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母殺弟?歷史上的鄭莊公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兄長和好兒子

提到鄭莊公,我們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鄭莊小霸”。

而千古名篇《鄭伯克段於鄢》,可能大家也都讀過。

鄭莊公的形象兩千多年來都是老謀深算,佈局殺弟,目無天子。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囚母殺弟?歷史上的鄭莊公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兄長和好兒子

下面,就讓我們看看歷史上真實的鄭莊公究竟是個怎樣的人?

一 灰色童年

我們都知道,鄭莊公是姬姓,名寤生。

為何叫寤生?有兩種說法,一是說他母親武姜生他的時候難產,還有一種說法是他母親是在睡夢中產下了他。

反正不管怎麼說,鄭莊公的母親在生他的時候受到了驚嚇,從此就非常討厭他,還給他起了個寤生這樣的奇葩名字。

囚母殺弟?歷史上的鄭莊公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兄長和好兒子

可想而知,在一個孩子最脆弱、最需要母親關懷和呵護的時候,我們的莊公是孤獨而可憐的。尤其是在三年後,武姜又順利誕下了另一下兒子,段。

從此,武姜將所有的愛都傾注到了小兒子段的身上,對大兒子寤生非常冷淡,動輒訓斥責罵。好吃好玩的都給了小兒子,每天陪著段玩耍。

囚母殺弟?歷史上的鄭莊公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兄長和好兒子

可憐的小寤生從小就受到不公正待遇。他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他的童年是灰色的。

二 少年君主

儘管不受母親待見,但好在父親鄭武公還是個明眼人,看到武姜溺愛下的公子段越來越飛揚跋扈,盛氣凌人,越發覺得沉默寡言,早慧早熟的大兒子寤生有其過人之處。

任憑武姜無數次請求自己立小兒子段為太子,鄭武公還是篤定大兒子才是鄭國國君的合適人選。

囚母殺弟?歷史上的鄭莊公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兄長和好兒子

只是,他可能沒有想到,這一天來得有些過早了。

公元前743年,鄭武公去世,年僅十四歲的寤生坐在了鄭國國君的位子上。

是的,鄭莊公繼位之時年僅十四歲。

接下來,等待這個爹已死,娘不愛的十四歲少年的將是什麼呢?

囚母殺弟?歷史上的鄭莊公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兄長和好兒子

三 如臨深淵

鄭莊公繼位後,非但沒有得到最親之人母親和弟弟的支持,還被母親武姜脅迫,要求給弟弟段一塊好封地。

面對一貫偏心且強勢的母親,還只是個孩子的鄭莊公又能怎麼做呢?直接和母親翻臉?會被罵不孝,不給弟弟段封地,會被罵不友愛。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萬一因此事惹惱了母親和一些反對自己的大臣,他們以此為藉口,聯合起來作亂,又該如何是好?自己畢竟剛剛繼位,根基不穩。大臣們是什麼想法自己也一點都不清楚。

囚母殺弟?歷史上的鄭莊公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兄長和好兒子

除了同意,他別無選擇。

其實,出自十四歲少年君主之口的那句“多行不義必自斃”,更像是一句自我安慰的話。

後世的很多人都說這是鄭莊公在放長線釣大魚。

然而,要知道,鄭莊公繼位是在公元前743年,而與弟弟公子段的決裂則發生在莊公繼位後的第二十二個年頭,也就是公元前722年。

當時的莊公已經36歲了。一個計謀,隱忍設計了二十二年?在當時的條件下,國君能不能幹二十年都是疑問,你直接一個局就設了二十二年?根本不可信。

囚母殺弟?歷史上的鄭莊公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兄長和好兒子

更合理的解釋是,鄭莊公其實根本就不想和弟弟、母親動手,能不打儘量不打

只不過,後來實在被逼得沒有辦法了。只好出手了。

有人說,那你為何不早點動手,非要等到弟弟反叛了才動手?

囚母殺弟?歷史上的鄭莊公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兄長和好兒子

首先要說明的一點是,弟弟段和母親武姜也並沒有一開始就想著反叛,只是想要多一些利益。別人並沒有要反叛,你當然不會有證據,又有何理由教訓弟弟和母親?

你若先動手,反倒會給人以口實,不孝的帽子算是戴定了。

囚母殺弟?歷史上的鄭莊公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好兄長和好兒子

話說回來,鄭莊公通過多年經營,完全掌控了鄭國的軍政大權之後,想要找個藉口收拾自己的弟弟段,是易如反掌的。

可他一直沒有這麼做。對從小就不待見自己,後來又要篡權奪位的母親和弟弟,他並沒有記恨,反而一直展現著自己溫情的一面。這一點,比後世的許多君主強了何止百倍。

下一篇,我們繼續分析鄭莊公怎樣對待弟弟和母親及其和周天子的關係等。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