靠糜芳等內應得荊州,軍隊幾乎沒有遭受損失,士氣極強。關羽此時如能封鎖消息,將這幾萬荊州軍緩緩退入益州方向就已屬萬幸,哪裡能意氣用事,回去奪荊州?

腦洞三國: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智商在襄樊之戰中被呂蒙輾壓?

荊州經過劉備、關羽、諸葛亮數年的經營,城高池深,益守難攻。一旦被敵人佔據,想要奪回,也不是一戰可勝的。關羽大軍回荊州,呂蒙可謂求之不得,關羽的軍隊還沒到,就已經收到了荊州家人的書信,從此再無鬥志。呂蒙這一著,與當年韓信四面楚歌之計有異曲同工之妙。軍無戰意,關羽的精銳也就不成為精銳了,至此關羽才算真正失敗。

腦洞三國: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智商在襄樊之戰中被呂蒙輾壓?

呂蒙偷襲荊州自然是意外之舉,這其中與關羽的傲慢不無關係,但關羽畢竟少了一份名將所應當具備的“每臨大事有靜氣”。劉備與關羽經營荊州這麼多年,論人心,人心在劉備處;論軍隊,軍隊在關羽處;關羽如果能保住這幾萬人馬,就算暫時失去了荊州,未必日後就不能捲土重來。試想如果劉備伐吳時能有關羽的一支荊州兵相應,夷陵之戰也未必便是敗局,三國的局勢,或許有另一番變化。

腦洞三國: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智商在襄樊之戰中被呂蒙輾壓?

關羽回攻荊州,或許是抱著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玉碎心態。以關羽的趾高氣昂,他恐怕很難接受以一個敗軍之將的身份回到劉備身邊,所以才孤注一擲去找呂蒙拼命,而且幾次派信使至呂蒙處,責備他違背盟約。果真如此,那關羽之死也算是求仁得仁了吧。

腦洞三國:一代名將關羽,為什麼智商在襄樊之戰中被呂蒙輾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