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樹細菌性瘡痂病怎麼治?棗樹細菌性瘡痂病防治措施

今年我國各省市棗樹產區均有爆發細菌性瘡痂病,這是一種近幾年新流星的細菌性病害,主要侵染棗葉、棗吊、棗頭、棗果等部位致使棗吊斷裂、落葉、落果。發生嚴重時常使花蕾不能形成,葉片大量脫落,直接影響棗樹的座果率。下面來說說棗樹瘡痂病防治措施。

棗樹細菌性瘡痂病怎麼治?棗樹細菌性瘡痂病防治措施

一、症狀

(1)棗吊發病

一般在棗股萌發至抽枝展葉期發病,主要症狀為棗吊出現縱向裂痕,大量落葉。

發病初期在棗吊上縱向出現淺色至白色稍隆起的類似線狀突起,之後開裂出現菌膿,呈一條狀裂痕削弱樹勢,嚴重影響冬棗的座果與發育。

發病後期棗吊發病部位失水,有的棗吊則出現斷裂花蕾脫落。發生嚴重時花蕾較少甚至形不成花蕾,座果率顯著降低甚至座不住果子。後期則棗吊乾枯,棗吊上坐住的果實,由於營養不良品質受到很大影響。

(2)棗頭髮病

常使棗頭彎曲,生長點失去頂端優勢不能形成健壯棗頭,對樹體發育影響較大。發病後期隨著樹體的生長髮育形成乾裂的疤痕。

(3)葉片的發病

病菌初期侵染的部位是葉子的葉脈。初侵染時葉脈出現淺褐色病變並順葉脈逐步延伸,變為褐色或黑色伴有菌膿的溢出。菌膿風乾後形成黑色的菌膿斑,酷似真菌的病原物。隨著該病的不斷侵染蔓延,葉脈的壞死,葉面開始出現水漬狀,漸漸乾枯形成“緣枯”並大量脫落,所以人們叫它“緣枯病”。

(4)果實發病

初侵染時果實表面出現針狀大小的淺色至白色突起,後迅速變大,擠壓破裂後可見菌膿出現。隨後形成各種形狀不一的病斑。隨著果實的發育病斑變大,引起爛果、落果。

棗樹細菌性瘡痂病怎麼治?棗樹細菌性瘡痂病防治措施

二、發生規律

據報道引起該病的發生與棗園溼度較大、刺吸式蟲害(盲蝽蟓)有關。

三、防治策略及綜合防治措施

1、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針,綜合運用農業的、物理的、化學的防治措施,從健康栽培入手努力培養樹勢,提高棗樹的抗病能力,配合有效地藥物掌握有利時機,以狠抓盲蝽象等刺吸式口器害蟲的防治為重點,積極做好細菌性瘡痂病的防治工作。

棗樹細菌性瘡痂病怎麼治?棗樹細菌性瘡痂病防治措施

2、做好冬春季清園,對樹體噴布3-5度石硫合劑各一次。及時防治早春盲蝽象、薊馬等害蟲,可選用阿維菌素、甲維鹽、吡蟲啉、氯氰菊酯等藥劑。根據細菌性瘡痂病的發生規律,從發芽開始可用春雷黴素、噻菌銅等細菌性藥劑進行防治。應根據田間具體發病情況間隔7-15天用藥一次。

以上是棗樹瘡痂病防治措施,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