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中华情|影响我一辈子的曾经陪伴

儿女中华情|影响我一辈子的曾经陪伴

文 程丽珍

程丽珍档案

程丽珍,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2001年至2011年在中华儿女报刊社工作,现系汇智同德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行政经理。

刷朋友圈时,猛然看到我的老朋友、老同事发的《中华儿女》创刊30周年约稿信息。看完之后,思绪万千。嘴里不觉自言自语道:哇!《中华儿女》30岁了。可不是,想想自己2001年到《中华儿女》时还是刚走出校门未涉世事的学生,现在自己的年龄也三十好几已为人母了,一晃来北京也有17个年头。如果按年龄来算,那《中华儿女》也已到了而立之年,心中不免感叹时间过得真快。

还记得2001年刚来《中华儿女》时,当时面试我的是周宝珠老师,我们都喜欢称她周老师。面试时周老师先了解了下我的情况,然后说:“我们这儿现在需要一位前台工作人员,愿意在这工作吗?但是你做这份前台工作可能会有点屈才的,你再考虑考虑。”工作当时是我堂哥帮给找的,我想自己刚毕业,什么经验也没有,留在北京能找一份工作不容易,后来就留下来了。现在回想起来很庆幸当时没有错过这个机会,幸运地留下来成为我们《中华儿女》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当时《中华儿女》给我们这些还没有家的单身青年准备了宿舍,四人一屋,设备齐全,楼上还有厨房,晚上我们住宿的员工可以做饭。对于我这个初来乍到一无所有的学生来说,有吃和住的地方就很知足了。刚来没几天,身边的同事看我年龄小,怕我不会做饭,晚上就叫我和他们一起做饭、吃饭。大家分工、轮流买菜,轮流做饭,轮流洗碗,从此就开始了我在《中华儿女》的快乐生活,慢慢地这儿就成了我在北京立足的家。在这儿让我感爱到了集体的关爱和温暖,感受着大家对我的爱护,每每回想起来,都意犹未尽,美在其中。

儿女中华情|影响我一辈子的曾经陪伴

已为人母的程丽珍和宝宝

2011年有了宝宝后离开了这个大家庭,虽然现在离开《中华儿女》已有7年了,但每每和老同事联系时,他们都会说有空“回娘家”看看。是啊,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出远门来到北京第一份工作和生活的地方。在这儿生活和工作了10年,感谢“中华儿女”这个大家庭,在这儿我迈出了社会的第一步,在这儿学会了融入社会、学会了自立,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的道理。《中华儿女》是我步入社会、实践人生的“母校”,这就是我的“娘家”,这里的“中华儿女”人就是我的娘家人。

人生短暂,细细回想起这10年,竟然我人生当中的很多个第一次都在这里完成,安家、结婚、生子,在这里实现了我人生中身份的另一个转变——为人母。老话讲,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当自己初为人母时才知道这个有着母爱的大家庭曾经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和包容,在这里是我这个远方游子心灵归属的第一个家,在这里我得到了大家无私的关爱和照顾,在这里我健康的生活成长,在这里我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次蜕变,在这里我要借此机会感谢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感谢给予我帮助过的所有“中华儿女”人。

虽然离开了《中华儿女》,但《中华儿女》的精神始终陪伴着我,也将影响我一生。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我想起我们“中华儿女”人百折不挠的精神;在相夫教子时,我想到我们《中华儿女》这个大家庭无私的爱和包容;在和朋友相处时,我想到我们“中华儿女”人的真诚。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将带着我们“中华儿女”人的精神走下去,为身边的家人和朋友传播正能量。

在《中华儿女》创刊30年之际,希望我们《中华儿女》杂志越办越好,希望我们“中华儿女”的精神和正能量影响更多的人,希望所有“中华儿女”人幸福安康,虽联系不多,但始终未曾忘记。

儿女中华情|影响我一辈子的曾经陪伴
儿女中华情|影响我一辈子的曾经陪伴

中华儿女

家国天下,民族脊梁

长按二维码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